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处理的三招十二式

2009-06-04刘春明

体育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漠视纪律语言

刘春明

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应考虑到行为的种类、行为人的动机,以及对整个班级的影响等因素,问题行为处理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得当,可以有效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使其建立新的行为准则,以实现课堂教学管理的效果。以下就是作者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针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对课堂干扰程度,创设的三招十二式用来合理、有效地处理学生的一些问题行为的总结。

第一招:非言语处理招

非言语处理主要适用于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一些出现分心、走神等行为的处理。这些问题行为对课堂教学整体影响不大,但对行为人自身的学习造成了一定影响,而这种行为教师又必须加以干预。其包括有意漠视式、暗示干预式、接近控制式、接触控制式。这些方法主要是用于增强学生纪律性和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性。

第一式:有意漠视式

有意漠视轻微的课堂违规行为是弱化这种行为的最好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消除”强化的原理,即如果有意漠视这种行为,不给予强化,这种行为就会逐渐减少,最终消失。有意漠视最好是用于控制那些对教或学造成轻微干扰的行为,且该问题行为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同时,该方法应该与表扬等行为相结合运用。例如:在教师讲解或示范中,有学生身体来回晃动、东张西望不注意观察和听讲时,教师可以采用漠视,不去刻意停下来纠正其行为,让其感受教师在有意漠视他,在其改正其行为后,可以及时给予表扬,从而肯定其改过行为的“可表扬”性,最终达到其在后面的学习中,不会再发生类似的行为。

第二式:暗示干预式

暗示干预是向分心的学生传递其行为不恰当的非言语暗示。这种暗示必须是指向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恰当的,该回到体育课堂学习中来。其包括用目光和学生进行交流、用手势指明其行为是不恰当的。例如:教师在进行队列练习时,发现有学生在喧哗,这时教师可以用眼睛看这位同学,和他进行目光的对视后,用眼神告诉他,你应该保持安静,回到队伍练习中来。如目光无法和其交流时,可以用手指着这位同学,让其明白你的行为是不恰当的,从而让其回到正常的体育学习中。

第三式:接近控制式

接近暗示是教师身体靠近分心的学生,以帮助他将注意力回到学习上来。教师在运用暗示后学生仍沉迷于不恰当的行为,注意力还不能集中时,这时教师采取接近控制式,效果会比较好。因为当教师走近学生时,学生会注意到教师的出现,从而改进自己的行为,而教师不用费一句口舌。例如:体育游戏开始前,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时,有学生在做小动作,而不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这时教师可以边讲解,边靠近这位同学,如学生没有及时察觉你的出现时,可以适当地提高一下自己的声调,从而引起他的注意。

第四式:接触控制式

接触控制是教师用温和性的、非侵犯性的和学生进行短暂性的身体接触,它表示教师不欣赏学生的行为。当然,需强调的是这种身体接触不能具有任何侵犯性。教育部也明确规定,教师不允许对学生有任何侵犯性的身体接触。接触控制可以指导学生重新回到恰当的行为,该方法一般是在以上暗示运用无果后使用。

教师在使用接触控制时,应考虑到行为的环境和学生的性格特征。例如:在进行分组学习时,有学生离开了自己的学习小组,跑到了其他的地方,这时教师可以走过去,轻轻地拍其后背,告诉他你该回到自己的小组进行学习。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运用接触控制法时,应考虑行为的环境和学生的性格特征。愤怒的学生或显然烦躁的学生有时不让人触碰,或任何时候都不愿意让人触碰。接触的被接受程度取决于使用的地点和接触的时间长短。一般接触学生的背、肩、手臂、手等是可以被接受的,而接触脸、脖子、胸、大腿等更为私秘的部位则难以让人接受。短暂的接触是可以接受的,长时间的接触,则会令人难以接受,学生会把这种行为当成一种威胁。在实际的教学中,体育老师在使用此方法时要注意一个尺度的掌握。

第二招:言语处理招

言语处理是教师用语言来提示、提醒、规范、制止学生的一些违规行为。它是一种温和的、非惩罚性的处理方法,其适用于对一些轻微的违纪或中等强度的违纪行为。言语处理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比非语言处理方法在规范学生的行为效果体现上要更加及时。其包括:强化优等模仿式、提问示范提示式、幽默自嘲自醒式、积极语言激励式、重申纪律强调式、语言谴责制止式。

第一式:强化优等模仿式

强化优等同伴是教师强调、表扬在课堂中表现优秀、学习认真的同学,从而让行为有问题的学生去模仿他的行为。表现好的学生的行为在教师的言语下得到强化,其他的学生可能会去模仿这位学生的行为。比如:在学生的问题行为比较轻微时,教师适时的表扬在他附近行为恰当的同学,这样有违规行为的学生就会以他的行为作为规范来模仿,从而改正自己的行为。这种模仿的心理尤其在低年级学生中表现更为强烈,因为这些学生更愿意获得教师的喜爱和表扬。

第二式:提问示范提示式

提问示范提示是教师运用向违规学生提问和请其来示范所学动作来提示学生,使其重新集中注意力。例如:武术集体操练时,有学生没有操练而是在做其他事,这时教师可以向这位学生提问:“请×××同学恰,给我们讲一下×××动作的名称或动作要领。”以此让学生回到正常的教与学的秩序中来。在运用该方法时要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请他示范的动作不要太难,能够让学生容易回答或示范,这样学生回答或示范完后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其后面的学习会更加积极认真;太难的问题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在为难他,从而会形成抵触情绪。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或示范动作是为了提示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不是为难学生。

