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文化与情感共生的神话教学

2009-06-04戴红琴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普罗米修斯火种神话

戴红琴

早在几千年前,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神话就是蒙昧世纪混沌初开时结出的一朵奇葩,反映了先民们对宇宙之初最本真的追问和最纯朴而大胆的幻想。对小学生来说,阅读各民族的神话传说,是了解世界文化、开阔眼界和拓展想象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应当采撷这一朵瑰丽的奇葩,带领学生充分领略各民族神话语言的魅力,获得情感和精神的滋养,在他们的人生底版上留一抹美好、神圣、梦幻般的底色。

一、神话教学的“文化味”追求

把语文课堂建立在文化的坐标上,无疑是实现大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课文《普罗米修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就是根据古希腊神话《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改编的。教学本课,不妨采用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学习一些相关的神话故事。即以《普罗米修斯》这一文本为源点,辐射阅读相关信息,采用朗读、对话、对比、想象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获得独特的感悟,学会赏析和评判,从而实现神话教学的文化与情感的共生。

首先,引导学生粗知多元文化。各民族的神话故事因其孕育的土壤不同而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本课教学可以回顾学过的《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中国神话,先让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再由教师或学生介绍其他民族神话,如,圣经神话、阿拉丁神灯等,让学生沉浸在神秘、奇幻的氛围中,并粗知文化的多元性。

其次,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笔者认为,《普罗米修斯》是一篇有一定教学难度的课文,难点是如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普罗米修斯这一人物的崇高形象。要树立形象,必须“观其行,听其言,察其心”,而整篇课文只有简单的人物行为记叙和一句表白,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困难。这时,我们可以采取“整合文本与原著”的策略来进行适当的拓展,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人物形象。如,在普罗米修斯接受惩罚时,麦鸠利劝他:“只要你低下傲岸的头,顺从权威,天帝的凶猛就会变成温良,否则就要接受永世的惩罚与最惨烈的苦难。”普罗米修斯说:“顺从,你明知我万万不能做到:它会使人类永久受到束缚,我宁愿忍受永世的惩罚与无休止的痛苦。”(改编自《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河神看到普罗米修斯浑身是伤,心如刀绞,决定向宙斯求情。普罗米修斯说:“你这样热心,我真是感激,永远感激。但请你不必劳神;即使你愿意,也是白费工夫,对我全没好处。你要安静,免得招惹祸事。我自己不幸,却不愿意你受苦,更不愿意人类受苦。不,决不!”(改编自《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这些语言能帮助学生理解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丰满人物形象。引进原著中的语言,同时也能引领学生感受西方文学经典作品的语言特色,感受不同的民族文化风情。

第三,引导学习领会文本内涵。本课教学应引导学生特别关注文中关于普罗米修斯取火的一个特殊的词——“拿取”。明明就是他没有经过宙斯的同意而私自取走了火种,应该是“窃取、偷盗”的行为,文章中为什么用了“拿取”呢?一方面,我们可以将本文与苏教版教材中的《普罗米修斯盗火》进行简单的对比,设置一个冲突:普罗米修斯怎么又是一个盗火者呢?引发学生进行探究,了解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盗火”、“盗火者”都有了新的内涵,即指的是为人类造福而甘愿受苦的殉道者;另一方面,通过品味,学生更能懂得普罗米修斯从心底里认为火种应该回到人间,造福人类,他“取”火是正义之举、仁爱之举,没有错!

二、神话教学的“情感性”追求

情感是语文的血脉。儿童是用情感和形象来思维的。那么,学生的情感何来?无疑,一切都必须从语言文字中来并回到语言文字中去,从学习同伴中来又回到学习同伴中去,从师生交往对话中来再回到师生各自的心灵中去。在教学预设中,我们可抓住一个“苦”和一个“乐”字来进行板块式教学。

1.抓“无火之苦”和“有火之乐”。“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一个“只好”道出了人们的多少无奈!而没有火,人们的“悲惨情景”仅仅是吃生东西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思考:在那漫漫长夜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听到了怎样的声音?你心里是怎样的感受?作家冯骥才说:“我想到的东西都会不由自主地就成画面。如果不出现画面,没有可视性,我仿佛就抓不住它们。”想象画面,能让单薄的文字丰满、立体起来。这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画面,情感真挚鲜活。此番铺陈渲染,也是为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的必然和迫切。

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来了火,“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抓省略号,紧扣文本进行补白:自从有了火,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抓问号并将这句话反复吟诵,学生想象火的珍贵和重要。师生共同激情小结:“火使人类从黑暗走向____,火使人类从寒冷走向____,火使人类从痛苦走向____,火使人类从危险走向____,火使人类从疾病走向 ____,火使人类从野蛮走向________……”通过吟诵和对比式的小结,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激发,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对普罗米修斯的感激之情也就喷薄而出了。

2.抓“普罗米修斯之苦与乐”。身为天神,普罗米修斯本是自由的,生活逍遥自得。可他“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拿取火种。下“决心”前,他想了什么?通过角色换位体会,感受普罗米修斯面对人类的不幸,没有一笑而过或一叹而止,而是以人类的“苦”为自己的“苦”,不惜冒险为人类解除痛苦。本来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却宁愿放弃自由,放弃幸福,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做,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怎能不让我们深受感动?得到火种后的人们欣喜若狂,而在另一头,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普罗米修斯却饱受折磨。铁环死锁、风吹雨淋、鹫鹰啄食,不眠不休,永无尽头……这里,不妨引导学生聚焦细节,个性朗读。“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普罗米修斯的手上脚上,你看到了什么?”“再看看他的脸,看看他凌乱的头发,你有什么感受?”“当我们的目光移到他的胸口、腹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的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在此过程中,将个性朗读与个性感悟相融合,情感萌发和宣泄浑然一体,水到渠成。

在宙斯“最严厉的惩罚”中,普罗米修斯受苦了。那么,他在承受肉体痛苦的同时,又会想些什么呢?这时不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对话,移情体验。“普罗米修斯啊,铁环死锁、风吹雨淋、鹫鹰啄食……你害怕了吗?”“普罗米修斯啊,当你经受着严酷的惩罚,其他天神来劝说你时,你可有过一丝一毫的动摇?”“普罗米修斯啊,面对宙斯面目狰狞的威胁和假惺惺的诱惑,你心里可曾闪过一丝屈服的念头?”……在这样的角色对话中,学生与普罗米修斯精神上相融——沉重的铁环算得了什么?风吹雨淋又算得了什么?凶恶的鹫鹰何足畏惧?一切一切的苦难,在人类的幸福生活面前,是那么微不足道。这时,可以这样问学生:看着课文插图中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你觉得他“苦”吗?通过移情体验,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心灵,体会到承受着身体之痛的普罗米修斯此刻的内心却因人类的幸福而欣慰、快乐。这样,在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同时,进一步升华其情感,让其心灵在感动中得到润泽。

一篇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是一叶乘风破浪的小舟,通过对文本中文化内涵和情感因素的开发、揣摩、体验,使学生借此小舟,驶向古希腊神话甚至世界神话的河流,去追溯古代文明的源头,去领悟古代文明的精妙和博大。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泓口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猜你喜欢

普罗米修斯火种神话
来自奥林匹亚的火种
冬奥会火种灯采用哪些高科技手段
我的书屋,我的梦1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
普罗米修斯盗火
“神话”再现
英语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
答案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9)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