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转化数学差生
2009-06-07田培有
田培有
【摘要】数学差生的成因很多,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我们应该从提高学习兴趣、改变教法、激发智力、指导学法等方面转化数学差生。
【关键词】培养兴趣;指导学法;尊重差生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关心和重视差生的转化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跨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因此初中数学教育中转化差生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要,下面就如何转化“差生”谈一点粗浅意见。
1. 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差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于理解,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并茂的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去说明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答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从这些学生常见又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出他们没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求知欲望。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创设情境,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心理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如课堂提问,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使优生高有所攀,差生学有所望。在教学中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内容,设计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且让差生回答问题不感到吃力,并有规可循,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答错了,也尽力引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过来,逐步尝到成功的喜悦。
2. 改变教法,适应差生的特点
差生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难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还要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授速度要适合差生的接受情况,必要时应该放慢镜头.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另外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堂上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在课外,注重实践,把课堂上所学所感运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巧妙地让课堂知识复现,得到及时的巩固,而且更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体会到数学的意义。
3. 尊重差生,用爱去激发他们的智力
一般来说,差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差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心理.有的老师往往过多注意到他们的缺点、短处,经常在办公室、教室或公众场所批评、贬低、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学生常受到批评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和增恨等逆反情绪,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尊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我们教师就更需要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田,用爱去开发他们的智力。只有对差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差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差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
4. 降低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帮助差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对于数学作业,应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不搞题海战术。题量要适中,可以结合学生能力,拉开档次,不搞一刀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但其规律和类型都是有限的。引导学生抓解题规律,用规律指导练习是搞高质量,减轻作业负担的根本途径。如几何题目繁多,就其类型来讲不过是证直线的垂直和平行、证角的相等和不等、证线段的相等和不等、证比例式和等积式、证三点共线和四点共圆等等。而每类证明题都是有其内部规律的。
总之,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差生转化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长期而任重道远的工作。在对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必须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兴趣爱好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有爱心,有耐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把差生转化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收稿日期:20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