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港到东方大港
2009-06-08翁大毛
翁大毛
60年,一甲子。60年前,新中国刚诞生时,地处宁波甬江入海口南岸的小港是个并不起眼的乡镇。1984年1月27日,小港从原镇海县划归新设立的滨海区(北仑区的前身)管辖。由于小港地处要塞,其境内的金鸡山、竺山与镇海城关的招宝山雄峙甬江两岸,成天然屏障,称“天设雄关”,所以历代都在此屯兵设戍。时至今日,这里还留有金鸡山总指挥台、戚家山营垒及抗英、抗法、抗日炮台等历史遗迹。
几乎在小港归属滨海区的同时,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突然降临这个东海之滨的普通乡镇。1984年初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关于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的重要谈话。中央随后决定进一步开放包括宁波在内的14个沿海城市。4月10日,小港因地理位置优越,被选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址。同年10月18日,宁波紧随大连之后,经国务院批准在小港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此,小港这个地名就和宁波的开发开放紧密相连。此后,小平同志还十分少见地为大连和宁波说过鼓劲的话:“北有大连,南有宁波,要赛一赛。”
第一次走进小港开发区
说来也巧。就在1984年4月,我从浙江日报编辑部调到宁波记者站任站长,从此直接参与了宁波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宣传报道活动。记得第二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我陪时任浙江日报总编辑的郑梦熊来到小港小浃江畔,采访创建不久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首任党委书记张永祥陪我们登上当年戚继光屯兵抗倭的戚家山,俯视规划中的3.9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见开发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七通一平”的大会战刚刚打响,几十辆正在作业的工程车来往穿梭,和打桩机、吊机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除了少数几幢新建的厂房外,就是大片的盐碱地以及零散的农舍和棉花田。
冷寂多年的北仑港湾,正袒露胸膛,从沉沉大梦中苏醒。
接着,在那幢可拆卸的简易办公房里,这位当时已过离休年龄而重新担当重任的老同志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近期开发建设情况和远景规划。
张永祥正准备从温州市委书记的岗位离休,省委领导指示,宁波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要他,暂时还不能离休。他风趣地说:“对我来说,我这是废物回收利用。而我们这批人,现在就是在平房里办洋务!”
这件事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宁波开发区就是从小港起步的,难怪多少年来人们一直称之为小港开发区。
此后,作为浙江日报驻宁波的首席记者,我一直十分关注小港这个全省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开发建设。一年多后,我调任宁波日报副总编辑,自然对小港开发区这个开放前沿有了更多更密切的关注。
到了1994年金秋十月,合着贯彻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的时代节拍,国务院又批准建立面积为70平方公里的北仑港工业区,在区内投资的外商企业享受开发区的优惠待遇。宁波开发区的面积也扩大到29.6 平方公里。开发区人在庆祝建区十周年的时候还创办了自己的报纸──《宁波开发导报》。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月后,我即被调到开发导报任总编辑,从此成为开发区的一名建设者和宣传者。那时,开发区管委会机关刚从小港搬到北仑港畔的新碶,这里的最高建筑要算9层楼的北仑二轻大厦了。我们报社只能挤在太和路上的一幢临时房的二楼办报。办公条件十分简陋不说,交通情况也很糟糕,我从宁波到北仑坐汽车上下班,必须经当时号称“宁波第一路”的江南公路绕道小港至新碶,每天至少得花三四个小时。这时的城区也十分冷清,第一年春节值班时,我和驾驶员就连一个吃饭的小餐馆都找不到,城中心海晨公园也看不到一个游客。
迈步进入北仑新区时代
东海涛声依旧,但北仑的每一个明天都是一番新的景象。
随着开发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港口腹地,两年后,一幢幢高楼大厦在北仑区、开发区拔地而起。开发区管委会搬进了长江大厦。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批高新技术项目纷至沓来,大港工业城的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地造起来,开发区大道、松花江路、钱塘江路、长江路等一大批道路建起来,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打桩机。我们报社也得以搬进二轻大厦的8楼,简直有一种鸟枪换炮的感觉。
转眼就到开发区建区十五周年,这时的开发区掀起了“二次创业”的热潮,重点发展临港大工业和开放型经济。1999年5月上旬,宁波市委的老书记、浙江省原省长,时任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的葛洪升同志在接受我的专访时预见:“我的看法,将来最能代表宁波现代化港口城市,最具现代化水平的应该是北仑这一块……开发区、保税区功能的发挥,将来对宁波的发展、港口功能的发挥,对全省的经济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进入新世纪后,宁波开发区的发展果然获得了更大的空间。2001年7月27日,宁波市委在开发区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北仑区域下一步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决定进一步理顺北仑区域的管理体制,先成立过渡性的协调机构──北仑开发建设委员会,最终目标是参照浦东新区管理体制,建立新的体制。2002年11月18日,宁波市委、市政府批准宁波开发区、北仑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新型管理模式。正如葛洪升同志所预见的那样,北仑区域从此进入北仑新区时代,整个区域的开发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跨上了新的平台。
