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家用制冷设备》课程建设与实践

2009-06-04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中职学校

李 青

摘要:《家用制冷设备》是中职学校电子电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按照国家对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具体教学的实践经验,对该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等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电器专业;课程建设

国家六部委《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引导职业院校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要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教学……”职业院校课程的开设应围绕这一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上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保持生命力。

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包括就业市场调研、职业分析、课程目标拟定、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界定、课程组织和实施、课程评价和反馈等六个方面。《家用制冷设备》是中职电子电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我校按照相关步骤,进行了该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效果良好。

通过就业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

通过对本区域内的家电生产、销售、维修企业的广泛走访调研,以及对本校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我们发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家用制冷设备的购买和使用越来越普遍,就业市场中家用制冷设备安装及维修人员的需求量呈增长趋势。目前,从业人员中经过专业培训机构或职业学校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的仅占1/3左右,家用制冷设备安装及维修人员在贵州省内平均月薪达1500元以上,就业市场潜力较大。

进行职业分析,确定课程目标

职业分析是将职业需要转化成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的标准,是确定学生学习职业知识、技能与态度的一种主要工具。美国学者施特鲁克认为这种分析具有8个主要目的:(1)确定所需要的技能和专业课程内容;(2)避免讲授不实用的内容;(3)突出教育的相对重点;(4)有利于选择职业技能方面的教材;(5)作为评价学生的基本资料;(6)便于阐明和拟定教学顺序;(7)明确达到目标;(8)便于选择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先作职业能力分析。家用制冷设备安装及维修人员应具备制冷制热技术和空气调节基础知识,掌握制冷和空调设备的工作原理;具备制冷设备维修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及仪器仪表和专用工具的使用能力;掌握家用电冰箱、小型空调器及其他典型制冷设备的故障检查、判断、维修技术。我校电子电器专业学生,经过《家用制冷设备》课程学习,应持有中级制冷设备维修工职业资格证书。

如何确定课程目标

上述职业能力分析似乎已经确定了课程的目标,但需要注意的是,课程目标陈述的最有效的形式是: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具体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也就是说,课程目标应该包括“行为”和“内容”两方面,前者是指要求学生表现出的行为,后者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因素并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如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职业倾向、旨趣及需求,以及基础学力等实际现状。其中学生的基础学力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它涵盖了学生的知识因素、技能因素、态度因素,而学生的态度则是构成基础学力的核心因素。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两者的基础学力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按照美国学者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职校学生也拥有很大的发展和学习潜能,关键是课程目标应有针对性、适应性以及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其次,既要满足企业或行业因发展需要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又要满足个别教育的多元需要。再次,要听取和采纳企业界、学科领域等专家的意见。

因此,《家用制冷设备》课程目标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首先需要制定的是课程的基本目标要求,课程的基本目标要求是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否则难以保证教育质量。课程的基本目标要求不宜过高,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容易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应以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级制冷设备维修工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为依据来制定;德育目标则应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培养良好的职业伦理、态度等素质,包括责任感、自尊心、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正直诚实的品质等。

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界定

根据课程目标的确定,我校把《家用制冷设备》课程定位为能力中心型课程。其特征是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将形成某项职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课程内容要素按职业能力本身的结构方式进行组织。常见的职业教育课程类型有学科中心型、问题中心型、能力中心型、活动中心型。能力中心型更加强调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它将那些与职业能力要求相关性较低的知识、技能、态度排斥在课程之外。如果说学科中心型重视形式训练和迁移,那么能力中心型比较重视实质训练,它缩短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能力中心型课程易于模块化,而课程的模块化又使得课程易于向个性化发展。

参照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级制冷设备维修工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家用制冷设备》课程内容确定为应知、应会两部分。应知部分:制冷制热技术和空气调节基础知识、制冷和空调设备的工作原理。应会部分:焊接技术、高压检漏、真空试漏、电器系统检修的基本操作技能及仪器仪表和制冷专用工具的使用能力;家用电冰箱、小型空调器、其他典型制冷设备的故障检查、判断、维修技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准则:(1)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从事制冷设备安装、维修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包括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2)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实际。以现实的产品、技术、工艺为对象实施教学。(3)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要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基础学力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求,适度把握课程内容的难度和深度。

