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营销教学改革与职业能力训练体系之构建
2009-06-04卢海涛张超
卢海涛 张 超
摘要:高职教育特色是以职业能力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论文针对医药营销专业教学的改革,阐述了围绕“一个中心,四个系统”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所进行的运作。
关键词:医药营销;教学改革;职业能力
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应从医药企业行业岗位、课程设计、能力结构、教学方式、教师素质等方面构建与社会需求、教学对象相适应的职业能力训练系统,重点进行医药营销岗位职业训练,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这个系统中,每个要素的不和谐都会影响局部或整个系统的效用。
应用型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需坚持市场导向与就业导向相结合。市场导向就是在人才培养中进行正确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级人才;就业导向就是以学生的就业为着眼点,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就业去向及其发展潜力,体现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真正为学生负责,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在此前提下,保高职本色,创应用特色,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我们的特色在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三位一体,在保证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针对行业的发展态势和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灵活设置专业发展方向,既学习特定医药行业产品的知识,又学习营销管理类知识和技能,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既有“实用性”,又有“发展性”,从而较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实现了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营销人才的目标。
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的构建
职业能力训练模式的改革研究,应围绕“一个中心,四个系统”进行安排和运作。“一个中心”,即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和培养为中心;“四个系统”,即通过建立课堂教学系统、生产实习系统、社会实践系统及模拟情境系统等子系统,对学生进行渐进的系列培训。
以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和培养为中心 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揭示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其所需要的学习模式,是建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础。高职学生的能力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能力、群集职业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迁移,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素质结构,既包含有从长远考虑的个性发展所需的一般素质和能力,也包含有指向近期的职业流动的职业能力。由此可见,现代职业所要求的许多能力,已经不仅属于某种职业,这就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地说,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所具备的个体能力结构,它由知识、理解力及技能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其中任何一个孤立的能力要素都难以完成职业活动。
课堂教学子系统 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查阅、分析思考能力以及初步的实际操作能力,锻炼学生动脑、动笔、动口和动手的一般能力。这些形式如典型案例分析、习题训练、模拟学术会议、辩论会、课程论文写作等。
模拟情境子系统 建立模拟实验室、经济管理信息系统(MIS),利用互联网安装各种先进适用的企业财务软件、工商管理软件、经济信息数据库、银行账务处理与结算软件、证券市场信息的接收与技术分析软件(自动接收、生成图形)、企业投资项目评估软件、常用经济分析模型,为学生提供仿真环境。
生产实习子系统 完成模拟训练后,应到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等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缩短理论与实际、课堂与实际工作的差距,缩短学生的社会适应期。有利于学生在进一步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中明确自己的优势与知识缺陷,进而有重点、有针对地选择后续课程和利用毕业前的时间调整和补充知识与技能结构。
社会实践子系统 一是开展社会调查。由学校、学院组织,并派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深入到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开展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调查,并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回校后开展交流、讨论,对质量高的文章进行表彰。二是为社会服务。组织学生到与学校签有科技合作协议的地、市、县及企业参观和调研。一方面可使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基层工作实际,通过在工作一线的切身体验,培养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学习,树立协作意识。还应发动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上街或社区开展社会咨询服务、经济政策法规宣传、科技服务或结合地方部门的工作开展辅助性调研与服务。
具体实施要素
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学生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怎样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贯穿这一教育思想,改变学习一切由教师包办的传统教育方式,学生不再由教师推着走,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学习。
制定适合“学分制”和“导师制”的教学计划 建立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教育教学体系,实施“学分制”,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设置课程模块,这样学生可以灵活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打破千人一面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并且“学分制”和“导师制”相配合,能实现“分方向”培养。
建立“双证融通”的教学体系 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中,同时形成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将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教学计划;在教学方式上,要求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实训为一体,强调岗位工作经历和以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学校就读期间取得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形成“订单”培养与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应成立校企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校与企业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通过“订单”教育、预先签约、岗前培训、技术研究等多种形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健全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及时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形成“计划、培养、使用、反馈、改进”的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建立稳定的实训教育基地 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能发挥校企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为学生技能训练、毕业设计和专业社会实践及参与生产管理等创造条件;校企合作以基地为平台开展各种训练活动,基地建设是实施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的基本保证。
利用“商务模拟公司”强化技能 建立商务模拟公司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或强化各种技能。学生在其中的主要活动包括:(1)在商务模拟公司里体验职业角色并称职地完成各项任务。(2)作出决策和对选择结果评价。(3)使用现代办公设备和技术。(4)与他人一起工作、合作。(5)从事各项活动,明确商务活动程序和运作规则。(6)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组织机构,知道自己所属岗位的责任。商务模拟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的基本原则,即行为导向原则和职业性原则,注重职业经验的直接获取和职业能力的实践培养。
培养高素质“三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建立一支业务好、素质高、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顺利实施教学计划、订单培养、实践操作、校企合作、职业能力训练和培养的保证。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的指导能力,同时,教师队伍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企业技术专家或管理专家。“三师型”教师是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还能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教师,具有“类似教师+某个专业技术职称+职业指导”的专门人才。“三师型”教师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能将行业、职业知识及能力和态度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
建立顺畅的管理信息网络 有需求才有订单。学校要有效实行“订单教育”,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联系,掌握企业的需求信息,向社会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合作教育意向。建立起畅通的教育管理信息网络,既有利于校企合作,也利于学生就业和各种信息的反馈。
参考文献:
[1]陈建忠.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12(9).
[2]王文军.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J].辽宁高职学报,2006,(4).
[3]杨永娟,宣仲良.大学生关键能力训练体系构建[J].职业时空,2008,(8).
[4]翟建新.改革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
作者简介:
卢海涛(1970—),男,经济学硕士,伊春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素质教育,经济学科教学与研究。
张超(1981—),女,伊春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