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是对手还是朋友?
2009-06-05
余万里
朝鲜的第二次核试验和一系列导弹试射行动,使中国再度被推到了外交风波的中心。围绕六方会谈的前途,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态度、角色和作用等问题,国际媒体众说纷纭,有人质疑中国参与朝核问题的利弊得失,甚而认为中美在朝核问题上将成为对手。但是,提这个问题的人不知想过后果没有。
朝核问题的核心矛盾在于朝鲜与美国的关系。由于美国拒绝在外交上承认朝鲜,59年前的那场战争如今仍然处于停战的状态,双方在法理上还处在敌对的状态。以此为前提,朝鲜一方面在道义上获得了发展核力量和导弹技术以保卫国家安全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利用国际社会对核扩散的关注换取外交的主动性乃至其他战略和经济利益。这次朝鲜核试验危机一开始,朝鲜就明确地把矛头指向美国,要求与美国的双边直接谈判来解决问题,甚至在私下里毫不掩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各方的鄙视和不屑。因此,在根本上解决朝核危机的钥匙还在美国手里,但是目前的美国还没有做好战略思想和国内政治的准备来解开这个纠结。
朝鲜在两场危机中出尔反尔的行为加剧了美国对它的不信任。在多次的退出、挑衅、再重新加入谈判的游戏之后,美国战略界认为朝鲜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谈判对象,因此拒绝在双边框架中与朝鲜达成一对一的协议。
在六方会谈的其他四个成员当中,俄罗斯显得有心无力,韩国虽为一族同胞却从来没有被朝鲜看在眼里,日本在谈判中制造的麻烦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只有中国是美朝双方都认可的唯一中间人。由此可见,中国目前在朝核问题上的角色是各方外交考量折中权衡的结果,虽然朝核问题的根本矛盾在美朝之间,但北京是华盛顿通往平壤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从1993-1994年第一次朝核危机开始,中国在解决危机问题上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02年,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和平解决危机的外交努力更加成为中美两国战略性合作的起点和基石。在六方会谈框架下,通过两国间卓有成效的沟通协商和协调,中美关系摆脱了布什执政初期的战略不互信,从“利益攸关方”走向“建设性合作者”,超越双边不断提升其“全球意义”,如今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致力于面向“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更加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
自2003年8月第一次六方会谈开始,六年来尽管波折不断,但中国作为东道国的角色还是得到了各方一致认可。在中国的巧妙安排和各方的配合下,六方会谈通过多边框架下的双边对话方式化解了美朝接触的形式障碍。作为东道主,中国照顾全局、协调各方、居中沟通的公正、无私立场也为“913共同声明”和“213共同文件”等进展做出了贡献,得到了各方与国际社会的一致赞誉。包括今天在内,每当朝核问题遇到波折和困难,美国和其他各方都始终坚持六方会谈的主渠道,因为这几乎是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唯一可靠的通道。
目前,中美在朝鲜半岛无核化以及和平解决危机这两个基本原则上存在广泛的共识,这就决定了两国无论在利益还是在认识上的共同点都大于分歧。因此,尽管存在各种杂音,但共同利益与万事相连。在朝核问题上,中美只能是朋友,不能是对手,一旦中美成为对手,非但朝核问题无解,朝鲜半岛也无安全可言。▲(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