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6-07陶学梅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6期
关键词:会学情景创新能力

陶学梅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还能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1.重视情景创设,激发创新意识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背景及生活经验等,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理有趣的情景,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产生疑问,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富有趣味性和探索性,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就可以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教一元一次方程时引入了这样一个题:“鸡兔四十九,一百个爪爪满地走”。这是一个原生态的谜语,在农村田间地头总有放牧和劳动时,大人们逗学生的一道题,问鸡兔各几只。这个情景非常适合农村学生,他们对鸡、兔很熟悉,是他们的伙伴,而且此题做广告语,朗朗上口,方程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有生命的,鲜活的,激发学生思考的切点。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体现了新课标准“教学即生活”的理念。

2.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改强调要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中,教师要尽可能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推到舞台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真正自主学习。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去探索,但只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一些较容易的内容,则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讨论,有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教师才参与,而有些非常简单的内容,则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不断肯定与鼓励他们的行为。例如,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胆地参与到小组讨论、班级讨论之中,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认识和感受,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

3.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3.1开发情感智力,培养创新个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良好的人格特征和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具有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精神,鼓励学生要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

3.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接触事物、探索事物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细心观察事物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思维的创造性。但小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盲目,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调控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3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看、摸、拼、贴、剪、想等多种感观同时活动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合作学习时,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总结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具体化、可视化,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快乐,从而提高创新的能力。

3.4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

创新意识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会学”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学”变成主动“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就能实现教育的创新,就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

な崭迦掌:2009-12-23

猜你喜欢

会学情景创新能力
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楼梯间 要小心
探究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轻松模仿,开口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