APP下载

有一片天空,她总是锐意奋飞

2009-06-08徐忠友

文化交流 2009年9期
关键词:董卿杭州主持人

徐忠友

2009年5月1日,CCTV综艺频道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朱军和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歌唱家杨洪基、阎维文、殷秀梅、刘斌、吕薇等,来到东海之滨的宁波港直播一台名为《扬帆起航》的文艺表演节目。

在有着“东方大港”美名的宁波港6号码头上,董卿身穿粉红色的裙子,仪表端庄大方地站在装饰成表演舞台的塔吊下,充满感情地主持着节目。她那生动幽默的串词、标准甜美的语音、机智灵活的现场反应,为整台文艺节目起到引领和添彩的作用。

站在浙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董卿还有一番别样的情愫,因为浙江是她的第二故乡,浙江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赋予她太多的艺术灵气。这一次回浙江主持节目,无形中成了她向浙江父老乡亲一次面对面的工作汇报,所以格外有激情。

在第二故乡

浙江走上荧屏

1973年11月17日,董卿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的高才生,一直在新闻单位工作。母亲是一位教师,在中学任教。

由于父母有很多年在浙江的萧山、湖州工作,儿时的董卿最初就留在上海跟爷爷、奶奶一道生活。像所有的少年儿童一样,在幼儿园里小董卿活泼好动,爱好文艺,唱歌、跳舞一学就会,常常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

董卿7岁那年,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父母便将她接到身边,让她上学读书。思想比较传统的父亲,最初是想将女儿培养成一个规规矩矩做学问的人,所以一度对女儿的唱啊跳呀并不赞赏。

在父母的教导下,董卿先后阅读了像《唐诗三百首》《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国文学名著,上中学后又读了《简爱》《复活》《茶花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外国名著,使她有一天没看书就像几天没洗澡一样难受的感觉,这对她增长知识,提高人文素养颇有益处。她学会了做家务,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对她后来的学习和工作大有帮助。

当然,对于文艺的爱好,董卿始终没有忘怀。她虽然不在父母面前“公开表演”,但还是参加了学校的一些文艺表演活动。大出父母意外的是在嘉兴一中完成高中学业后,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报考了浙江艺术学校(现为浙江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在浙江艺术学校话剧表演专业学习了三年。“当年,学校里只有我们这个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教室设在曙光路上一个单独的四合院里,那是一段美妙的时光。”

经过几年的苦学后,董卿从浙江艺术学校毕业了。毕业前她曾在《哈姆雷特》中扮演过剧中的角色,毕业后分配在浙江话剧团当演员,但团里少有戏可演。1994年,新成立的浙江有线电视台招聘文艺类节目的主持人,结果她就被聘上了,成为浙江有线电视台的一位节目主持人,正式走上荧屏,主持《快乐大篷车》和《人世风情》节目,随后,又兼任节目的制片人。谈起她记忆中那段美好的经历,董卿说:“1990年到1995年,我在杭州呆了5年时间。当初离开杭州可舍不得了。”当时在浙江有线台工作时,台里领导很重视她,她也凭着自己的努力,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从一个电视的“门外汉”渐渐熟悉了这个行业,“现在回想一下,自己算是个幸运儿,以往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今天做准备似的!”“我的艺术启蒙教育是在杭州完成,我从话剧演员到主持人的转型也是在杭州完成,所以,杭州对我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开端!”对杭州感情很深的董卿,调到上海工作后,常会开着车回杭州转一圈,“到了杭州,我通常把车停好,然后去租一辆自行车,绕着西湖慢悠悠地骑上一趟。”尽管一般都是早上从上海出发,下午就从杭州回去,但董卿还是很享受这短暂的闲适时光,“杭州是很难得的适合骑自行车的城市,要是再下着蒙蒙细雨,那种感觉就更好!”

上海给了她一个“支点”

在浙江有线电视台工作一年多时间,董卿的工作情况挺不错。但她父母告诉她一个消息:当时上海电视台改革要办东方电视台,已面向全国招聘节目主持人,并希望她能去应聘。董卿便寄去一个自己主持节目的录像带参加应聘。结果半年后她接了录取通知,有幸在报名应聘的七八百人中成为两名被录取者之一,就这样她离开了第二故乡浙江,回到上海。

进入上海电视台后,董卿才知道那里是个藏龙卧虎之地,有一些资格很老、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主持人把持着。她这样的电视新人,只能当个“跑龙套”的角色,做一些演员联络、舞台催场、内外跑腿等辅助性的剧务工作,与她心中的理想相距甚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磨合,董卿才有机会先后主持《海风伴我行》《视听满天星》《新上海游记》《上海大剧院》节目,受到了一番专业的锻炼。