借鉴“双元制”课程模式来考虑课程结构安排。“双元制”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明确分工与紧密联系,一方面,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又强调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无论何种课程内容都突出学以致用的实用性,如专业课就是把有关的专业知识综合成专门技术实用知识体系,而不去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哪些是就业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哪些就是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由此诱导并督促学生去反复练习、强化、熟练,以达到符合要求的程度。但这又并非是将选择出来的零散的专业知识简单地捏合在一起,而是围绕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这一核心将这些内容有机地、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家用制冷设备》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为主,理论与实践教学既明确分工又紧密联系的课程结构形式。

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以能力为本位”,加强课程实训实习教学 实训实习课的比例应达到总学时的50%左右,对学生应会部分的内容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不能过分强调课程内容的逻辑严密性,或者教学要求侧重于概念、原理的系统理解和掌握,这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中职学生是不合适的,也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实训设备应以回收的旧冰箱、旧空调器为主。一方面,与教学型制冷实验台相比,回收的制冷设备更接近于生产实际,学生实训的可操作性强;另一方面,这样做投资会更合算。

注重核心项目的学习 课程教学过程以数个核心项目贯穿,各核心项目的应知、应会内容应该明确具体,理论教学和实训实验要互相促进。可以考虑安排以下几个核心项目:制冷循环系统各个部件的识别,说明各部件的工作原理与作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和状态变化;制冷设备电气与控制系统的器件识别、检测及安装连接,电气与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检查与排除;钎焊焊接实训;维修检测用仪表及工具的使用;安排一次社会调查,内容一是就市场上销售的冰箱与空调的品牌、类型、价格及售后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内容二是就制冷设备配件的种类、价格进行调查。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展活动,要求撰写一份市场调查报表,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制冷设备生产维修企业的联系,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企业或行业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

改变考核评价方法 课程教学各核心项目的考核成绩与作业情况各按一定的权重计入总评成绩,占80%。期末考试采用面试答题的方式,对热力学基础知识和家用制冷设备的典型故障检查方法与故障排除步骤等内容进行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学生每一核心项目的考核必须达到基本要求,才能够成绩合格。这样做能有效地控制和把握学生对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的掌握程度,保障教学质量。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全课程学习中精力集中,有利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举止行为和课堂的纪律秩序严格要求。实训操作动作要规范,步骤要正确,并尽可能创设出“工厂情境”,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安全生产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言传身教,要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敬业实干的精神。中职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不能仅靠德育课和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这项工作也要渗透到各门课程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去。本课程涉及电子、电路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这些内容,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课程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电气识图能力。

关于课程评价和反馈

什么是课程评价?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决定学生行为改变实际达到何种程度的过程;而美国学者克农巴赫则认为:课程评价是搜集、应用信息来作出有关的课程决策。综合分析可以认为,职业教育课程评价就是通过收集和应用信息,对职业教育课程在实现教育培养目标过程中的可能性、有效性进行价值判断,以便为职业教育课程的改进作出决策。《家用制冷设备》课程的评价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考虑:(1)立足于中职电子电器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2)以社会需要为最高价值,课程结束后,以学生通过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级制冷设备维修工职业资格认证考核的比例作为定量评价标准;(3)评价应注重用人单位的参与。

从近两年来用人单位的反映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该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比较成功的。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1)由于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化程度较高,作为任课教师,其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将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目前,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还有待于提高;(2)以学生通过中级制冷设备维修工职业资格认证考核为定量评价标准,其社会或行业的认可度并不确定,不同的用人单位对此看法不一,需要确定具有更广泛认可度的评价标准;(3)实训条件如场地、设备等还不能充分保障教学的实际需要,对课程实施的效果影响显著。

《家用制冷设备》课程设计和实施,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可以结束的工作,调整、完善、实施、评价、反馈,要几经反复。作为任课教师要摒弃单纯传授知识的观念,要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充分认识学生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现实意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按照“通知”的要求,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提高,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可以达到的。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李青(1967—),男,贵州安顺人,贵州省电子工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和电子信息专业课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中职学校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