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学法概念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

2009-06-04于素梅

体育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学法阶段技能

于素梅

体育学法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其核心指向学习的方法还是有方法的学习,不同的指向性将会产生差异相当大的对体育学法的本质理解。有些人可能会从内隐性(认知策略)上看体育学法,而有些人可能会从外显性(学习行为)上看体育学法,由此,体育学法是什么?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和学科特殊性?是体育学法基本理论建构的起点。

1.体育学法概念的界定

有关体育学法至今尚未形成大家一致认同的概念,不同的理论研究者,由于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观察和认识学法的视角不同,对学法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将学法理解为学习经验、有的理解为学习步骤,还有的人认为是学习的行为等。因此,需要多视角全方位对体育学法进行深入探讨,以便能够对其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要认识体育学法的本质,首先,需要了解关于体育学法研究的历史。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多数研究体现出一种积极的拿来主义精神。当然,我们在做这件“拿来”的工作时,头脑始终应保留有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体育学科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身体的体验,传递的是运动文化,其价值体现主要是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体育学法概念的界定需要结合体育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当然,也离不开一般教学论对学法的认识和观点。

然而,体育学法是什么?假如一位老师在示范的时候,有的学生在认真观察,而有的学生边观察边认真模仿,这是学法吗?如果是,那么这一类方法不计其数,很难进行概括。我们可以将边观察边模仿看作是一种学习行为方式,它是构成学法的一部分表现,而不能称其为是一种完整的学法。

由此可见,学法首先需要设置一定的学习目标,然后需要利用已经掌握的手段来进行活动。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正是在这种活动的作用下进行的。因此,任何学习方法都是学生的一整套有目的的动作,学生通过这些动作进行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掌握学习内容,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本研究通过全面梳理先行研究对学法和体育学法概念的界定,调查专家和一线教师对体育学法的认识与理解,并比较分析与体育学法有关概念的异同,结合体育学科特点,以及结合“方法的实质”(就是一种运动规律的规定性和活动模式,它规定人们按一定的行为模式去活动)。又由于体育学习既有课堂内的学习又有课堂外的学习;既有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又有对运动技能等的学习;既有除学生以外的其它体育学习者的学习,又有学生的学习,因此,对体育学法的概念进行界定的时候,本研究认为,应该具有广、狭概念之分。从广义上讲,体育学法是指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学习者为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等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和认知策略。狭义上讲,体育学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为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等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和认知策略。由此我们还可以把学法进一步理解为学习方略。

从体育学法的广、狭两种定义形式中可以看出,学习场景上,一个是一切体育学习活动,一个是体育教学场景;学习对象上,广义上的是任何体育学习者,狭义上的指学生;学习目标上,广义上的是为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等,狭义上的主要是为掌握运动技能等;学习内容上,都分别与广狭概念中的学习目标相对应。另外,无论是广义上的体育学法还是狭义上的体育学法,学习者(或学生)都要选择一定的认知策略,并呈现出相应的行为方式。由此可见,本研究广狭体育学法的概念中的关键词(即要素和核心词)包括体育学习场景(一切体育学习活动场所或专指体育教学场景)、学习者(一切参与体育学习的人或专指进行体育学习的学生)、学习目标(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等或专指运动技能的掌握)、学习内容(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等或专指运动技能)、认知策略和行为方式等。其中认知策略与行为方式构成体育学法的核心要素。

2. 体育学法的特征分析

体育学法区别于其它学科学法的最本质特征是什么呢?毛振明教授曾在《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研究案例》一书中将体育学法的特征概括为“(1)学法是因人而异的;(2)学法是比较隐性的,是隐藏在头脑中的策略,但是这种策略是通过学习行为体现出来的;(3)学法是很多样的,而且比较难以归纳的;(4)学法与个人的性格和经验特点有密切关系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基本上能够告诉人们学法的存在形式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们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体育学法特征的研究,是复杂而难以抽象和概括的。一方面在一定意义上学法有其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学法还具有多层次性。不但随着学习阶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而且某一个体的学法也会随着不同的学习阶段而有所不同。即便是一次课中的具有相同名称的学法也可能在不同的部分显示出不同的特性,因此,一定程度上来说,学法是动态发展的。

结合对专家的访谈、调查,以及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和综合,结合体育学习的独特性,本研究将体育学法的特征做了进一步的归纳,并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2.1 体育学法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通过听讲、观察、模仿、练习等环节对运动技能施加一定的注意、想象、表象等的活动过程。在运动技能学习中,不同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在观察、练习等的学习环节,观察与练习的方法各不相同。关于学法的个体性毛振明教授曾在研究中发现,“观察的时候,由于学生的观察习惯和注意点的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在观察的时候看整体动作(头脑中的反映为‘老师的助跑越来越快,到起跳时达到最高速。)有的学生可能看局部动作(头脑中的反映可能为‘老师投篮时投得真准。)”“练习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是闷头苦练(按老师说的练),有的学生是边想边练(刚才是什么毛病?怎么没做好呢?)有的学生是边看边练(头脑中的反映为‘李刚的动作好,照他那样做)”等等。