“请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整个地球撬起。”哲人的名言点燃了董卿的激情,同时她又对自己的前进思路作了一番理性的梳理。

董卿有个爱读书的好习惯。她说还在杭州的时候,“我常常利用休假时间,带上一本书独自骑自行车去太子湾公园或湖畔幽静的地方去看书,一看就是半天。”来到上海后,她想要使自己能有所作为,就必须继续深造。于是她努力复习功课,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专业“充电”。1998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她进入上海东方电视台文艺部,并受聘一台《相约星期六》的节目。她以清新的形象和自然的风格,走进了千家万户的荧屏,收视率一路走高。

2000年2月,董卿受命主持了上海东方电视台《2000年跨越上海——悉尼》双向传送音乐会,由于她平时在家里播放中外经典音乐,懂得大量的音乐知识,加上英语说得很流利。这些优势都在主持这场音乐会中得到最好的发挥,受到了上海和悉尼两地观众的赞赏,并获得全国文艺“星光奖”音乐节目一等奖。

由于董卿成功主持了《相约星期六》《流金岁月》《东方戏剧》等节目和《纪念上海解放五十周年文艺晚会》《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文艺晚会》《上海市2001年新年音乐会》等几十场综艺大型晚会,得到了广大观众和新闻界同行的好评。2001年1月,她被授予“第三届上海十大文化新人”和“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同年12月,又荣获全国“金话筒”奖。2002年1月,她又获上海时尚人物龙虎榜“电视主持人风光无限奖”。

金灿灿的奖杯、掌声和鲜花并没有使董卿沉醉,她把这些当作是人生和事业的一个“支点”。经过8年的历练和拼搏,她已经把目光瞄准更高的目标。

一跃成为CCTV综艺

频道的“当家花旦”

2002年5月,一个新的机遇又向董卿招手:中央电视台《魅力12》的节目负责人表达了请她加盟的意向。这对在上海东方电视台事业正如日中天的她来说,却是一次艰难的抉择。

当时董卿在上海东方电视台主持节目工作基础已经十分稳固,生活上也有大房子和小轿车,衣食住行都非常便利。到北京去一切工作都必须从零开始,生活上既没有车子还得租房子,对她来说又是一次新的挑战。

有的人在筑起的暖巢里满意地吟唱,她却勇敢地扯起了命运的风帆。机遇永远属于力争上游的人。

权衡再三,事业心和进取心很强的董卿下定决心,带上简单的行李前往北京复兴门外的中央电视台,开始了新的征程。

正如董卿先前所预料那样,刚到北京的她人生地不熟,连剪头发、买衣服也不知往哪儿走;住在不大的出租房里,连个像样的衣柜也没有,上海带去的几套高档主持服装也没地方挂,只能“躺”在皮箱里。最初她心里产生过一种“流浪电视人”的感觉,甚至有过“打道回沪”的想法,但很快工作和事业占据了她的内心世界,“一定要在北京干出一番事业来!”

告别温暖的故乡而宁可选择动荡无助的生活,取得成功后又开始新的创造,这就是董卿;这就是她“永远注视明天的召唤”的使命感的使然。“央视”汇聚了来自全国最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甚至还有从国外来的出色的节目主持人。他们当中,有些还是新中国电视播音、主持事业的开拓者。各方面无形的竞争时刻都在进行,要在“央视”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当然并非易事。

面对挑战的董卿没有退缩,她尽量先做好外围准备,再做好节目。在每一期节目摄制前,她都主动查阅大量背景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段主持词她首先吃透精神,并融入自己理解的内涵,再“念念有词”地将其背熟,做到上场时挥洒自如;将自己的最好形象呈现给广大观众,这是她的追求之一。为了买到一件合适的主持服那怕是一个发夹、一件饰品、一双皮鞋,董卿都会在事前挤时间跑到西单商场或王府井去购买,一直买到最满意的为止。即便是有时心里有烦心的事情,她一走到摄像机前或登上舞台,呈现给观众的是一脸舒展的笑容。董卿的微笑别具魅力,那是生机盎然的灿烂的笑容。她凭着自己的智慧、才气和专业水平,逐步成为让编导、摄像放心的和观众欢迎的主持人,在两年中主持了130多场节目。

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节目,创办于1990年,在电视台内部一直与以介绍外国风情的《正大综艺》节目在相互竞争。王刚、成方圆、方舒、倪萍、周涛等都当过这档节目的主持人。2004年,董卿成了这档节目的新主持人,展现在她眼前的又是新的人群、新的风景。

随着中国观众文艺欣赏能力的快速提高,他们对综艺节目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了。就像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一样,中央电视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结果未必大家都叫好,何况是每个星期一次的《综艺大观》(现已改成《欢乐中国行》)节目呢?这对董卿来说是一场成与败的大考试,她能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吗?

