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2009-06-04耿会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培养创新教学

耿会娟

摘 要: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

关键词:教学 培养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为使我们拥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创设开发性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喜欢,对这科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永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发性教学情景。老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

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二、细心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

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要给以珍惜和爱护。怎样爱护、培养学生的创新萌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 大胆生疑、质疑。大胆质疑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死水。设置质疑,唤起思维,就像投下石子激起浪花。有的教师怕学生质疑会打乱教学思路,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处理,所以不敢、不愿学生质疑,这是没有摆正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的缘故。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住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儿童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再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掌握思考方法,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质疑时机。一般来说,质疑可分为三个阶段:既课前、课中、课后。每次质疑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教师还要教学生质疑的方法。

三、注意学法传授,强调个性化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有的老师喜欢搞“统一”,统一的思路、统一的学法、统一的思想感情,以此套住学生,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思维、个性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创新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精神,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个性。可先由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在举一反三,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这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学法指导要强调个性化,还必须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因科而异,因人而异,充分发挥个性,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与讨论中,培养独立性的思维能力

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呢?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多向交流,课堂方能真正“活”起来。据此,教师要做到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探求独特的见解和答案。

2、扩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有称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永远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突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在教学中,要变“学生问——学生答”为“学生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一个完整、独立的思维活动应当包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两部分,“提问”使整个思维活动的前一部分,“答问”则是整个思维活动的后一部分。如果总由教师提问,学生机械的回答问题,那么学生的整个思维在老师的控制下被动完成,哪谈上自主发现、解答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呢?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教学内容不断变换角度,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识,创设思维、讨论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发挥个性创造能力。

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开展疑问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地发展。那么,要开展那些语文课外活动呢?

1、课外阅读

每一篇作品、名家作品,都是作者、名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都是作家创造之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

2、兴趣小组活动

对于儿童,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要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大胆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探求创新教育,不断提高自身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创新性教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河北省满城县大册营镇岗头小学)

猜你喜欢

培养创新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