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教材编成侦探故事和电子游戏如何?
2009-06-07朱国忠
朱国忠
最近,语文教材的编写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浙江的郭初阳等三位教师对小学教材内容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时下教材的主要问题是内容不符合历史与常识;很多美德故事是编造出来的。他们认为童心不可蒙骗,教材不可编造,对孩子们负责,就是对国家的未来负责,也就是对社会良知负责。教材是孩子们人生的第一本导游手册,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神圣的责任。以上是对语文教材的成人审视。那么,如果我们从儿童的立场去审视,当下语文教材的最大问题在哪里呢?我们的语文教学最需要更新的是什么呢?
一、语文教材是 “成人情结”的凝结产物
语文新教材的编写的确存在问题。新教材的编写者大多脱离一线,年龄偏大,容易偏执。因此,教材虽“新”,难免“老味”。但我以为教材最大的问题不是文本真实性与诚实性的问题,而是小学教材与儿童文学化思维不合拍,与儿童的兴奋点不吻合。就是对着小学生,我们的编者似乎仍喜欢板着脸编教材。我们的教材,无论是课文的编排,还是习题的呈现,无论是单元练习的编制,还是习作的设计,无论是知识的排布,还是能力的培养,都过于严肃、古板,缺少活泼的童趣。把编辑教材看得过于神圣,往往会导致思想僵化,形式呆板。为什么不能活泼一些?要知道,诺贝尔奖无比神圣,可世界上还有搞笑诺贝尔奖。本来,诺贝尔奖就是对人类好奇心的最高奖赏。能维持一个人对学习与研究的持久兴趣的正是创生的好奇心。再好的东西,为学生所喜爱才能让他们所接受,否则教育教学的效果就无从谈起。教材冷冰冰、硬邦邦、没童趣,学生如何爱得起来?说实话,我们的编者的确有浓厚的“成人情结”,缺少儿童立场,缺少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视野和代际关怀。
二、语文教材要增添“侦探故事元素”
可能有人会说,编写教材非同儿戏,自有它的框架,不可随意。对于这些“严谨派”来说,不妨去看看美国高中教材《科学发现者》。它在美国的使用率达到30%至47%,为美国目前高中的主流教材。原美国科学老师协会主席帕迪里亚认为:“从某种角度说,科学家就像侦探一样,把各种线索收集、拼凑起来,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科学发现者》的编写者正是按照这一思想来再现科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介绍科学家研究问题、发现规律的思想与方法。这使得阅读科学知识,犹如阅读侦探破案故事一样,由浅入深,引人入胜。
物理教材需要变成“侦探破案故事”,语文又何尝不需要“侦探故事元素”呢?语文教材,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是否需要增强故事性呢?用童心去编辑教材,才能更贴近儿童,才能吸引儿童的心。这个简单的道理,可能到了编辑的时候,就被边缘化了。我们可能更多想到的是成人世界的评判。但这书是编给儿童看的,学习用的。我们只能理性地选择儿童立场,决不能选择父亲作者或母亲作者的立场。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材来说,可以尝试着借用侦探故事的模式,甚至采用交互式写作的方式来结构各个主题单元。在单元和单元之间,在课文与课文之间,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引发悬念与猜想的评书例话或文本勾连——来几个“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借助于引人入胜的侦探故事的魅力、侦探元素的引力,学生自然会百学不厌。所以,侦探故事、侦探元素对于小学教材的编写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三、语文教材要提高“儿童文学化浓度”
当然,有人会指出,如果全部采用侦探故事的模式来组织教材有困难。这一点是个实际的问题。教材全部是侦探故事确有偏颇。那么,作为重要的补充,我们也可以想想别的办法来提高语文教材的儿童匹配性。我们应该想到,小学生处于文学性思维阶段和具体运演阶段,儿童文学和儿童有着天然的相似匹配性,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唤起儿童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便是多用儿童文学作品,并且用儿童的方法来教。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教材的儿童文学化比例,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大踏步、大批量地进入教材,尝试将原版的优秀儿童文学导入教材。我们甚至可以把一部分主题单元编成儿童喜闻乐见的绘本样式。让儿童采用儿童的方式学习儿童的内容,把学习的内在快乐还给学生。
四、语文教材要开发“游戏化学习软件”
语言是游戏功能的。语文学习,至少是小学语文学习,应当激荡着浓烈的游戏精神。语文教材也可以仿效美国国防部用网络游戏吸引兵源、训练新兵的做法。据悉,美驻伊军人九成以上通过军事游戏成长,且效果显著。如果我们组织网络游戏专家、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形成一个语文游戏开发团队,分年级、分学期开发高质量、可选择、有交互的游戏型配套学习光盘,让匹配教材的语文游戏化学习真正地进入学生的视野,快速地进入学生生活,一定会广受欢迎、一举两得,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如果我们的思想再解放一些,将语文学习、视频游戏和体健协和起来,开发出类似于“空战健身飞行模拟器”的语文游戏型健身器材,就是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语文教材必定会大受青睐,收获一举三得的奇效。
信息时代的语文教材有时代性才会有吸引力。因此,优秀的语文教材应该是多元的信息文本。我们必须实现语文和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合——以纯文本为脚本来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动画片或者配套的趣味性学习光盘,从而为学生提供纯文本和多媒体两种版本的匹配教材。在这个方面,已有一些教育出版社作了很好的尝试,甚至为小学语文的各套教材开发了配套光盘。已开发的学习光盘一般设有“读一读”“ 写一写”“ 做一做”“ 玩一玩”以及“生字卡”等项目。而“做一做”和“玩一玩”是引人注目的亮点。“做一做”采用“宝贝小汽车”“机器人大战”“女娲补天”“小猪过河”“修理工扬扬”“快乐小青蛙”“左右开弓”等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复习了语文知识,发展了语文能力。“玩一玩”的设计也非常巧妙,只有学习得分达标后,学生才可以玩光盘里面提供的游戏,很好地解决了学习与游戏的协调问题。这些语文学习光盘,由于交互性和游戏性较强,使用起来简单方便,颇受学生欢迎。
总之,语文教材的编写,需要我们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成契合学生心理的教材,转化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案,转化成顺合时代风尚的活动,这样才能最终达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教材增补侦探元素、游戏项目、多媒体文本,以加快语文教材的儿童化、嬉乐化、信息化进程,为教材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2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