第三式:幽默自嘲觉醒式

幽默自嘲觉醒式是教师对课堂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幽默反应,或者自我解嘲缓解可能造成问题行为的压力,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这种方法能够缓解矛盾,促进问题的解决,该方法比较适用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行为的反思能力。但是教师应注意幽默并不是讽刺,讽刺为了取笑学生,这种语言将会打击学生,给他们痛苦;而幽默则是为了活跃气氛,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察到自己的违规行为,再回到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在向学生展示动作过程中,有学生起哄、大声吵闹时,教师可以停下展示,自我解嘲说:“同学们,是被我优美的动作折服了吧?才会有如此反应的呀!要不要我再来一遍啊?”这样即使学生明白教师在展示时学生应该注意观察,同时也给了学生一次再学习的机会。

第四式:积极语言激励式

积极语言激励是教师在学生不当行为发生时,使用积极性的措辞突出恰当行为的积极后果,以此来强化恰当行为的必要性。例如:技能教学展示教学环节中,观看学生动作汇报展示时,有许多的学生围住了展示同学,且靠得太近,致使后面的许多学生无法正常观看,展示的同学也无足够场地充分施展动作。这时教师说:“如果同学们能够到规定的地方观看的话,我们每个同学不但可以看得更清晰,而且我们展示的同学也会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演示,那样的效果会更加的好!”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回到自己的规定地点的。

通过运用积极的语言,教师只需陈述积极结果就可以指导学生重新作出恰当行为,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恰当行为将导致积极结果的观念。

第五式:重申纪律强调式

重申纪律强调式是教师在发现学生有违规行为时,重申课堂常规的纪律,强调常规纪律的严肃性或违纪的后果,让其及时地改正自己的违规行为。每个体育课堂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学生行为的课堂常规纪律,并有一套对破坏纪律者的处理措施。学生看到纪律上所规定的问题行为应承担的后果,实际上就会提醒自己控制好言行,因为他们不想经历这些后果。例如:在课堂中有学生用手去戳别的同学时,教师可以说:“×××,课堂常规中写明了学生必须控制自己的手脚。”

第六式:语言谴责制止式

语言谴责制止是教师用语言直接制止行为违规学生,要求学生该做什么或指导学生做什么,有时又称为终止命令或谴责。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礼貌的要求学生或直接用命令性的口气停止某些问题行为。例如:“×××,不要讲话,继续注意听讲。”如果学生拒绝你的建议或命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相应处罚(该种处罚不能带有任何体罚或“心罚”的行为)。这种处理方法不会造成全班对违规学生的注意,减少了对抗情绪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招:严厉纠正行为处理招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时积极性刺激作为对问题行为的处理起不到作用,需要一种更深层次的干预手段作为惩罚性处分,也就是运用对问题行为的严厉批评并强制其纠正自己的行为。严厉纠正行为处理是一种通过增加令人生厌的刺激以达到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恢复纪律处理问题行为的惩罚性。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其包括:还原实践过度纠正式、见习反思行为纠正式。

第一式:还原实践过度纠正式

还原实践过度纠正是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行为,让学生对问题的行为负责,通过实践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学会恰当的行为。其有两类:还原性过度纠正和积极实践过度纠正。该式适用于学生的问题行为是“故意的、经常的、严重的、非常恼人的”的行为。

1)还原性过度纠正

还原性过度纠正是教师要求学生将破坏的“环境”恢复到比破坏前更好的状态。例如:在收活动器械时,学生随意地将器材乱丢,不按照规定的要求摆放,虽然场地中也有其他的器材是没有按要求摆放的,这时教师可以要求乱丢的这位同学将场地中的所有器械都按照规定的要求摆放整齐。

2)积极实践过度纠正

积极实践过度纠正是教师要求有不当行为的学生去积极地实践与不当行为相反的行为。例如:在分组加速跑教学中,教师要求每一组的同学在跑到终点后,沿跑道的两边回来,不要从原路返回。此时有学生反复从原路返回且在已出发的一组跑动队伍中穿插时,教师就可以让其回到终点重新走一次。让其明白这种行为对其他同学和自身的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与合理性。

第二式:见习反思行为冷处理式

见习反思行为冷处理是教师让学生见习,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对问题行为后果负责,通过冷静的环境来调节自己的言行,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行。这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处理方法,其适用于问题学生的行为在以上的各种处理后还是无法达到效果,且该种行为已严重扰乱了课堂教学秩序,使正常的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比如:课堂打架教师劝阻无效、情绪激愤无法安抚、反复故意严重毁坏教学设施等。遇到这样的问题行为,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学生见习,暂时离开课堂,安排见习,让其平复情绪、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让其说明其这种行为对于自身、其他同学以及课堂教学秩序的危害性。待其思绪平静后再作相应的处理。这里要注意学生的见习时间不宜过长,教师要时刻监控其行为。教师在使用此方法时要慎重,同时要考虑到使用的限度问题。

以上两式都有助于减少问题行为,但也可能产生问题。要求学生做出超出实际的破坏的纠正和见习可能会令其他的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产生误会。因此教师在使用以上方法时要注意表扬与引导,使问题行为的学生纠正错误行为得以表扬。

参考文献:

1.吴清山,等.班级经营[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3.

2.杜苹.课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吴增强,等.班级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漠视纪律语言
还原
在27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中,这些问题最突出
纪律
临终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纪律是所有成功的基础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无法漠视的第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