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明园国宝回家路在何方

2009-06-03

国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兽首铜像圆明园

2008年11月6日,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现身纽约佳士得,成为“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拍卖预展上的两件拍卖品。

2009年1月16日,由67名律师组成的律师团向圆明园管理方及文物专家、法律专家发出了传唤状的征求意见稿,准备打跨国官司,要求拍卖公司停止拍卖,并要求收藏者返还被盗走的圆明园“兽首”。此后又有数十名律师加入此项行动,事件进入法律程序。

2月17日,圆明园管理处首次正式回应称,圆明园不赞成流散文物进入拍卖市场,也不赞同以“回购”方式买回被别人掠夺走的中国珍贵文物。

2月24日法国巴黎法院对圆明园兽首能否被拍卖作出宣判,法官认为,请求人——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对于本案没有直接请求权,驳回其关于要求停止拍卖、禁止拍卖的诉讼请求。

2月25日拍卖最终如期进行,两个兽首均以1400万欧元高价被未知买家买走。

3月2日,圆明园兽首竞拍者蔡铭超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当时我想,每一位中国人在那个时刻都会站出来的,只不过是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也只是尽了自己的责任。但我要强调的是,这个款不能付。”一时间,赢得中国网民的鼎力支持。

失落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一直牵动着全球华人的心。在百余年的金铁交鸣中,它们早已成为那场非正义战争的见证与中华民族情感的象征。2009年2月25日在巴黎大皇宫登场的佳士得“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因为中国鼠首和兔首铜像的出现,让这个被法国媒体赞为“无比优雅”的拍卖会刺痛了华人的心。

根据佳士得的市场估价,鼠首和兔首价值约合2亿元人民币。有布衣百姓戏称,它们是“史上最贵的水龙头”。

但面对这样的戏言,相信全球华人都笑不出来。2亿元,难道这就是一个民族的情感定价?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自从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夺走,便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耻辱与苦痛。100多年过去了,尽管中国日益强盛,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流失海外多年的圆明园兽首却如同梗在国人心中的一道刺,每每遇到这种商业味十足的拍卖会便会格外刺痛。

近年来,一些爱国人士与企业倾囊相助,回购圆明园文物,试图帮助国人找回曾经失落的尊严,其情可感,其义可嘉。只可惜,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却成为一些炒家抬高价格的砝码。2000年以来,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陆续“回家”,但其价格也从600余万元人民币节节攀升至6910万港元。

根据联合国《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时间限制。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鼠首与兔首的命运也并不是孤立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战争等不道德方式从中国运走的。中国应以清醒、理性的态度去探讨促使文物回归的有效路径,在公民社会责任意识觉醒的同时,官方亦需要完善整个文物环境,改变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更需要专业知识的深层介入,以形成强大的合力。

任何遗址公园或灾难纪念馆都有建立“道德社群”的效果。它的目的不应狭隘,它的指涉可以广泛。遗址与博物馆所建立的道德社群,它不只对自己人说话,也要对外人说话;它不只要求外人反思,也要求自己人奋进;因为道德原则并不止于国家和民族的界限。

今天的圆明园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除了教育国人爱国,它能不能让西方游客省思帝国主义的残暴?它展示了外敌造成的伤痕;但它有没有提醒我们,就在今天,就在我们周遭,仍有无数的文物非法外流,仍有可贵的建筑倒在推土机下!假如中国人自己不显示出阻止物质记忆毁坏的决心,又如何能像希腊那样在国际舆论上站稳道德高地,赢取广泛的同情呢?

比起兽首,中国更该取回、也更容易通过外交途径取回的圆明园遗物,其实是藏在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法国枫丹白露的文源阁《四库全书》残本。假如真有这么一天,政府预备开口要求,我们就需要更稳固的基础去形成声势。而那个基础,就在圆明园,和它代表的道德权威。所以,我们今天应该先问自己:你尊重历史吗?

