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严谨的思想家——顾炎武
2009-06-05
顾炎武家是江南望族,祖父和父亲都是明代通晓经书的著名学者。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从小就受到熏陶,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两岁开始,父母就教他学习《千字文》了。
五岁时,他能背诵《论语》和《诗经》。七岁那年,因他的婶母尚未过门叔叔就去世了,家人便把顾炎武过继给了婶母。
从此婶母便成了他的母亲。婶母也是知书通礼之人,本就很欣赏顾炎武的才华,现在他过继给了自己,心中自是高兴。
母亲白天纺织,晚上就教顾炎武读书,她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
一天晚上,母亲还在织布,顾炎武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书也掉在了地上。母亲捡书的时候,顾炎武也醒了,他看见母亲不高兴,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母亲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教育一下顾炎武。母亲问他:“你听过《乐羊子妻》这个故事吗?”顾炎武回答:“没有,请母亲讲给孩儿听吧!”
母亲就把乐羊子外出求学却中途而返,其妻断杼喻学的故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顾炎武。
顾炎武知道母亲讲这个故事的用意,她是希望自己在学习上不要放松,并能持之以恒,有所成就啊。他的心里深感愧疚,恭敬地对母亲说:“孩儿知错了,今后我一定专心读书。”
自此之后,他果真认真求学,心无旁骛。到10岁的时候,顾炎武已经读完了《孙子兵法》《左传》《战国策》等经典著作,而且在上面写了自己的想法。
有一天,他来到祖父的书房,发现一部很大的书——《资治通鉴》,便问祖父是什么书。祖父告诉他说:“这是宋代的司马光编写的一部史书,是现在最大的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知识浩瀚,计有三百万字。只是很少有人能够全部读完。”
顾炎武听着祖父的介绍,惊奇地瞪大了眼睛,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他对祖父说:“再大的书,只要下定决心也能读完啊。那些人读不完,只能说他们没有足够的毅力罢了。”
祖父听他这么说,很是高兴,问他:“你要读完它吗?”
顾炎武说:“里面有这么多知识,我当然要读了。我要在三年内把它读完。”
“好孩子,有志气!那你把它拿去吧。”
顾炎武把《资治通鉴》抱回去后,马上订下读书计划。三年之后,顾炎武不仅读完了整本书,而且还用非常整齐的小楷,把它一字不漏地抄录了一遍,又写了上百万字的读书笔记。
祖父看着这本珍贵的手抄本,欣喜地说:“不错,有毅力!你这是把一部书变成了两部书啊!将来,你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从此,祖父主动教他学习天文、地理、政治等知识,并引导他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为他一生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