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入学教育良机 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009-06-04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入学教育培养

张 见

摘要:文章提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宜早进行,应从入学教育时就开始,并务实地总结出五点实践经验。

关键词: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

职业院校新生入学后,首先要接受入学教育。各职业院校入学教育内容、方式大体相同,但却因是否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而教育效果显著不同。相当多学校的入学教育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错过了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黄金期,给随后的教育带来了不良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之所见所闻(客观实在)在头脑中的映像。这种认识对于理解生涯规划意识的涵义,激发学生产生生涯规划意识及行为有正本清源功能,对教育者进行教育设计有针对性意义。我们把人在参与和职业有关的社会活动时产生的职业映像,包括职业追求、冲动、倾向等理解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它集中体现人的素质的社会性,支配着个体的活动态度和行为,影响着个体态度和行为的方向与力度。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要尽早激发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的始点研究

(一)国外做法

职业生涯辅导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普及,如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职业生涯辅导工作都是从娃娃抓起的。

美国——从性向测试到职业生涯规划。在美国,学生常常通过参加一些性向测试选择最适宜的发展方向和职业,但由于人的兴趣和技能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性向测试暴露出很多问题,于是职业生涯规划应运而生,为人们科学选择职业生涯开辟了新的途径。美国全国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NOICC)发布了一个职业生涯发展蓝图——《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南(NCDC)》,这个指南阐述了四个层次的职业生涯发展:初等学校,中等/高中学校,高等学校和成人,并认为中学阶段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点,应从中学阶段开始进行生涯规划教育。

日本——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贯制。日本在基础教育阶段一直开设“特别活动”课,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和职业观,初中阶段进行“做合格社会成员”教育,高中时培养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1993年启用《高中学习指导要领》,1998年公布《理科教育及产业教育审议会咨询报告》。进入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由“T”字形向“大”字形转移。“T”形的横笔表示教养,竖笔表示专业能力。如今仅具有这两项还不够,“大”字型一撇的下部表示专业,上部表示创造力,一捺表示外语,一横的左半部表示教养,右半部表示沟通能力。日本认为人的劳动观和职业观应该由人际关系形成能力、信息活用能力、对将来的设计能力和计划与决定的能力四个方面构成,要求从幼儿园至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要将知识传授与学生将来的工作方式和生存方式有机结合。

可见,国外对生涯规划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很成熟,突出表现为早期性、专业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四大特点,尤其注重职业规划意识的早期养成。

(二)我国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培养目标缺乏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教育内容中也缺乏系统的创业能力训练,这使许多毕业生步入社会后经历很长的不适应期。为摆脱这种教育困境,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一些高校开始不断总结国内外职业辅导的成熟经验和做法,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学生需求,调动多方主体和社会资源的参与,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多层次、综合式的大学生职业辅导模式。

如今,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起步,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不断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把它当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已举办了四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同时,各类职业学校也开展了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引领下,各类职业院校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搬进课堂,职业生涯规划课成为德育课堂又一崭新内容,它的开设对于全面解读职业教育的内涵具有里程碑意义,某种程度上标志着我国的职业教育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入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意识良机的理论支撑与现实基础

“白板说”理论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洛克(J.Locke)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在获得感觉经验之前,人心“如同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任人模铸”。“白板说”启示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生入学不熟悉新环境、思想出现短暂“空白”的有利时机,将职业意识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融入入学教育,在“白板”上画出新的字画,不断施加影响,使其映像加深,抢占新生思想“真空”阵地。

德育的渗透性特点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新的德育课程,也具有德育的渗透性特点,既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看作是一种理念,又要把它作为一项崭新的技能渗透到德育课、专业课学习和实践中去。入学教育本身就是德育的课外形式之一,可以把它作为培养新生职业意识的载体。

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职业分析师萨帕(D.J Super)将人的生涯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探索期在15~24岁,中、高职学生入学时恰好处在这个年龄阶段。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意识快速发展,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探究意识也强,开始主动去探索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并且感知自己未来适合哪一种工作,探索期是其成长与学习的关键时期,探索初期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点,应从这里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启蒙教育。

实践验证理论的认知规律运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应把教育建立在感觉活动基础之上。因此,在开展入学教育时,根据专业特点可安排适当的感性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眼见为实”激发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学校,立志职业学习的情怀,抚慰新生波动的心绪。学生在系统学习生涯规划课程时也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能够唤醒曾经的记忆,让入学教育情境再现,增加真实感,消除疑惑与迷茫,促使学生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发生兴趣转移、消退、消失,继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

在入学教育中渗透职业生涯

规划意识培养的实践

应牢牢抓住新生接受入学教育的良机,不失时机地巧设环节,细致入微地从五个方面入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一二三四五”的做法,现详述如下。

一个中心 入学教育的中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专业、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怀,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争做遵章守纪的模范。围绕这个中心巧设教育内容,除安排校史学习、实验、实习基地参观、军纪教育等不可或缺的内容外,还应添设专业入门教育,插入职业意识培养环节,这样学生在实地参观工作场所时,以旁观者身份体验、感受专业实践过程,可为自己尝试特定的角色并形成有效的工作能力和行为能力提供机会。

两个要求 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突出两个要求,一要体现科学性。依据学生年龄、性格特征选择相应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二要突出时效性。为体现教育效果,现场教育内容不宜过多,也不能过于复杂,多了、难度大了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和畏缩情绪,严重时可能导致教育中断。教师要尽可能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法完成教育过程。

“三字”要诀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要突出一个“早”字——先入为主,培养晚了,学生感官钝化,思想已“误入歧途”,“杂念”难以去除。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要突出一个“实”字——内容实在,丰富。再次,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要体现一个“稳”字——不可操之过急,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经过一番努力,学生产生了浅层次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仍需要巩固加深,使其内化,这就需要系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接受职业指导教师专门指导。

四个禁忌 一忌重形式,轻内容。大而空是德育工作的大忌,容易导致空谈目标,空喊理想,却失去信念。二忌重效果,轻过程。走马观花式的入学教育没有实际意义,教育效果不佳,不出实效,只能让学生厌烦,滋生应付心理。三忌准备不足。忌随机安排,临时动议。四忌不顾学生情感,进行灌输式教育。教师要与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多思考,忌把学生当白痴,视其思想为空白。

五个转变 学校与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要走出以下五个传统育人误区。第一,技能培养是实,职业生涯规划是虚。认为只有知识技能才是首要的,其他可有可无或不是必需。第二,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或举办若干讲座。事实上,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第三,将职业生涯规划只停留在个体层面,忽视了学校作为组织者应尽的主体职责。第四,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只是德育教师的工作任务,与其他人无关。事实上,应增设专门机构和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职业指导工作,尤其应加大职业指导师的培养,解决师资专业性不够、职业规划知识不足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第五,忽视生涯的独特性特征,模具式批量规划学生职业生涯。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探索社会职业个性,引导学生正确客观探索自我,确立职业发展目标。

通过比较研究,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不可或缺,宜早不宜迟,要着手于入学教育阶段,要形成全员、全程、全面的“三全”育人体系,为构建全新的职业教育和管理模式提供新的有效的载体,为学生增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积累生涯规划经验,少走弯路提供方向性保证。

参考文献:

[1]王黎明.美国中学的职业生涯规划[J].基础教育参考,2003,(7).

[2]谷峪.日本的职业化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3]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钱景舫.生涯规划(第2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张见(1969—),男,江苏睢宁人,安徽师范大学2007级在职硕士研究生,徐州生物工程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入学教育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专学生管理研究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校图书馆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