亮相的时候到了!2004年7月,在中央电视台两年一度举行的第十一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董卿有幸被推选为“青歌赛”的主持人。整个比赛分专业组、非专业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后来还增加原生态),比赛不仅要比唱歌,还要比乐谱小唱和知识问答。主持人的环节也比较复杂,要介绍评委、歌手,要报歌名和进行知识提问,要作现场采访,还要报分数、名次。“青歌赛”中间的跨度有近1个月时间、30多场比赛,她每天下午4时主持彩排,晚上8时开始直播近3个小时的比赛,到深夜近11时直播结束后,还要与相关人员核对第二天比赛的考题等内容,直到凌晨3时才能回家,真可谓“披星戴月”了!凭藉着主持人工作长期积累的经验,她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和自身的魅力交出了一份不同凡响的答卷,出色地完成了“青歌赛”的主持任务。

为了扩大原《综艺大观》节目的影响,提高收视率,栏目组将其改版为《欢乐中国行》,就是在各地以综艺晚会形式向全国直播。这样做的优点是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有利于交流与互动,而且增加了地方特色。这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主持的难度和强度也大大增加了,但董卿还是积极去适应并有所突破。她每个星期都要从北京飞往晚会直播地,直播结束后又再飞回来,中间这来来去去可以说她将平时的生活节奏全打乱了,与站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直播相比,要花费更多的体力和精力。另外在主持节目时,她每到一处都要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包括学习语言),尽量让节目更有“本土味”。同时,她有时还会利用自己在浙江艺术学校学过表演专业的特长,在晚会中客串表演唱歌、小品等,让晚会的观赏性、趣味性大大增强了。

从2005年开始,董卿每年都参加被全国观众誉为“年夜盛宴”的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工作,特别是在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她配合台湾青年魔术演员刘谦表演了一套小魔术,让刘谦这位曾在台湾街头卖过艺的小魔术师一夜成名,可见她的魅力所在。有追求,有抱负,自信豁达,自然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爱好音乐、艺术,阅读文学名著,自然灵慧清雅,超凡脱俗。观众和同行热议,远看如玉树临风,近则如沐春风,这就是董卿持久而温馨的魅力。

正是凭着自己的敬业精神和多年的主持工作经验,凭着自己博闻强记、知识丰富的优势,凭着自己知性、率真、大方、亲切的主持风格,近年来,董卿还出色主持了2005年《CCTV、MTV音乐盛典》、2006年《公安部春节晚会》、2007年《新年新诗会》《北京圆梦——2008北京迎奥运文艺晚会》《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09春节大联欢》等100多台各种大型文艺晚会和演出活动(其中还回杭州主持过第二届国际动漫节开幕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而且让她在央视这个辉煌的大舞台上逐步走红,成为CCTV综艺频道的“当家花旦”。

身材高挑、容貌靓丽的董卿除了出色外表,更有聪慧内心,如今,她已是全国人民熟知的央视头牌女主持,但凡央视的重大演出,总少不了她的身影。尽管忙成这样,董卿还不忘给自己充电,她每个月都会回上海戏剧学院攻读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到北京工作后董卿回杭州的机会少了很多。因为在上海读研究生,她只要回上海,偶尔还是会抽空去杭州观赏一番湖山美景,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放松一下自己,只不过更加行色匆匆了,“杭州变得越来越现代,也越来越时尚了!每次回杭州,感觉还是那么亲切!”“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在董卿的印象中“杭州人很热情,非常休闲,身在杭州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杭州女子则属于那种轻柔、温婉、甜美的类型,还特别懂得生活。”谈到美食,董卿说:“我太喜欢吃杭州菜了,炸响铃、凉拌笋干都是我钟情的菜式;还有山外山的鱼头汤,那种香浓的滋味至今难忘!”

当下的央视“当家花旦”董卿名闻遐迩,光彩照人,但她对完成艺术启蒙并令她最早走上荧屏的“第二故乡”浙江始终充满深情,她把这种情感融入到主持艺术的天地,伴随着她向更高更远的天空奋飞……

猜你喜欢

董卿杭州主持人
杭州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与中国诗词有不解之缘的董卿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董卿的宝贝
杭州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