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妈的教育烦心事(上)
2009-06-04张桀
张 桀
旺仔妈的教育烦心事:
“这是旺仔的”
旺仔的姑姑带着13岁的女儿远道从东北来看旺仔。初次见面,姑姑和姐姐表现得相当热情,旺仔有些羞涩。可慢慢地,旺仔发现,姑姑和姐姐不是来他家串门玩一会儿就走的,而是要住下,小家伙有点着急了(从来还没有别人睡他的床,吃住在他家,玩他的玩具),从第二天开始,他突然说“这是旺仔的”“这是旺仔的”……什么都不让别人碰,连吃饭都生怕别人比他多吃一口。
也是从那时开始,旺仔特分“你、我”,只要是自己的东西,除了爸爸妈妈谁也不让动;别的小朋友的好东东,旺仔也不碰。有时就连奶奶吃饭都不让,让妈妈很是烦恼。或讲道理引导、或讲故事引申,你反正口干舌燥后,一点作用也不起。妈妈没辙了。
旺仔非常在意“你、我”,这是他自我意识形成的一个关键点——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等。旺仔妈应该感到高兴啊,从积极的一面看,当旺仔开始掌握“你”“我”这些人称代词的时候,说明他在自我意识上,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从此,他的独立性开始增长起来,这在旺仔常说的“这是我的”中得到了明显的表现。妈妈要利用这个时机,逐步培养宝宝的自我意识,比如通过宝宝容易接受的语言和行为,慢慢让他体会“我”是独一无二的,我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有很多优点当然也有不足,但我能够改变。因为我是最棒的。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龄前的宝宝非常以自我为中心。除了少数拥有特殊心理动机(如渴盼被注意)的宝宝之外,大多数宝宝并不会和生人亲近并分享自己的东西来取悦别人。
这里,旺仔的姑姑和姐姐都归于旺仔的生人范畴,从这句:“从来还没有别人睡他的床,吃住在他家,玩他的玩具”看出,宝宝表现出自私是正常的,因为家人太喜欢给他独自享用所有。旺仔甚至不知道还有“分享”这个概念,更无法理解分享的美妙。记得曾和一个叫小豹子的小朋友第一次接触,在妈妈的授意下,宝宝给我一口点心吃,我的方法是:吃掉,然后做出特别香甜的表情并且告诉他:“这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点心,因为这是小豹子把他的东西给我分了一半,所以特别好吃。分享的东西就是甜,不信,小豹子,你再尝一尝。”做父母的特别要注意宝宝的教育环境,不仅自己要注意身教大于言传,还一定要和周围的人沟通好,帮助自己教育好宝宝。
至于不让奶奶吃饭的问题,妈妈需要和奶奶沟通好,要在旺仔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不满。长辈往往把宝宝当小孩子,只会一味地讲道理,或者批评,言语中概念化的东西居多,宝宝缺乏感受,即身教的东西太少,过多的说教让宝宝对自己的错误没有正确的感知——比如,不让奶奶吃饭,奶奶和妈妈都是不高兴的,特别是奶奶,要表现出最基础的痛苦反应——生气、难过,哪怕是伪装出来的哭泣都可以,这些表征会让宝宝意识到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会产生对错误的认知。相反,宝宝此时受到你盛气凌人的指责,他得到的信息反馈就偏离了方向,甚至已经善于模仿的宝宝还学会了以恶制恶。
这里强调当事人(奶奶)的作为,主要目的是让宝宝更加分清你我,初步了解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