东方大港的昨天和今天
北仑开发开放的航船之所以能从小港驶向大港,除了顺应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流,得益于中央、省、市领导的关心支持外,最重要的因素当然是北仑拥有得天独厚的大港优势。
1916年秋,孙中山先生携夫人宋庆龄从上海乘船到宁波,在途经乍浦洋面时,曾说:“吾立国以后,势必在此建立东方第一大港。”孙中山对宁波港寄予厚望:“宁波人对于工业之经验,本非薄弱,而甬江有此良港,运输便利,不独可运销于国内沿海各埠,且可直接运输于外洋,若能悉心研究,力加扩充,则母地实业,既日臻发达,因之而甬人之营业于外者,自无不随母地而益形发展矣。”
但是,在鸦片战争后就被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宁波港,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中却逐渐沦落为区域性的内河港。到20世纪70年代,年货物吞吐量只有一两百万吨。直至1973年7月,粟裕大将奉周总理之命,以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自南至北秘密寻找深水良港到宁波,终于在北仑找到水深18.2米,全年不冻不淤,25万吨以下船舶可自由进出,25万吨至30万吨级巨轮可以候潮进港的天然良港。此后,国家很快先是确定扩建宁波港老港区,接着就着手花巨资新辟镇海港区和北仑港区。
早在1985年初,海外“宁波帮”的代表人物──“世界船王”包玉刚曾迫不及待地向邓小平推荐宁波港。他说:“我几乎跑遍了世界所有大港,想不到家乡还有这么理想的天然良港!”他还说,“深水港好比是一家大银行,财源不断。开发宁波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一个月后,邓小平与国务院的同志谈话,“包玉刚说,宁波港可以进25万吨的轮船,是个少有的理想港口,如果把上海、宁波港口连起来,就可以解决长三角的许多问题。”邓小平的话,肯定和奠定了宁波港的未来定位。
记者职业使我有幸亲历这个东方大港阔步前进的许多历史性场面。
1985年1月16日,装载12.5万吨铁矿砂的巴西远洋轮“巨拉”号抵达北仑港码头,北仑港首次为上海宝钢中转铁矿砂。就在巨轮进港的头一天下午,经宁波边防检查站特批,我随引水员、边检、海关和卫检、动植物检的官员一起坐拖轮进入虾峙门锚地,攀着绳索悬梯登上又高又大的“巨拉”号。我在这艘设有小型足球场的巨轮即“巴西浮动国土”上采访摄影,逗留了整整一天一夜,全程见证了第一艘10万吨级以上轮船顺利进入北仑港的历史。为此,我在《浙江日报》上发表了10万吨级巨轮进港记,还发表了专门采访来自足球王国的巴西船员航海业余生活的通讯,题目是《足球:从巴西一路踢到宁波》。
1992年5月1日,在采访李鹏总理视察北仑港和宁波开发区时,我曾在戚家山宾馆亲眼目睹李鹏兴致勃勃地为北仑港题词:“洋洋东方大港,改革开放前哨。”这个题词进一步确定了宁波港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乔石、朱镕基、李瑞环等都曾先后亲临宁波港视察,对宁波港在大陆港口中的特殊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加快港口发展、振兴区域经济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
在眼下花枝遍地、绿荫婆娑的土地上,曾奔涌着建设者的热流。
北仑港的建设当然离不开北仑人民的全力支持、无私奉献甚至牺牲。1978年初,北仑矿石中转码头选址定下来之后,临近的霞浦、新碶两地就成为开发建设的桥头堡。由于当时缺少机械设备,围海填涂和采石挖土工程几乎全由霞浦、新碶两个民工大队完成。霞浦街道河东村的胡祖才今年70岁,曾经是有500多人、300多辆手拉车的民工大队的大队长。说起建设北仑港情景时,他还是显露几分豪放:“当年我们就像愚公移山一样,硬是用手拉车,一车一车把整座林大山搬到海滩上。”霞西村69岁的张明发,当年是民工大队的一名炮工,在林大山爆破采石时,左腿不幸被石头压断了。老张在回忆30年前的往事时,感慨万千:“国家花那么多钱开发北仑湾,才有北仑的今天。我的腿被压断,虽然给自己带来了不幸,但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还是值得的。”
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有一种力量叫感动。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到2008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已经突破3.62亿吨,位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世界第四位。集装箱运输更是从无到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一年一个飞跃,2008年达到1084.6万标箱,跃居世界港口第8位。宁波港成为中国大陆主要的集装箱、矿石、原油、液体化工品和煤炭中转储存基地。宁波港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运输往来关系,拥有覆盖全球的集疏运网络,航线超过200条,月航班在800班以上。宁波港现有生产性泊位298座,其中万吨以上深水泊位67座,最大泊位30万吨,堪称我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之最。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通过进港铁路、高速公路与江海联运,宁波港的集装箱货运腹地不但直接包括浙江、上海、江苏,而且间接涵盖了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省市。
数字从来都是最具说服力的。
如果说上面的那些数字还是有些枯燥的话,那么,下面的这组数字则足以使人过目不忘: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宁波港的年吞吐量只有4万吨,而目前宁波港一小时的作业量就超过4万吨;1978年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宁波港的年吞吐量是214万吨,而这个数字正好是目前宁波港两天的吞吐量。
“港为城所依,城为港所托”
大海每天托出一轮新的太阳。北仑港在迅速成长,在阔步前行,那是一种直指大海的昂扬!
