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品耶?赝品耶?

2009-06-03鸿

文物天地 2009年6期
关键词:款识徐悲鸿笔墨

高 鸿

马、猫部分

《奔马图》

《奔马图》镜心,水墨纸本,款识“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悲鸿。”钤印“悲鸿之画”。曾见2008年12月4日北京A拍卖公司“2008秋季拍卖会·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夜场”,时估价50万260万元,以179.2万元拍出。

买家有如下文字说明:

说明:此拍品经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女士鉴定为真迹。

此画在横幅的构图中取全侧面角度呈现一匹奔马,造型颇有汉画像石及唐代壁画中奔马的意味,四蹄飞升之姿态又使人联想起东汉青铜器“马踏飞燕”。画中骏马的身躯被略拉长一些,显得粗壮圆浑,充满力量感,马的额鬃、尾巴皆迎风飘扬,四蹄扬起,将画面占满,奔腾之势威武雄壮,势不可挡,仿佛天马行空,似闻铿锵的蹄声响彻在天地之间。

徐悲鸿早期之马并不是这般神勇,而是有一种文人的淡熬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他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正如题跋中所言:“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画中奔马悲怆而雄壮,当为一种革命力量和理想的寄情。

画法上,徐悲鸿先以富有变化的大块灰墨摆出马的形体,刚柔并济的寥寥数笔写出四肢的主要骨骼、肌肉,再运用浓墨点出头部五官特点,最后以硬笔焦墨扫出随风飘舞的鬃、尾,一匹脱缰神骏就跃然纸上。徐悲鸿之马得自于早期的古典线描和素描写生的训练,而以自己的澎湃激情融入,此画结构精准,运笔自信,是为徐悲鸿典型大写意马之佳作。

又:

徐悲鸿以擅画马闻名遐迩,他所写的不只是马的诸般神情动态,无论回顾、觅食、饮水或奔驰,配合画上所题诗句,内里寄托之意十分明显,画家爱憎之情也毫不掩饰地流露于画中。如“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问汝健足果何用,为觅生刍尽日驰”、“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等,对国事、时局以至社会疾苦均有深刻的体会。

本幅无年款,约创作于1950年,“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为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屡次在其奔马图中题写的诗句,表达了对共产党的热爱和希望新中国蓬勃发展的美好愿望。此画构图简单,一匹脱缰野马四蹄腾空,作风火疾驰状,占据画面中央,下方以空白象征广袤无垠的原野。寥寥数笔勾画出傲骨嶙峋的奔马形象,笔墨泼辣凝重,酣畅淋漓,间参西法,表现出马的精确结构和坚毅品格,堪称徐悲鸿盛年力作。

出版:《徐悲鸿作品集》第122页-第123页,文物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组织出版的《徐悲鸿作品集》。

《奔马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款识的内容及其书写的风格是徐悲鸿的,但格式、结体乃至用笔都似曾相识;二、奔马的造型、笔墨类徐悲鸿,但笔墨的意蕴、风神却显得平庸。现辨析如下:

当然,《奔马图》款识“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悲鸿。”与徐悲鸿其他作品的同内容的款识的格式、结体乃至用笔几近一致,尚不能成为该图即是赝品的依据。这是因为在徐悲鸿的其他作品上也能经常看到同一内容、甚至格式也基本相同的款识,如画马常题“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画鹰常题“飞扬跋扈为谁雄”等,其中尤以画松树常题“虬枝历与雷霆斗,土脉微扶春气醒。一代淫威谁敢赭,天荒地变独青青。寿石工集散原翁句”最为多见,以我对手头资料就有四五幅之多,如徐悲鸿1932年作的《虬枝图》、1935年作的《墨松图》、《白皮松图》等。必须注意的是,这三个款识之间的时间跨度有三年,但其书写在书体、用笔乃至结体上却有着明显的变化。而《奔马图》的款识与徐悲鸿作于1951年的《奔马图》相比较,只是“战归”、“铲尽”诸字改变了书体,作行草体。如果按照卖家以上的文字说明,该拍卖公司的《奔马图》是“至抗战爆发后,他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的作品,其创作时间理应在1937年至1945年八年抗战时期,最迟也是作于1945年。

