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持救灾的精神状态”

2009-06-04

四川党的建设 2009年4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救灾金融危机

初 雪

“要看到差距,统一认识,保持救灾的精神状态、救灾的工作势头,不松劲、再加劲、用足劲。”3月17日,省委书记刘奇葆在传达全国“两会”精神时提出明确要求。

“5·12”大地震已经过去10个多月,为什么还要保持救灾的精神状态?

救灾的精神状态是取得抗震救灾伟大胜利的法宝,是我省广大党员干部宝贵的精神财富。

山崩地裂之时,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为先。在接下来艰苦卓绝的灾后重建中,我们的党员干部坚强坚韧,带领全省人民自强自救。正是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让四川创造了一个个令世界惊叹的奇迹。

正当我们在千日奋战的征途上书写着浴火重生的希望时,一场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又席卷而来。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新的不利因素還在增加。这场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扎对我省经济形成严重冲击,导致外部需求收缩,企业困难增多,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明显加大。虽然当前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有关措施的作用下,我省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但总体上我们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仍然很大,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年份之一。而“保持救灾的精神状态”,正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

异常困难的时候,中央和全国人民给予了我们最大的支持和援助。中央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今年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这是中央从全局出发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对我省灾后恢复重建的巨大支持,也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最近,省委提出,要“确保今年9月基本完成农村住房重建、年底基本完成城镇住房重建,确保今年底95%以上的学生都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38个城镇重建主体任务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松懈。“保持救灾的精神状态”,是完成灾后重建任务的内在要球。

我省经济正处在关键的转折期,坚定信心,克难而进,抢抓“危”中之“机”,也需要我们保持救灾的精神状态——灾后恢复重建、“八项民生工程”,“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规划全面实施,件件紧迫;扩大投资,工业止滑,“三农”工作,扩大消费,开放合作,深化改革,事事棘手。在全省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使我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成为推动发展上台阶上水平、推进“两个加快”的过程,成为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基础的过程,挑战前所未有,机遇稍纵即逝,“保持救灾的精神状态”则是抓住机遇的坚强保证。

由于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群众当前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增多。贫者衣单不胜寒,民生问题大于天。越是在这样困难的时候,困难群体越需要关怀。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帮助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和困难家庭的医疗、社会保障和住房等难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保持救灾的精神状态”是改善民生的催化剂。

“5·12”以来,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抗击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急事、大事、难事中不屈不挠,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3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始终奋战在最艰苦的地方,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经受住了考验。在长期、持续的忘我工作中,党员干部的确累了,有人因此也产生了松懈,畏难、厌烦情绪。但眼下各项任务时间紧、差距大、难题多,容不得我们松劲。“保持救灾的精神状态”无疑是克服松懈情绪的良药。

疾风知劲草,越是困难之际,越能检验干部的品格和能力。在抗震救灾的危难时刻,党员干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重新认识了中国;今天,在灾后重建和金融危机的双重考验之中,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依然为世界所关注。

在我们共同的坚持中,危机终将过去,繁荣必会到来。相信到那一天,我们能够留给历史一段共克时艰的美好记忆。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救灾金融危机
航母救灾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拥有五方面的精神状态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万玛才旦的寓言式小说——在深层意识对精神状态的叙述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