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分析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功能

2009-06-02宋银霞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分析法教学方法艺术

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一直在庞大的教育体系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当代的文化背景下,母语教育面临着外语教育的强力挤压,人文精神危机重重,这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顾名思义,是以语言和文学为基本构成要素的学科。它凌驾于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领域,而这两个领域本身又有着庞大的体系、纷繁复杂的结构和广阔的延伸空间,造成了语文内容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易解析性,给语文教学带来难度。一直以来,业界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研究孜孜不倦,提出了如课堂讨论法、设问引导法、比较分析法、讲解法、演示法、发现法、整体感悟法、情景实践法、言语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当然,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这里仅以比较分析法为观照对象,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这一教学方法在实践应用中的功能。

所谓比较,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有着一定内在联系的事物放到一起加以对照,辨别其异同或高下,探究其内部联系,以期认识把握事物本质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以其整体性逻辑思维、多侧面的关照视角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在诸多研究方法中脱颖而出,受到多个领域、多个学科的偏爱和重视,并以此形成了“比较文学”“比较语言学”“比较教育学”等多个新兴学科。比较的研究方法具体应用到语文教育教学中,我们称之为比较分析法。

语文教学多是以篇目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立足于此而重点在于语言、文学知识的教学,并延伸到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因此对具体篇目的学习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那么如何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思想、把握作品艺术风格呢?对于作品的思想内容,通过一些常用的方法(如讲解法,设问引导法等)基本能够进行解释分析,而作为艺术风格或艺术特色方面,单凭一些语言描述或者一系列形容词的堆砌,很难让学生清晰地把握。即便是通过情景虚设可以让学生感知一些东西,但理性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又无法很好地综合表达。而对那些语言感知能力低的学生,更是收效甚微。这就需要使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比较之下,突显出作品不同的艺术风格,同时通过比较,让学生清晰地感知不同艺术风格的区别和魅力,培养其审美能力。

如将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相比较。两者同为悼念亡妻之作,都很感人,但读上去却给人不同的艺术感受。从思想内容上来说,前者通过“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表现出苏轼对于人生沧桑变幻的体悟,这就让此作品在沉痛悼念亡妻之余,多了一层人生感悟,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厚重感。而这却是贺铸作品所不具备的。《鹧鸪天·重过阊门》则通过“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喻示出夫妻本一体而失去爱妻这一半之后的痛彻心扉,甚至有对命运不公、情感无着的怨愤与凄苦。从艺术层面上看,苏轼通过梦境展现人生与爱情,通过“十年”“茫茫”“千里孤坟”“泪千行”等词语构造意境空间,给人以苍凉悲怆之感;而贺铸则立足于真实生活景物,在“梧桐”“清霜”“草”“露”“雨”“灯”所构成的清新自然的意境之中寄托沉痛与哀怨。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很清晰地感受到两首词不同的审美风格,进而可引导学生延伸拓展学习,深入了解形成不同作品风格的深层原因,把握两位词人不同的艺术追求。

由以上实例可知,比较分析教学法对于复杂的语文内容的教学有着显著的效果。而比较分析法又有着多样化的形态,对于不同的教学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比较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两篇作品比较,也可多部作品比较;可以中外作品比较,也可古今作品比较;可以同题材之间比较,也可同体裁之间比较;可以全面比较,也可单项比较;可以做平行比较,求异中之同,也可做交叉比较,求同中之异。这就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有力的方法和手段,可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以上只是从“教”的角度对比较分析法的功能做了简单介绍,那么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只是途径,而目的在于学生的“学”,不管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把握教学内容,提高语文素质。那么比较分析法对于学生的“学”有着怎样的功能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一、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对于学生艺术感知能力的培养,业界一直推行的就是多读的方法,只有多读才能提高对语言的理解、感知和掌控能力,这一点毋庸置疑。而比较分析法在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方面也有着卓越的功能。语文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态,或悲壮,或凄清,或清新,或空灵,或绵密,或瑰奇,或幽深……每一种艺术形态都有既定的形容词来指称,面对琳琅满目的形容词汇,学生究竟能否确切地把握每一个词汇的所指,感受到不同的艺术魅力,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比较分析法的实践性功能在于,将风格相近者放在同一个领域内进行比较分析,突显出貌合之下的神离;或将风格相对者进行比较,使清者更清、浊者更浊。这样能让学生准确把握不同形容词所指的艺术风格,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控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艺术感知能力,更要求学生有在艺术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也就是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分析的方法立足于把多个作品进行比较,首先就限定了学生必须有一个客观、理性的立场,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在感知之后跳出作品,然后通过语言、艺术手法、思想、情感、风格等等多方面的比较分析,辨析异同,领会不同作品各自的特点,进而还要对这些异同进行总结归纳,甚至要对作者的创作追求或者文体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性比较,这就加强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此反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更可避免学生出现感性有余而理性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现象,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

单纯的知识传授对于应试教育来说,可能是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而当代语文教育注重的是素质教育,要求全方位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培养其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所以当代语文教学不能止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能力、方法的传授,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整体阅读、逐层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是比较常用的。而面对复杂的语文内容,学生更需要多样化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比较分析法培养学生站在总体、客观的立场上把多篇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能力上的大幅提升。

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作为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科目,面临着从小学到大学的绵长的教学阵线。这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学习疲劳甚至麻木,丧失学习兴趣。而在具体教学中,单纯地就一部作品进行阅读分析、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但反复使用往往会显得呆板,也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比较分析法的引入,给学生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照和学习语文,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立场,凌驾于多部文学作品之上,以“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来分析、理解、评论。这不仅可以提升解析作品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拓展“教”“学”空间

当代语文教育提出了“大语文”的理念,“大”就大在语文内容的辐射空间,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更要贯彻这一理念,超越书本既定内容,启发学生开拓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比较分析教学法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从“教”的方面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法,可引入更多的作家、作品,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教学空间;从“学”的方面来说,如果养成了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习惯,学生会自然地通过联想延伸学习更多的作品,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发掘不同作品的不同魅力。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联想的能力,深化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作为一种立足于整体思维的深度分析法,比较分析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着强大的功能,这种功能不仅提高“教”的质量,更提高“学”的效率,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当代语文教学法。期待着比较分析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发挥出更大的功能。

(宋银霞 河南省焦作大学人文学院 454001)

猜你喜欢

分析法教学方法艺术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纸的艺术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爆笑街头艺术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