体育学法的个体性还表现在不同学生学法的自主性上,这是因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大多数情况下是学生自主的。尤其是练习环节,既有教师主导下的“非自主练习”,又有学生自己主导下的“自主练习”。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自主练习”所占的时间相对较长。不同学生在进行自主练习时会采取不同的自主练习方略,这种自主练习阶段学生的自主练习方略实际上是“个体性”的突出表现。

2.2体育学法具有明显的多层次性

由于体育学法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法又有一定的多变性,学法还具有难以显性化和量化的内隐部分,因此,相对于教法而言,体育学法是难以归纳的,是复杂的。体育学法尽管复杂,但是,当从不同的层面去分析它时,体育学法又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体育学法的层次性从整体上来看学习一项运动技能的学法,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从宏观上看,不同的运动技能学习阶段,首先需要选择的是以学为主要方式的学法还是以练为主要方式的学法,而且,无论是以学为主还是以练为主,单从这两类学法上来看只是一种方式的选择而未进入可操作层面。

从中观上看,运动技能的学习无论选择以学为主的方式还是以练为主的方式都要经过具体的听讲、观察、模仿、练习等许多环节来学习,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具体的行为反映出来的。而且任何一项运动技能的学习都要经过这些学习的行为,从这一层上我们并不能明确地区分学生个体之间的学法差异性。

从微观上看,进一步对听讲、观察、模仿、练习等多种学习行为的分析,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听讲方法、观察方法、练习方法等。如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有些学生观察目的非常明确,而且选择了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的策略,并在观察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和模仿等。而有些学生可能选择了其它的观察方法。因此,从微观上我们又可以将体育学法细分,主要从学生所选择的认知策略和行为方式上来划分,认知策略和行为方式本研究认为是体育学法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略的综合体现。人们常说的学生之间体育学法的不同,主要是其方略不同所致。由此可见,体育学法具有明显的多层次性,处于不同层次的学法所具有的含义有所不同,但基本呈现出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形式化到具体化的过程。

2.3 体育学法具有外显与内隐的统一性

在观察体育常态课时,我们不但看到了学生在体育教学场景中的各种学习行为方式(即活动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往往是外显的,是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认识的。然而,在各种学习行为方式的背后还蕴藏着难以通过视、听等感觉器官来把握的学生的认知策略(思维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活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策略虽有不同,但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正如施良方曾经所打的比方:“学习有点像风,我们肉眼看不见风,而是根据刮风的结果(如树梢摇动)来判断风的强度。”而学生的体育学法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存在的,而且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认知策略将会对应出现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如排球正面传球两人一组进行练习时,观察发现,有些学生在任意的一块空场地上进行“基本”对传练习,有些学生在网前进行“实战”传球练习,有些学生选择有一定高度差的地方纠正错误手型的“探究性”练习等。学生之所以表现各种外显的形式,主要是由于学法还具有个体差异性的内隐的认知策略所决定。因此,每一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学法,既有外显的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有内隐的认知策略。任何单一的方面都无法构成学法的整体,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的表现。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完整学法的核心。

2.4 体育学法具有动态发展性

体育学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体育学法会随着个体自身的发展、运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而发生改变,而且它的发展性会相对长期和永恒。这是因为:(1)学生随着学习经验的不断丰富,原有的学法会有所改进和发展,经验越丰富,发展性会越突出;(2)由于在体育教学场景中,一定的教法决定着一定的学法,当教法发生变化时,尤其是教法逐渐完善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原有的学法也会随之而改善。因为学法的产生主要还是通过对教师教法内化的结果。(3)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可能会经历四个连续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前自动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运动技能的学习主要在前自动化阶段。各阶段的学法一方面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同一学法会在不同的运动技能学习阶段而有所发展。如观察类的方法,在认知阶段的观察可能是比较宏观,或是目的性不是很强,当到了联结阶段,由于学生经历了身体的体验过程,真正了解了动作的规格要求等,因此,当老师在联结阶段再次示范的时候,学生的观察目的就会更加明确,观察得就会更认真仔细,可能以前在观察中不知道思考,而在这个阶段可能就会在观察中加以思考,或者观察中的模仿更加形象。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的学法表现受很多内外条件的影响,并随着内外条件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3. 结束语

体育学法尽管难以描述,但是通过研究发现,体育学法是有规律可循的。本研究通过对体育学法多视角分析,用系统的观点从广狭两个方面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其特征大致归纳为:个体差异性、层次性、外显与内隐的统一性、动态发展性等。这些概括和总结或许还未能完全揭示出体育学法的特征,但它能为我们进一步对其分类和结构的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达尼洛夫,叶希波夫.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第280页.

[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2003年第14次印刷.

[3]彭永渭.教学论新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39页.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998第12次印刷.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6]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

[7]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8]毛振明.体育教学方法与研究案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1.

[9]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001年第7次印刷,第4页.

猜你喜欢

学法阶段技能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拼技能,享丰收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