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培养

2009-06-04郑荷芬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高职

摘要:在市场、劳动力和资金都日益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国际商务活动日渐频繁,有效的商务沟通意味着良好的关系,而良好的关系就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成果和利益;无效的商务沟通会导致冲突和损失。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探讨了培养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必要性及途经。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

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快速攀升,2007年已突破两万亿美元大关。我国越来越多的外贸从业人员越来越频繁地参与国际商务活动,他们如何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赢得主动,关键恰恰是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如何有效地逾越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和障碍。因此,在大学期间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国际贸易专业的系列课程教学中,我们应从多维角度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从而为外贸行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跨文化商务沟通理论溯源

1959年,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 Hall) 在其出版的著作《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中首次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并继而提出了跨文化交际学与商务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跨文化交际学科可以解决国际商务活动中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沟通与管理上的问题。经过Hofstede(1980)、Triandis(1989)、Nishiyama(2000)和Varner(2000)等学者的进一步研究,跨文化商务沟通学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并在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Chaney和Martin(2000)认为,跨文化商务沟通学是一个新概念,是不同文化背景的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庄恩平(2003)认为,跨文化商务沟通,顾名思义,就是将文化、沟通与商务三个变量整合为一体而形成的新的学科。商务作为单一的变量,是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在跨文化商务沟通语境中,这三个变量相互作用,有机组合,产生整合效应,体现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动力特征。

沟通是一个循环的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传递方、接受方、编码、信息、渠道、解码、接受方反应等要素构成。沟通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我们学习、分享的编码,而学习与分享则需要沟通。一个人要把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传给对方,就必须使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编码变成信息后传给对方。传递方必须遵循语法规则及社会准则使接受方能够理解其意;接受方将收到的信息按照语法规则和社会规则推知其意。这样一来,要达到成功沟通,沟通双方必须拥有同一种编码。而跨文化沟通的特点是信息的发出方与接受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沟通双方的认知行为、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会使信息传递与接受方式出现差异,而使跨文化沟通出现障碍。Edward T.Hall说:“我深信存在于我们和其他国家的人们之间沟通的障碍很多来源于对跨文化沟通所知甚少。”对某一得体的行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做出完全相悖的反应和评价;同样,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相同的词或相同的物有时有着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含义。在跨文化沟通中,沟通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沟通失败。

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必要性

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任何经济活动无不与外界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都将不同程度上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或冲击,不同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理念的冲突、碰撞也正在加大。越来越多的组织发现,他们正面临着跨文化沟通的问题——也许是因为他们要把产品推销到国际市场;也许因为他们要到国外投资设厂;也许因为他们要进行跨国合并与合资;也许因为他们从事业务外包;也许他们要到他国融资;也许是因为其员工队伍的文化背景日趋多样化。同时,越来越多的组织也发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是在国内外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著名跨国公司文化差异研究专家戴维·A·利克斯认为,凡是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结果。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开放型、外向型的专业,高职层次的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外贸企业、外资企业、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从事国际市场开拓、业务管理、国际商务情报收集与处理、市场调研、宣传策划等工作,有较为频繁的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方方面面的接触和交往。因此,在市场、劳动力和资金都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对不同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提高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也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打造个体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途径

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专业性质决定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要有就业优势必须具备一定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要具备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首先必须掌握与不同文化沟通的语言能力。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又是人与人交往的工具。而英语是全球性的交际用语,要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认真学习以掌握交往的媒介。

(一)开设大学英语课程

我们在国际贸易专业开设了持续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但是,仅靠语言学习是完成不了培养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任务的。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的写照,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仅能运用语法上正确的英语,并不能足以与外国人打好交道。为了领会一个外国人所说的话语的含义,有必要了解这个人的文化背景所推崇的价值观,需要揣测没有用文字表达出来的那些“言外之意”、所使用的措辞的特殊意义以及信息的组织和传递方式等。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偏好,它们会影响到沟通行为和沟通效果。所以,我们强调必须通过语言学习进一步了解、理解对方的文化,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

(二)开设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口语等系列专业课程

波尔斯托恩(Paulston,1992)曾指出,在跨文化沟通中,若要达到遵循社会语言规范,不仅依据沟通者说什么语言,对方是什么人,还要看在什么环境里进行交际,即言语行为的适当性。因此,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在交际中根据具体语境去协调和构建的能力。因而,单纯依靠一门大学英语课程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显得势单力薄,这需要从多维立体化的视角来设计,塑造出体现学生内心成长的跨文化人格。为此,国际贸易专业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这个核心进一步开设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口语、外贸函电、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在这些课程教学中巧妙融和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元素。