倘若我们假定该《奔马图》是徐悲鸿作于1945年的作品,其与徐悲鸿1951年作的《奔马图》也有6年的时间间隔。时隔6年,如何对6年前的款识“默写”得连谋篇格式、字形取势几乎是一个模式?尽管我们在具体的鉴定中要宏观把握一个画家的固有习性,但这固有习性却是其内在的,而不是表象形态的自我复制。要言之,一个画家一生创作的作品,在其笔墨里始终贯穿着其思想、个性特征(笔者称之为“大个性”或日“共性”),但具体到不同时期的作品,却是有着不同的个性色彩(笔者称之为“小个性”)。这如同作家写文章,自有其独特的语言体系和风格,但具体到每一篇文章的写作,因立意有异,其行文的章节、语言的构成却不尽相同。

作为极具创作意识的徐悲鸿,虽经常创作他为之喜爱的题材,或喜欢重复题写同一内容的款识,但仔细审视,皆因图式的调整或笔墨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奔马图》款识的风格很类徐悲鸿,但其用笔不够顺畅爽劲,故而字距和行距的处理缺乏自然的意味;线条也没有圆挺劲健之力,既显得刻板和僵硬(如“山河百……主铲……大道……悲鸿”),又显得油滑和单薄(如“战归民……尽崎岖……平),其中尤以“大”字最不得法,如果留意徐悲鸿各个时期的“大”字的写法,那一撩笔都是呈与1951年作《奔马图》的“大”字向右下方直笔写去的笔势,断无向左下方回勾的写法。这一特性,是徐悲鸿写碑的使然。作伪者不了解这一点,带上了自己的习性,因而露了马脚。再,所钤“悲鸿之画”印章,也是形似神亏,线条犯呆板之弊。

诚然,款识的不对,并不能证明画作即是赝品。因为在以往的书画鉴定中,我们会常常遇上画真款伪或款真画伪的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就《奔马图》的笔墨作一番细致的辨析,以期对其作出客观而又公正的真伪判断。

应该说,《奔马图》的奔马在造型上并没有大错,虽然谈不上十分精准,但大致还是说得过去的。问题是该匹奔马的笔墨处理并不高明。整个墨相不明快,线条疲软,如颈部和下腹部的那一笔,就显得非常臃肿;笔触不够洗练,有凌乱之嫌,如腹部的表现马的肌肤的淡墨笔道,非但笔触的方向凌乱,而且多有复笔叠加,因而使得马的腹部墨相浑浊。

《奔马图》最明显的败笔是马鬣和马尾巴的笔墨。

徐悲鸿的奔马最耀眼之笔是那拂动的马鬣和马尾,因为这是表现奔马刚柔相济的风神之所在。徐悲鸿在长时间的实践中体会到一般的毛笔有太软之弊,很难表现鬣、尾的质感和劲力,故而他常用硬笔简括地刷写出迎风飘拂的鬣、

尾,其用笔方法一如书写汉隶,用笔颇为生辣,而行笔中笔与纸的摩擦力量有不易被人察觉的微妙的顿挫和方向改变的翻转的笔意,看似一排马鬣,但因用笔有层次、笔触有大有小、墨色有枯湿、浓淡,不但纤毫毕现,而且极为逼真地展现了鬣、尾的蓬松的质感和飘动的美感,可谓束得紧撒得开,墨色鲜活、质感逼真、气象粲然。如1942年作《奔马图》。

该拍卖公司《奔马图》的马鬣和马尾的用笔却显得过于平实,笔势是一个方向的平扫,缺乏轻重缓急的力度变化;尤其是马鬣的用笔,笔触大小均等且墨色呈前后两排鲜明的反差——浓墨在前、淡墨在后。审视此等拙劣的笔墨,所谓

