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生命的绿色……

2009-06-04邰凤琴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命语文

邰凤琴

绿,是生活之色,也是教育之色。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新的生活体验时,我们的小学教育带给他的是痛苦还是快乐,是荒废还是收获,这取决于老师教好书,传授好知识。可我们该做的仅仅是这些吗?远远不是!在孩子们宝贵的童年时代,我们不仅要给孩子知识,更要给孩子精彩的生命体验!语文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让语文课堂充满绿色的生机,让孩子的生命因为语文课堂教学而精彩、而生动,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给生命应有的尊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追求,他们希望得到外界的信任。作为学龄阶段的儿童,出于对老师的崇拜与尊敬,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与赏识,有时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姿态、思维特征和生活方式,让学生张扬个性,使学生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创造条件。

1.每一点发现都能闪光。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理解,课堂上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对学生每一点发现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必要的赞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二年级古诗《草》时,有这么一个精彩片段。

师:我想请小朋友把“春风吹又生”的诗意在黑板上画出来。

生1:春天来了,春风一吹,草又长出来了。(用绿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茂密的野草。)

生2:老师,这位同学把草叶画得太长。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草不会长这么高。(将草叶擦去一大半,只留两寸来长的茬儿。)

生3:老师,他少画了一样东西!

师:少画了什么?

生:风!春风没画出来。

师:风?可是,这风怎么画呢?

(学生急不可耐,快步走到黑板前,拿起一支白粉笔,“哧,哧——”在草的上方画了两道斜线。)

师:这是风吗?可是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呀。

(学生迅速擦去黑板上的草芽和草上方的斜线。一笔,两笔,三笔……重画的草叶都微微向右歪斜!)

师:风是看不见的,但斜斜的草叶不正告诉我们,风儿正轻轻地吹着!多好的创意!(掌声)

在这一案例中,正因为于老师把握契机,恰到好处地点拨,使儿童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师生生发出新的认识,课堂也因此生机盎然。

2.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爱是教育里跳动的音符,它是维系师生心灵的桥。只有付出爱,教育才能获得成功。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在父母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最美的。这怎么可能?手指伸出来还不一样长呢!”乍一听,很有道理,仔细一想,不难发现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孩子不全是美的?为什么不能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孩子的可爱之处?关键是少了那份挚爱。不要因为某一次错误,就给孩子下定义;也不要因为某些方面的不足,特别是成绩不理想,而给孩子下判决书。要知道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我们见过太多的在学校成绩平平的孩子,走上社会成了有用的人才。为什么不能在学校里、在课堂上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呢?所以,在课堂上要关爱每个孩子,尽可能地给每个孩子以平等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教师心目中真正的天使。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成为学生们美好的生命历程。

二、给生命应有的舞台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望,孩子也不例外。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搭建一个平台,在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与学生、与老师、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珍贵、美好及责任,引导学生去展示生命的力量,使生命通过对话式教育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1.由“我”来决定。我们一直在讲师生民主,讲以学生为主体,可这在许多课堂并未体现。甚至一些公开教学,孩子们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还是等着老师来提问,为什么不能给学生一个绿色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提出问题和由谁来回答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呢?我在教《麋鹿》这篇课文时,就采用超出常规的教学方法。首先,我让学生读题质疑,在引导归纳的基础上确定了几个小的研究专题,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围绕一定的专题自己收集资料,自己想办法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研究其他小组确定的内容。在进行全班交流时,提问的是学生,决定由谁来回答的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当然也是学生,有些问题甚至可以提问老师!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当主人的快乐,所以学得特别认真,收集了大量有关麋鹿的资料,涉及面之广超出了教师的预设,交流时更是知无不言,思维的火花不断撞击。研读、交流、辨析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交流的过程。

2.让“我”来试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早就认识到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新课程也非常强调语文实践,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语文教学切忌死教书、教死书,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读自悟,将文本描写的情境或人物形象形成表象,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以达到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如教学《鼎湖山听泉》,该课文是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的,为了让学生弄清游览的顺序,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找几个表明游览顺序的词语,而是对孩子们说:“鼎湖山位列岭南四大名山之首,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里四季层峦叠翠、古木参天、飞瀑流泉、鸟语花香。美丽的景致常常令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要跟着作者到那里去旅游,该怎么走呢?沿途游览哪些景点,这些景点又有什么特色呢?老师想请同学们做小导游,带着老师去游览,好吗?”学生们听了兴致盎然,纷纷搜集资料,根据要求画游览线路图,根据课文内容及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写解说词,俨然成了热心的导游。在全班交流时,他们读得抑扬顿挫,讲得绘声绘色,极富感染力,有的还用了相关图片。这样的学习让孩子们在充满生机、智慧的活动中体会到教学的快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享受课堂。

三、给生命有力的支撑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起点,它可以释放人的各种力量。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应该给学生足够的信心,让他们变得豁达、开朗、勇敢、谦逊,热情……能够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这样他们的生命才会充满绿色的生机。

1.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苏教版教材《掌声》中小英的变化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给孩子自信,点燃他们希望的火花,比给他们知识更重要!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要尽可能地给每个孩子特别是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以锻炼的机会,引导他们自己发现、自己解决问题,在朗读、对话、演示、释疑……的过程中不断品尝成功的欢乐,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师生在语文课堂上相互勉励与启迪,共同演绎一幕幕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剧,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老师有时也会不如你。弟子未必不如师,孔子还能不耻下问。在科技高度发达、信息来源十分广泛的今天,教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也不是闭门读书的弟子。当教师的理解或者某些方面知识不及学生时,我们千万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否定甚至呵斥学生,那样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甚至熄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记得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时,我让孩子们收集了很多资料,课堂上在交流人类最新研究成果的时候,有个孩子介绍了一种飞机,他说这种飞机的动力是用太阳能,速度比普通飞机还要快。我一听,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这孩子说得不对,因为我以前看过相关的内容,知道太阳能目前已广泛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很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太阳能汽车速度暂时还没法和普通汽车相比,联想到他平时会在伙伴面前“吹牛”,于是就对他说:“你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大家以后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说不定很快就能研制出你说的这种飞机。”本以为这样说很委婉,这孩子听了一定很开心,可是我却从他的眼神看到了委屈。难道是我孤陋寡闻?下班后,我立即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他说的没错!怎么办?我已经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否定了呀!是搁在这里不提,或是悄悄地跟他讲一下,还是在全班学生面前承认昨天的失误?这样会不会有损我的尊严?我们平时总教育孩子知错就改,为什么老师就做不到?第二天上课,我郑重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了错误,并说:“由于你们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宽,获得了很多知识,老师不如你们了。昨天,李昶东让我认识了一种新型飞机,他成了我的老师!”

学生没有因为这件事瞧不起我,相反,他们从中知道了不能迷信书本、迷信老师,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此后,他们常会把自己在课外获得的信息告诉我,在这种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的生命都变得充盈而真实。

作为语文教师,只有树立了现代的绿色教育理念和开放意识,给学生以生命的关怀,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绿色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生命语文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