商务英语课程把语言学习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相结合,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情景教学活动及课后指导,培养学生较强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外贸英语口语课程把语言学习与发展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相结合,课堂上将学生分成三到五人的一个个小团队,让学生以想象的身份(如外贸业务员、外贸代理等)介入外贸英语口语课堂,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搭建虚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平台,而学习者对认同身份的想象对于参与教学实践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不但掌握了外贸谈判活动中常用的表达法,而且掌握了商贸活动中的沟通技巧,如寒暄的技巧、切入正题的技巧、讨价还价的技巧等,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对于外贸函电课程,尽管我们缺少真实的语言环境来让学习者实践,但想象共同体的理论(Anderson1991)认为,人们通过想象的力量与那些非直接具体接触的各种团体的人们相联结。我们把重点放在结合已学的国际贸易流程,在设定的商务情景下,通过建立业务关系函、询价函、发盘函、还盘函、催证函、改证函、投诉函、索赔函等等的操作,培养学生正确而规范地表达商务意愿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

商务谈判课程把重点放在通过案例分析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商人进行商务谈判时在语言、礼仪、禁忌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反映出来的跨文化问题,探讨国际商务谈判的跨文化沟通技巧,并通过模拟谈判使学生如临其境;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融合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元素,使学生意识到文化因素对国际营销的影响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国际市场营销人员,必须重视文化的影响。

(三)通过教改,对专业课实行双语教学

此外,我院国际贸易专业还通过教改立项对进出口实务、市场调研、市场营销、国际商法等专业课程实行双语教学,使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拓展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切换,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及开设选修课

除了通过开设系列课程和教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外,我院国际贸易专业还通过有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丰富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活动:开设专家学者、外贸业务骨干、涉外商务管理者等主讲的跨文化商务沟通专题,非语言沟通专题,商务礼仪专题等讲座,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使学生意识到国外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以及象征符号是怎样影响跨文化商务沟通的,了解非语言沟通中的一些禁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敏感度;举办“漫游西方”知识竞赛,引起学生对西方宗教、历史、风俗、艺术等知识的关注;以国际贸易专业中澳合作办学为契机,举办“澳大利亚文化月”英语演讲比赛、澳大利亚文化主题讲座和海报展,使学生对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商业惯例等文化的方方面面有全面的了解。我们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在干中学,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和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交往的活动:组织校园外语角、万圣节晚会、圣诞晚会,邀请本院的外教及周边学院的外教参加,使学生与外教在互动中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一年一度的西博会,我们组织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参加外事接待活动;假期,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到外向型企业实习;暑期,我们组织学生到澳洲游学。所有这些真实环境都使学生感受到,跨文化沟通不仅仅是今后工作中要碰到的,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可避免。这些真实环境也使学生认识到外国语言及非语言交际手段中的姿势、身势、眼神、微笑、沉默、服饰、体距、触摸等等,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跨文化沟通意识与能力。

我院国际贸易专业还开设了跨文化交际选修课,较为系统地传授进行跨文化沟通必备的理论知识,使跨文化沟通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可操作性;通过选择典型国家作分析,比较这些国家间的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得体地进行语言、非语言沟通,以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使学生能够用文化的眼光认识自己、包容他人。

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又牵涉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方法的革新。需要把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贯穿在三年的教学计划中,在系列专业课程中有意识地融进跨文化沟通的元素,而不能单独依靠大学英语这门语言课;同时需要实施者统一思想,不断探索,不断尝试,边学边干。

参考文献:

[1]Samovar, Larry A., Richard E. Porter, and Lisa A. Stefani.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 3rd Ed) [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Scoutt, Michael D., and Steven.R.Brydon. Dimensions of Communication[M]. Mountainview: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3]Glanes, Gloria J., Katherine A. dams, and John K. Brilhart. Communicating in Groups[M].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0.

[4]Lustig,M.W.& Koester, J.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3rd Ed.) [M].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1999.

[5]Richard Mead.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M].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1990.

[6]庄恩平. 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7]宋莉. 跨文化交际导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

郑荷芬(1970—),女,浙江临海人,经济学硕士,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跨文化交际、竞争力经济学。(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专业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技校国际贸易专业SWOT分析
谈跨境电商背景下中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改革
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