“是为徐悲鸿典型大写意马之佳作”之说,显系卖家无视该图笔墨效果的信口开河。

《奔马图》2

《奔马图》2设色纸本。出版:1.《黄曼士纪念文集》、2.《徐悲鸿作品集》第72页第73页,徐悲鸿纪念馆审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第一次出版。注:2006年11月20日某媒体《三十九幅悲鸿画亮相北京》报道称:“日前,39件徐悲鸿先生的油画,国画珍品、孤品亮相北京新保利大厦,这些作品反映了徐悲鸿各个历史时期的创作精华,创作年代从上世纪30年代贯穿至50年代,是近来较为全面反映大师艺术风格的一次展出。……而更为难得的是,一幅集徐悲鸿的很多经典元素于一身的“横式”奔马图从国外回流,首次出现在国内的展览上。北京A拍卖公司书画部负责人称:(这幅画是)横式的奔马,而且浑身是赤色的。普通的可能常见的,比如说立轴的立马,水墨的东西比较多,但这张的感觉却画得非常完美。”

《书画合册》

《书画合册》设色纸本,也是该次“精品展”与第一张《奔马图》系同一形态的奔马图。《书画合册》中的奔马不仅勾勒的线条臃肿、肌肤的设色无方,鬣、尾的用笔一排凌乱、墨相极为污浊。对此幅,可能无须讨论其笔墨,但看其姿态十分别扭的四条腿的造型,便可看出作伪者对奔马奔跑时运动结构的懵然。如此的奔马,还需要论及那页与其相配的所谓“汝器我兄教”的书法吗?

《奔马》

《奔马》镜心,水墨纸本,1947年作。款识:“吕太夫人七旬大庆,卅六年五月悲鸿写贺。”钤印:“悲鸿之画”“东海王孙”。曾见北京A拍卖公司“2008秋季拍卖会·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夜场”,时估价:180万元-280万元,成交价:302.4万元。

拍卖方附有以下说明:

1.上款人“吕太夫人”为近现代油画蒙吕思百先生的母亲,此作是为庆祝吕太夫人七十大寿而作。

2.此拍品经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女士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

3.此拍品即将出版于由徐悲鸿纪念馆审编,北京保利拍卖组织出版的《徐悲鸿作品集(续1)》中。

4.画家吕思百的成长、出国、留学等都得到了好友徐悲鸿的大力提拔和资助。

时代背景:本幅写于1947年,是年徐悲鸿在国立北平艺专担任校长,当时艺专的许多师生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的游行,国民党当局大肆逮捕,对徐悲鸿施加了很大压力,勒令他开除参加游行的学生,解聘参加游行的教师,徐悲鸿对此进行了坚决斗争,并公开向那些教师发聘书。所以徐悲鸿这一年所写的奔马,即使是贺寿之作,也不能忽视其中所表现出的战斗精神。

说明:画中的马从远处疾驰而来,昂首天外,奋蹄如飞,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虽无衬景,但占满画面的构图和坚实的笔法塑造出一匹威武的战马形象,这种形格实际上也是徐悲鸿自己的精神象征。徐悲鸿从1930年代探索出大写意马的笔法,至1947年已是驾轻就熟,信笔挥洒,对于他来说,笔墨已是次要的,他多在画中寄寓一种内心的感受,这种感受来源于他这个爱马之人多年对马的观察、写生,来源于对时局的关注,来源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来源于一种在苦难中须强拼搏的力量。所以徐悲鸿晚期的奔马反映出来的精神内涵更多,是他大半生所凝聚起来的精神力的合力。

此画笔墨酣畅奔放,洒脱率意,徐悲鸿以带魏碑兼草隶的书法笔意勾画出马的躯干,再借大笔挥洒,写出马尾及鬃,最后用水墨晕柒,寥寥几笔即表现出奔马瞬间的动感,结构准确生动,实为徐悲鸿大写意马的佳作。