“港为城所依,城为港所托。”依托东方大港的深度开发,北仑区域585平方公里已经先后聚集起5个国家级开发区──宁波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加工区,以及2008年2月24日刚刚获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
依托宁波港的大港优势,宁波开发区已经累计引进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1400多个,总投资220多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10亿美元,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60多个。现在,从小港到穿山半岛的黄金海岸线上,依次分布着逸盛石化、中华纸业、北仑电厂、宁波钢铁、宝新不锈钢和台塑石化等一批百亿工程项目。开发区的钢铁、石化、能源、汽车、船舶等6大临港产业去年已经实现产值553亿元,基本确立了全国重要临港工业基地的地位。北仑的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滋润下日长夜大,涌现出申洲织造、海天塑机、贝发制笔、海伦钢琴和永发保险箱等一批国内同行业佼佼者。
依托宁波港的大港优势,宁波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大榭开发区的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正在成为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新“引擎”。
北仑是宁波市唯一一个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的城区。里仁花园居住着来自美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位外籍居民。漫步北仑街头,迎面相遇的可能是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各国友人。这些外国客商也是北仑港区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对他们来说,北仑新区无疑是一方投资热土和兴业宝地。《宁波日报·开发导刊》辟有一个外商访谈专栏,我在这里引述几位外商的话,以作佐证——
菱钢弹簧公司的日籍总经理高川繁说:“我到北仑投资的选择是正确的。”
怡人工艺品公司的德籍总经理彼得·汉斯丹说:“我要回报这片热土!”
侯爵垫圈(宁波)公司的美籍董事长本杰明·杰克逊说:“我愿意成为美好宁波的一员。”
全网讯科技公司印度籍工程师卡麦斯说:“在这里工作,我的感觉好极了!”
从小港到东方大港,如今,文明、富庶、安宁、宜居、宜业的北仑城区已经成为大港之所托。北仑港城简直是一座崭新的城市,干净、明朗、清新、舒美,没有旧城市因袭的负担,一切都按照新的希望、新的原则、新的规划在发展。港区和工业区、商住区以及公园、绿地与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设施区规划有序,布局合理。中心城区更是高楼林立,交通发达,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商业兴旺,欣欣向荣。
如今,在这块得风气之先的开发开放的热土上,包括进城的农民和人数超过原有居民的新北仑人在内的几十万新北仑的建设者们和谐相处,安居乐业。北仑人的新生活比花还美,比酒还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着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贸物资运输量也随之大幅增长,宁波、舟山两港已成为浙江省港口的两大主柱,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港是长三角地区除上海港外惟一拥有远洋航线的港口,舟山港则凭借其深水岸线优势,迅速由地方小港跻身华东沿海的重要区域性海港。
2005年岁末,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向国内外宣布:“宁波——舟山港”名称自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同时成立。
2009年6月12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就如何加快港航强省建设和交通三大建设提出重要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宁波——舟山港的综合竞争力。
人们完全可以预期,伴随着宁波——舟山港的“统一开发”,这个东方大港必将开创更加繁荣美好的未来……
从小港到东方大港,北仑新区和宁波港是宁波乃至我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中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成就,东方大港的发展也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我作为曾经为宁波、为北仑的改革开放鼓与呼的老记者,有幸成为这一历史的见证者之一。
从小港到东方大港,这是豪迈的历史脚步,这是壮丽的时代乐章。改革开放正未有穷期,北仑人的心中永远奔涌着蔚蓝色的梦……
岁月如歌,在喜庆共和国60华诞之际,北仑港一派欢腾景象。阵阵海风吹来,顿时觉得胸襟无比开阔,心情无比激动,一种为东方大港而自豪、为伟大祖国而自豪的情感顷刻溢满我的心胸。
东方大港,这颗镶嵌在东海之滨的璀璨明珠,正闪耀着无比绚丽迷人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