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受失败 感悟成功

2009-06-04郦剑玲

体育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胜利学会比赛

郦剑玲

每次打开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总喜欢看重播的《阳光伙伴》节目。28个孩子手挽手肩并肩,向着终点奋力奔跑的壮观场面,28人震耳欲聋的齐声呐喊,以及孩子们胜利的欢呼和失败后的哭泣,无不呈现出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欢呼与哭泣,笑容与泪水,其实折射出的是对成功与失败的两种不同心境。比赛的结局看起来是残酷的,因为胜利者只有一个,然而体育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结果,却在于它的对抗和竞争的过程中。所以,在体育游戏、比赛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好比赛中的成功与失败,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问题。

[场景一]游戏内容:迎面接力跑

1.教学过程

1)教师强调游戏比赛的安全、纪律;2)分组组织第一次比赛;3)教师简短评价;4)继续第二、第三次比赛;5)教师评价,指出游戏过程中个别同学“较真”的不良现象。

2.教学现象

1)一听到“迎面接力跑”,学生个个摩拳擦掌,全体同学情绪激昂,跃跃欲试;2)游戏中,双方队员都有掉棒现象发生,个别特殊体型的学生跑速较慢。有1/3的学生跑完后排在队伍后面顾自玩耍;3)比赛结果2:1,甲队胜利。随着哨声而响起的是耶(胜利者的欢呼声)和哎(叹息声);4)赛场外随即响起争吵声:“都是她!都怪她!”“棒都不会接,别跑了!”(某同学连续两次掉棒)“都怪你!跑得这么慢!”(话是冲着“小胖墩”说的);弱势学生成为众矢之的,脸上写满了委屈与无奈,某同学甚至留下了伤心的泪水;5)下课了,依然有同学嘟哝着嘴说着什么……

3.现象分析

1)争强好胜是孩子的天性。二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尚小,对于竞争性的游戏往往更多关注的是比赛的结果。为了满足自己对胜利的渴望,有时不惜牺牲规则的要求与同伴的友谊;

2)教师对课堂的调控不足。其实每次有类似的接力性比赛游戏,都会有类似的相互“攻击”和“哭泣”现象发生。虽然教师在游戏结束后动用教师的权威熄灭了学生口舌之间的“战火”,然而受伤的心灵也许一时还抹不去心中的阴影与不平。

[场景二]改变设计方案后的《迎面接力跑》

1.教学过程

1)教师语言激情导入:为迎接北京2008奥运会,我们班要举行一次小小的火炬接力赛跑。2)创设问题的情境:奥运会的精神是什么?取胜的秘诀是什么?同伴失误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3)设置本次比赛的不同奖项:优胜奖、最佳合作奖、进步奖、参与奖;4)组织第一次比赛,学生小组自评优势与不足;自编鼓劲口号;5)组织第二、第三次比赛;6)师生共同评价,颁奖。

2.教学现象

1)学生情绪激昂,都想成为火炬手,迎接奥运会的到来;

2)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的情境:

同学A:“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我们要团结一致!”

同学B:“我们每个人都要尽力而为!”(平常上课我常说的一句话)

同学C:“跑得慢的小朋友,只要尽力就行了!”(解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

同学D:“我们会给失误的同学加油鼓劲的!” ……

3)第一次比赛结果,甲队胜利。欢呼雀跃声随着哨声高高响起。失败的队员脸上有失望的表情,然而稍作沉寂后,就响起孩子们唧唧喳喳的讨论声。他们重新进行“排兵步阵”,十几个小脑袋煞有介事地凑在一起,有板有眼地指指点点,最后围成圈叠掌给自己加油鼓劲!

4)第二次比赛在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以乙队的胜利结束;

5)第三次比赛,两组居然跑了个平手。每张小脸上都写满了成功的喜悦。

6)隆重的“颁奖仪式”上,孩子们的声音:

“真有意思!”

“第一次我们输了,不过我们没有失望。后来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就赢了!”

“其实输赢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我们都努力了就可以了!”

3.现象分析

1)游戏情境的创设,唤醒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动感地带”,也为孩子们的行为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并搭建了努力的平台。争取第一名,依然是孩子们共同的心愿,但是已经不是唯一的追求目标了,因为大家的共同参与、合作、进步同样显得很重要,孩子们选择成功的范围扩大了。

2)有了前车之鉴,教师能及时反思,在第二次课中,针对发生的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因为心中有学生,所以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大大提高。

反思

同样的教材内容,面对比赛同样的输赢结果,因为设置了不同的游戏情境,它的结果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在我们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该以怎样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要甘于承受失败的痛苦,感悟成功的喜悦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解决:

1)善于反思,及时引领

在一些合作性的竞赛游戏中,比赛结果暂时落后的学生(尤其是好胜心特别强的学生)出现相互责怪、挑刺找“碴”的“较真”行为屡见不鲜。其结果往往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赢的同学洋洋自得,输的同学垂头丧气,怨声载道。面对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一定要学会反思,发现问题及时思考,从而调整下一节课的方案,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于本文中的第一次迎面接力跑游戏,学生出现的一些过激言行,伤害到了一些弱势孩子的心灵。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引领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成功观,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对待比赛中的成功与失败。通过设置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而成功的标准也有很多:取得比赛的胜利是成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进步也是成功;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完成了目标任务是成功;学会了新的本领更是取得了成功……只要积极参与,尽力而为,就有机会感受公平,获得成功。

2)明确责任,强调宽容

对于合作性的对抗游戏,每一个人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的努力与否直接关系到团队的最后结果,所以教师要非常注重对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要让学生树立起一种荣辱与共的集体观念,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分工、协作,共同承担起比赛的任务。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喊口号、叠掌鼓劲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但是对于个体在比赛中出现的失误(如掉棒、偏离跑道等)或心有余而力不足(特殊体型、跑速较慢)等现象,要让孩子们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弱势学生。无论是成人世界还是孩子的世界,学会宽容的人才会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接纳,而且也能点燃弱势学生心中的激情,唤起孩子的自信。

3)注重评价,放大“亮点”

二年级的孩子虽然还小,但是他们的心中也有自己的一杆秤。他们特别在意教师的评价,教师对于胜利所持的看法,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这样久而久之,会在学生心中形成对于胜利的正确态度。所以,在竞赛性的游戏中,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亮点”,并告诉他们你心中的感受。不要光“以成败论英雄”,要多设置一些奖项:如最佳合作奖、最守纪律奖、最快速度奖、进步奖等,让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与成功体验。此外,要注重孩子们的自我评价,如通过介绍经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说说成功的秘诀;通过找问题的方式,说说暂时落后的原因;夸夸自己的小组,寻找每位成员的“亮点”;尊重孩子的眼光,组成自己的拉拉队和小评委等等。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给同伴鼓励,让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决定自己的成败,给予孩子最大的发挥空间。

猜你喜欢

胜利学会比赛
坚持就是胜利
学会分享
坚持
选美比赛
胜利的手势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