应该说,任何一则文辞优美和对所谓“历史背景叙述”的“广告词”,它只作用于那些腰缠万贯但眼力极拙的买家,对一幅作品的真伪鉴定,却不起丝毫印证作用。弄得不好,反倒平添笑话——正所谓弄巧成拙是也。

《奔马》的形态大致上是徐悲鸿先生的造型,但结构却不是很准确,马的躯干(脊背)过于下垂,且与臀部有脱节的感觉,这不符合此种奔跑姿态马的躯体透视关系。这一结构透视关系的失准,比照《奔马》真迹便可看出。

除此之外,其笔墨也是有失水准的。最碍眼的是颈部那三笔,不仅不合颈部扭转的结构透视关系,而且笔墨也显得十分臃肿;马鬣和马尾的用笔缺乏雄健的笔力以及微妙的顿挫和方向改变的翻转的笔意,且浓墨马鬣的笔触大小缺乏变化,起笔太机械、刻意,没有真迹那种恣肆的笔意和浓淡自然的虚实关系,因而马鬣的质感也就难以表现出来。此外,徐悲鸿先生画马,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强化的地方,那就是鉴于奔驰之马吸气与出气量大的因素,故而对马的鼻孔刻画是采取强化、夸张马的手法,以突显马的肺活量大的特征。在徐悲鸿先生的笔下,不管是画奔驰之马,还是画站立之马,他对马的鼻孔处理也是如此。而此幅《奔马》中奔跑的马,其鼻翼却画的很小,必须强化和夸张的鼻孔特征没有显现出来;而且勾勒的线条是描画出来的,刻画得很结实,缺乏写的笔意和虚实变化。

《奔马》中马的前、后腿的处理问题更大,线条软弱,体现肌肉关系的墨色,浓淡关系不能融为一体,有生硬之弊;后腿的结构不准,特别是马蹄的线条勾勒极为草率。

而该图的款识“吕太夫人七旬大庆,卅六年五月悲鸿写贺。”形似徐悲鸿,然用笔多有轻佻尖薄、造作扭捏之气,绝非出自徐悲鸿先生之手。

另外次展览中还有两幅《奔马》与此幅《奔马》一样,仅得其大形,笔墨的处理显得极其一般,非但线条的勾勒缺乏短劲、坚爽的笔意,最显眼的地方是马的胸腔处及两条腿的笔墨呈极为分明的浓淡反差,《奔马》3中的马后踢腿形似断腿。凡此这些,足以证明其为伪作。

《天马行空》

《奔马——天马行空》

《奔马》4

以上三图的奔马是一个造型,皆为“春之歌”展品。

《天马行空》水墨纸本,纪年1950年。款识:“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一九五○岁终悲鸿。”钤印:“悲鸿之画”。曾见北京A拍卖公司“2007秋季拍卖会·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时估价;150万元—180万元,成交价:336万元。

拍卖方附有以下说明:

此拍品经廖静文女士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并被收录于徐悲鸿纪念馆审编,北京A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组织出版的《徐悲鸿作品集》中。

展览:“近现代十五大家名画展”,台北,羲之堂,2001年11月11日至12月2日。

本幅创作于1950年岁首,时徐悲鸿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不久,画中奔马昂首引颈,四足凌空,势若御风而行,马鬃、马尾随其动态而飞扬飘舞,右下方留有大片空白,成为广裹原野的象征。马的躯体轮廓以浓墨勾出,行笔疾速带劲,线条简洁精炼,用笔不多却已写出整匹良驹飞腾之势,浓淡圣相间渲染,清楚交待其躯的肌理结构,极见其质感,这安有赖他深厚的素描写生基础。

画上题句充分显示出徐悲鸿对新社会的支持,寄望殷切,也是他晚期画马的特点之一,故笔下出现的多神骏英发的骐骥,配合题诗“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激越之情跃然纸上。不过,徐悲鸿在完成本幅时,已身惠沉疴,握管困难,产量锐减,因此,这也是他1955年9月病逝前少数的画马佳构之一。

