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饺子,我的最爱
2009-06-05周荣凯
周荣凯
别看我骨瘦如柴,要论吃,我比谁都能吃。除夕是吃的日子,红烧肉、糖醋排骨、炸鸡腿、清蒸鳊鱼……可谓是应有尽有,但最让我垂涎三尺的还是那美味可口的荠菜饺子。(对比叙述,突出对荠菜饺子的“垂涎三尺”。)
荠菜一年四季都会生长,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折服。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春风轻轻地吹着,春雨柔柔地下着。这时候,荠菜会不请自来。家乡的田间小埂上、沟渠边,到处都有荠菜的踪影,绿绿的,嫩嫩的,这儿一团,那儿一簇,煞是惹眼。吃罢午饭,奶奶、妈妈和姑妈总会提着一个小竹篮去挖荠菜,只消半个小时便会挖回满篮的荠菜。(荠菜“绿绿的,嫩嫩的,这儿一团,那儿一簇”,表达的是对荠菜的喜爱,流露的是对荠菜饺子的向往。)
奶奶做荠菜饺子馅儿,通常是掐去荠菜的黄叶、老根,洗净后用开水一焯,捞出来挤掉里边的水分后切碎,再给剁好的肉馅打上鸡蛋,加入料酒、葱末、姜末、味精、麻油等作料,搅成糊状,最后同荠菜拌在一起。这样包出来的荠菜饺子颜色鲜亮、纯厚爽口,没有腻歪之感。(如此精加工的荠菜饺子馅儿,使读者仿佛看见了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荠菜饺子。)
接着便是擀饺子皮。饺子皮,一定要不薄不厚,为了保证饺子皮的大小一致,奶奶常常用易拉罐口扣,这样扣出的饺子皮大小一致,圆如望月。(“圆如望月”写出了饺子皮的外形美丽。)
除夕的饺子,不仅在饺子皮和饺子馅上比较讲究,就连摆放也有规矩。奶奶常说:“千忙万忙,饺子不能乱行。”先在匾子中间摆放几个元宝形的饺子,然后围着“元宝”一圈一圈往外逐层摆放,说是“圈福”,而且每个匾子只能放九十九个饺子,意思是说“久久福不尽”。 (规矩多,奇趣也多,福气更多,富有乡土特色。)
可以煮饺子了。煮饺子的薪火也有讲究,奶奶说:“除夕煮饺子要烧芝麻秸秆,这样,来年我们家的生活一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财源滚滚进门来。”等到水开了,把饺子倒入沸水中,但不能乱搅动,得顺着一个方向。等饺子浮出水面的时候,还要用铲刀角戳破几个。而每当此时,不谙世事的我总会大叫“别戳破了,戳破的饺子不香”。而奶奶就会大声说:“饺子涨了荠菜,我家涨了齐财。”(家乡话说“菜”“财”谐音,“齐财”就是“大财”。)(纯正的民风民俗,象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俗语说:“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除夕的饺子是亲人团聚的象征。饺子熟了,可不允许谁先吃,必须等全家人到齐了才能吃。我咬了一口饺子,香气立刻充盈口中,谁知这一发不可收拾了,吃了个肚大腰圆,躺在床上还直打饱嗝呢!(“吃了个肚大腰圆,躺在床上还直打饱嗝呢!”这句话真是传神。)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荠菜饺。家乡的荠菜饺子,虽然算不上“中国美食”,但却那么诱人,牵住了我的胃,也牵住了我热爱家乡的心。(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总评
荠菜饺子,是一道常见的美味。作者力求脱俗,没有循规蹈矩地去写它的色、香、味,而是从做饺子馅、擀饺子皮、摆放饺子、煮饺子等几方面进行叙述,体现的是富有浓郁乡土特色的民风民俗,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荠菜饺子的爱恋。文章结尾直抒胸臆,表达的是对荠菜饺子的喜爱,融入的是对家乡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