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宁武术探源

2009-06-07蒋士博

少林与太极 2009年11期
关键词:习武济宁市济宁

蒋士博

山东省济宁市自古以来就以“东文西武”之誉而蜚声中外,如果说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东

文”,那么宋代水浒梁山好汉的精湛武功和这里的地方名拳,则成为“西武”的典型代表,境内50多个拳种流派和武术名家使济宁成为武术的故乡。在这里现藏的汉画像石中,就有大量描绘格斗、柔术、击剑情形的画面。当地出土的汉代剑、矛、戟、刀、戈、甲等,也间接地反映了当时境内武术活动的场面。

济宁武术源远流长,拳种门类众多,到清代境内流传的拳种已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全国武术挖掘整理中,这里共发掘出武术古书籍19本、古兵器28件、奖品2件、文献资料12份,发现境内拳种52个、优秀套路493个。在当地流传较为广泛的拳种就有华拳、查拳(李派)、文圣拳、少林大梅花拳、少林大滑拳、关公落地梅花拳、孙武子梅花拳、少林俞门掌、水浒拳、掌洪拳、大鸿拳、子午门功夫等。1982年水泊梁山被国家确定为中华武术四大发祥地之一。

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造的儒家学派对中国武术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孔子强调“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其所办学校既是教育机构又是习武场所。北宋末年,宋江义结天下武林英豪,啸聚梁山,激荡水泊,杀富济贫,仗义疏财,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演出了一幕幕的历史剧,梁山也因此成为武术故乡和中华武术四大发祥地之一,与少林、武当、峨眉并驾而著称于世。到清末时期,受义和团和大刀会的影响,济宁民间习武练拳之风更盛,拳场、拳房处处可见。著名的微山两城水浒拳房,经范氏三代、黄氏三代、刘氏四代共收徒万余人;著名的四海村茶社,则是济宁市区武林高手会聚和传艺授徒的重要场所,一代武术宗师蔡桂勤就曾学练于此,很多外地拳师也常常来四海村切磋武艺,这对济宁武术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民国时期,受“中央国术馆”的影响,济宁境内先后建立起了济宁县国术馆、邹县国术馆、汶上县国术馆、兖州国术馆等,培养了许多武术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事业得到了新的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提倡和重视下,济宁武术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济宁市体育行政部门对民间的拳社、拳场、拳房给予了积极的扶持和指导,拳师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政府的支持与关心,极大地调动了拳师们的积极性,他们不仅广为招徒授艺,而且还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和表演,下属各县市体育部门也相继成立了武术队,济宁地区重点业余体校还设立了武术班。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济宁武术活动愈加规范和丰富多彩,武术被列入了大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多种形式的武术表演及竞赛活动频繁出现在城乡、学校、工厂及大型集会与活动中,武术专业学校、武术训练点、武术辅导站、太极拳辅导站、拳场等遍布境内,武术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群众习武健身蔚然成风。与此同时,济宁武术活动的规模也快速发展,武术新秀层出不穷,套路和散手竞技水平逐渐提高。近年来,济宁的武术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给武术事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建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独资、官办民营的武术馆校近百所,武术晨练点遍布城镇乡村,从事武术训练的青少年学生、中青年在职干部职工、离退休老人比比皆是。

济宁武术的对外交流逐渐扩大,曾3次派团前往西欧和日本足利市进行武术表演和教学,另有10多人先后被国家和省武术管理部门派往欧洲、非洲和亚洲的10余个国家进行武术传播,国外许多武术团体也多次来济宁参观学艺,尤其是作为国家稀有拳种、山东四大名拳之一的文圣拳,更是吸引了众多国外习武爱好者。

济宁历史上武人辈出,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曾涌现过一些颇有影响的武林高手,当代著名武术家、武林泰斗蔡云龙教授就是济宁人的骄傲,他曾在少年时期两次打败美国和俄国拳击高手,被誉为“神腿大龙”。

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和人们强身健体的有效形式,已深深地植根于济宁人民心中,济宁武术的辉煌也让济宁人备感骄傲和自豪。在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的今天,武术也定能凭其源远流长的瑰丽色彩,为济宁市的经济发展、为中华武术事业的发展创造出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习武济宁市济宁
探析木兰秋狝
Analysis of Methods to Improve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济宁有线“屏屏通”便民惠民生
近30年济宁市雾和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战争纪念馆(外一首)
济宁市品牌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王宝强幼年习武照曝光 苦练一字腿鹰爪功
少林武术的开创和发展与北方地区邺下寺院尚武传统关系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