出版:《近现代十五大家作品选》第57页,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11月出版。

以上卖家的所谓“不过,徐悲鸿在完成本幅(《天马行空》)时,已身患沉疴,握管困难,产量锐减,因此,这也是他1953年9月病逝前少数的画马佳构之一。”实在是蓄意瞒天过海且有诅咒徐悲鸿先生之嫌的信口雌黄。

按,徐庆平先生的《徐悲鸿年表》,徐悲鸿先生在1950年并没有染恙,其患病是在1951年,即“准备创作反映新时代人民改天换地精神的《当代愚公》,不幸在构图时患脑溢血。1952年卧病在床……1953年渐能起床活动……作《首之瞻处即光明》和《铲尽崎岖大道平》奔马图……九月二十三日,担任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执行主席,脑溢血症复发,于九月二十六日二时五十二分逝世,享年五十八岁。”据此,1950年的徐悲鸿先生哪来“已身患沉疴,握管困难”?

再言之,《天马行空》款识的“百年沉疴”是指那之前遭遇内忧外患的百年中国,如何被卖家“诠释”为是徐悲鸿先生在1950年就“身患沉疴”?所谓身患沉疴,即重病或老病,是谓久患重病,不能下床。而徐悲鸿先生在1950年这一年,身体健康状况非常不错,创作激情也非常旺盛,不仅创作了油画《骑兵英雄邰喜德像》《郭俊卿像》《李长林像》《战斗英雄肖像》、未完稿的油画《海军战士》以及素描《苟富荣像》《戎冠秀像》和创作素描稿《毛主席在人民中》(画稿之一、二、三、四)等。如此健康的徐悲鸿,却被卖家说成是“身患沉疴”。卖家为了兜售署名为徐悲鸿的赝品,又不惜糟蹋和诅咒徐悲鸿先生,这手段也太恶劣了吧?倘若徐悲鸿先生地下有知,该有如何想?就不怕遭报应?

说该图为赝品,是因为其结构出了问题,最明显的露马脚的地方却是前两条腿的弯曲处,结构含糊、笔墨臃肿。所谓奔马,体现奔的动态是马腿,如果马腿的结构出了问题,奔马的姿态和精神也就无法表现出来了。如果将《天马行空》比照一下徐悲鸿先生在患病前即1951年春季创作的《奔马图》,真伪、优劣信是不难判断的。

《奔马——天马行空》、《奔马》4的笔墨姑且不论,单看其造型就觉得问题不小。

《奔马——天马行空》的两条前腿的透视关系不对,后面的腿比前面的腿长,马腿有断了的感觉。

《奔马》4纪年1948年,款识:“静澄先生惠教,悲鸿。梅映波、曾力民、薛知行、骆维藩同赠。卅七年十一月北平。”钤印:“悲鸿之画”。曾见北京A拍卖公司2008春季拍卖会四海翰墨缘·亚洲华人藏中国书画作品专场,时估价;240万元260万元,成交价:268.8万元

拍卖方对该图有如下说明:

此拍品经廖静文女士鉴定为真迹。

注:上款为第220师师长陆静澄,字正庭,安徽人。

1948年,徐悲鸿已经出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应该是当时北京城内身价最高的画家之一。同年11月,国民党军队在平津战场全面失败前夕,驻守塘沽地区的第220师四位团长梅映波、曾力民、薛知行、骆维藩,请徐悲鸿画此幅《奔马》,共同送给该师师长陆静澄,由此可见,徐悲鸿作为画家的名声早已超越艺术界,在社会各界均有不小影响。

徐悲鸿称自己画的马是汉唐时代天山的“天马”,与其他马种不同。他笔下的马,鼻孔都特别大,马腿的比例也相对稍长,马鬃是用硬毫着力地扫出,四蹄看似简单带过,实则矫健有力。徐悲鸿为了画马,“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

《奔马》原系直接得自陆静澄家属。陆静澄(1905—1997),字正庭,安徽灵璧人。黄埔军校第六期,国民党著名将领。抗日战争时曾参加淞沪罗店、皖南青阳、苏南、浙赣等多次战役。平津战役时任塘沽地区守军第220师师长。1949年赴台。