其实拍卖兽首铜像并不是那么可怕,至少它们还存在于世。可怕的是更多的遗产在不知不觉中被遗忘和消失。我们也许不能确切统计,每天有多少种“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离开世界,每年有多少名胜古迹留下非自然的斑驳。名胜古迹,甚至是皇家庭院,数不清的脏乱的售票厅、购物厅、厕所、招牌、横幅,与屹立百年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和谐的美感和庄严的历史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而我们从未将眼球睁的如此之大。即使关注,也只是走马观花的一瞥。

一个民族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比一个民族祖先遗产的是否丰富或价值多少,更能展现文明与理性的一面。崇礼门大火之后,韩国文化遗产厅厅长俞弘浚立刻向总统递交了辞呈,这便是眼前的一例。诚然,我们不是鼓励没有保护好遗产就去引咎辞职,但韩国人对遗产的态度却给国人上了一课。

对待祖宗遗产的态度才是我的担忧之处,多少文物遗迹放在我们手里却不当回事,保护不力,展览不足,成天放在幽暗的地下室和保险库,许多珍品公众无缘一见。曾经,我们对韩国“端午申遗”是多么的愤慨,但时间令人健忘,我们的端午节依然如旧。

从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的起诉到游行抗议,国人表达了对流失被掠夺文物维护主权的态度。官方表态采取不回购策略,也维系了文物回归祖国的合法性。我们关注拍卖,但如何产生一种积极和理性的对待遗产的态度,兴许更值得全社会来思考和讨论。

此次追讨流失海外国宝事件,最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凸显了中国公民社会的茁壮成长与理性维权精神。文物专家、企业家、法学家乃至普通民众,无不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采取民间海外诉讼的方式,在法国法院初步尝试运用法律武器,追讨流失海外的中华国宝,积累宝贵经验教训,值得给予掌声。

文化自觉、规则意识与民族认同的三重变奏,迸发出维护自身权益,争取民族尊严的时代最强音。

相关链接

圆明园兽首铜像,又称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开始流失海外,现仅有少量得以收回,因此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圆明园兽首铜像是清朝乾隆年间制造的,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

原本郎世宁是要建造西方特色的裸体女性雕塑,可是乾隆皇帝觉得这有背中国的伦理道德,所以勒令重新设计,后来才有了这十二生肖铜像。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当时设计好后,郎世宁发现大清竟然没有一个工匠还懂得青铜器的制作方法,后来他和众工匠查阅典籍,费时费力最后终于造成。

十二生肖铜像高50公分,为人身兽首,生肖铜像身躯为石雕穿着袍服的造型。铸造兽首所选用的材料为当时清廷精炼的红铜,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历经百年而不锈蚀,堪称一绝。设计者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民俗文化,以十二生肖的坐像取代了西方喷泉设计中常用的人体雕塑。兽首为写实风格造型,铸工精细,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细微之处都清晰逼真,为清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据考证,当年十二生肖铜像呈八字形盘坐排列在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的一个水池两边,被时人称为“水力钟”。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是按照我国十二生肖设计的喷泉时钟,设计极为精巧。

十二生肖坐落在水池喷水台南北两岸12石台上。池正中是一个高约两米的蛤蜊石雕,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它们按中国十二生肖规律排列,每隔一个时辰(合今天的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兽首就口中喷水,水呈抛物线状注入池中,即子时(23时至次日1时)时分,鼠首铜像口中喷射水柱;丑时(1时至3时)时分,牛首铜像口中喷射水柱。正午12点整,除马首继续喷水外,其他十一动物铜像的口中也一齐喷射水柱,刹那间场面极为壮观。因此,人们只要看到那个生肖头像口中喷射水柱,就可知道当时的时间。这一组喷泉就是一个巨大别致的水利时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攻陷北京,将圆明园内无数珍宝劫掠一空,掠走了十二个青铜兽首,致使这批国宝流失于海外一百多年。

十二生肖像是展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珍品,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当年侵略军抢劫时,也是将其作为最珍贵的宝物对待的。得到它们的,也是有特殊身份的人。

猜你喜欢

兽首铜像圆明园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家
圆明园里过大年
无畏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