梅映波,江苏阜宁人,黄埔军校第八期,1948年时任第220师一团团长。

曾力民(1911—1990),字立中,福建平和人,黄埔军校第八期,当时任该师二团团长。1949年赴台后,曾任调查局副局长。

薛知行,湖南益阳人,黄埔军校第五期,甫卸任该师三团团长。

骆维藩,福建惠安人,陆军步兵学校第四期,为该师三团新任团长。

出版:《徐悲鸿作品集》第128页—第129页,徐悲鸿纪念馆审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出版。

书画鉴定,其要义不是以“故事”为依据的。任何娓娓道来的故事都要面临书画的主体(笔墨)来验证——故事动人,不见得笔墨也能动人。

《奔马》4中的奔马最明显的问题是结构,首先马的前后四条腿与躯体的关系非常别扭,感觉难以融为一体;两条前腿的骨关节处理过大,因而有脱臼的感觉;此外,该马的头部的比例太大,有头大身小,感觉是一匹发育不良的病马。故断为赝品。

《柳下立马》

《柳下立马》立轴,设色纸本,纪年1943年。款识:“厚钰先生正之。卅二年中秋悲鸿有成都之展。”钤印:“东海王孙”。

对该图,可能无须论其笔墨,单看马的形态造型就有悖透视关系,而柳枝的穿插更是无序,整幅画面无丝毫美感可言,应是一幅极其拙劣的赝品。

《迥立嘶鸣》《立马》

《背马》《英雄相惜》

《双马》《九方皋》

《红叶双马》

以上7幅马,其与《柳下立马》应该是一路货色,属于一批不知天高地厚的作伪者自以为是的自欺欺人。审视其造型和笔墨,连最基本的临摹技巧也没掌握,何谈造假?

其实,面对这7幅画,只要大致比照一下徐悲鸿先生的真迹《哀鸣图》《三马图》《九方皋》《群马图》,其真伪的考证已经显得多余。

问题是,作为“春之歌展”的主办单位和作为北京A拍卖公司中国书画部负责人,如何以这样一眼便可辨识的赝品并面对记者“鼓吹”出《在金融危机中提振信心》一文?文中提到:“……该拍卖公司要设立了私人贵宾部,主要为一些实力雄厚、真正爱艺术品的人而设立。比如说某人的财力很雄厚,但是他没有时间研究徐悲鸿,这时他们就可以与我们沟通,我们会为他的投资作一个详细的策划……中国艺术品理财形式还很初级化,很多企业收藏也缘于核心高层人物的个人喜好。按照我的经验,企业用于艺术品投资,其中50%会买下来等着升值,30%是用于企业经营,20%作为高端礼品。通过我们一对一的服务,发现现在资金流还是很大的,只不过金融风暴影响人的心理,很多藏家还是在观望……”

我以为,金融风暴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买家的购买欲望,但真正影响和挫伤买家心理的是应接不暇但却“粉饰”过的赝品。

诚然,设立“私人贵宾部”,意在为那些有财力,但实际上“没有时间研究徐悲鸿”以及其他书画名家的高端贵宾(“核心高层人物”)作顾问,无疑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好事。但是,其前提应该是“为一些实力雄厚、真正爱艺术品的人”提供名副其实的“高端奢侈品”。这,应该是作为一个书画部高管必须恪守的最起码的职业操守。当然,作为一个书画部高管,理应对徐悲鸿有深入而又深刻的研究,如果连以上根本无需顾问掌眼即可指认的赝品也没有辨识,如何去担当他人的顾问而且还要人家“支付顾问费”?

猜你喜欢

款识徐悲鸿笔墨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金石学视域下陶瓷款识的学术独立性研究
清 李觶 花草虫鸟册页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土观呼图克图驻京期间的贡献探析——从摩利支佛母像款识谈起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
电视剧《徐悲鸿》精彩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