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09-06-02杨立英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内驱力诱因祖母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质兼美的语文课文,投入到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之中,显得尤为重要。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兴趣的产生有赖于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有时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促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使学生产生强烈渴望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进行: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产生渴望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内驱力产生的基础是需要,要想对某些事物产生需要,必须对该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要想产生渴望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必须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做人。一方面学好语文能够使我们成才。语文学习训练学生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而且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之基础。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因为几乎任何书面知识的获得都是以语言为中介的。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说过:“语文水平提高了,阅读能力增强了,不仅有助于学习数学,还有助于学好其他学科的知识。”对理科知识的概念判断推理的理解,英语的语法知识的掌握,都与语文学习息息相关。而且从中考、高考的分值分配上看,语文的重要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学好语文是成才的需要。另一方面学好语文能够使我们学会做人,语文是一门飞扬着灵性,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的课程。它不仅能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熏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他们的人格素养,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人。

(二)帮助学生树立明确适当的语文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期望的成果,是奋斗的方向。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使自己的行动有目的性,避免盲目性。语文学习目标的确立,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切忌高不可攀。目标的确立,应照顾学生的能力,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这样目标才能起到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切忌遥不可及。从时间的角度划分,可把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为了实现目标的激励作用,避免遥不可及,既要确立长期目标,也要确立近期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理想志向,帮助学生树立长期目标,如爱好写作,有一定的写作基本功的学生,可以帮助其树立当作家、编辑的目标。能言善辩、口齿伶俐的学生树立作播音主持的目标。这种目标以稳定而持久的激励作用,规划着自己的人生道路,是人生的一种精神支撑。但要想对当前的具体实践起到指向规划作用,还需与学生讨论拟定一个循序渐进的近期学习目标,如每日的基础知识的识记量的目标。这样,有远大目标的精神支撑,有近期目标的实践规划,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成为学生努力学习语文的内驱力,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制造或创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诱因,指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要想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制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外部刺激,创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语文教学可以在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和课外延伸四环节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讲究艺术,创设情境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能否营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诱因,新课的导入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新课的导入可以分为歌曲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名言警句导入法、表演导入法等等。这些导入法常运用于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学,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导入,除了注重运用新颖的形式外,更应注重导语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富有逻辑性的、耐人寻味的导语,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笔者在教学《陈情表》一文中,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让学生课前背诵袁枚的《陇上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与祖母之间深笃的感情。诗人首先回顾了与祖母相处的日子,历数祖母对自己的娇宠关爱,最后自己荣进进士,科场得意,衣锦还乡时,祖母早已长眠地下。诗人用深情的叙述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悲痛之情。当同学们背诵完这首诗后,笔者是这样设计导语的:“是啊,渺渺言犹在,悠悠几岁迁。袁枚在衣锦还乡日,祖母早已不在人间,因此,只能‘恩难酬白骨,空把双泪悬。留下的是无奈和心酸。西晋文学家李密没有留下类似遗憾,他悉心侍奉在祖母的身边。但皇帝诏书上朝为官,可祖母卧床气息奄奄,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去留选择,境地两难。献上《陈情表》,声声震心扉,字字扣心弦,圣上龙颜悦,忠孝两周全。从此,孝子美名扬,精神万古传。今天让我们领略《陈情表》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师以诗一般感人肺腑的语言激发情感,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很快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二)讲授新课——方法运用灵活多样

为了展示语文的内容和情感之美,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诱因,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走进异彩纷呈、情景万千的语文课堂。然而,由于受语文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制约,许多教师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忙于肢解活生生的艺术品——解释词语、分段、概括大意、归纳主旨、赏析艺术特色等等,使许多原本美不胜收的文章变得面目全非、支离破碎,原本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难以进入状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善于设计最优的教学方法,制造或创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以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以精彩的画面和悠扬的乐曲,营造氛围,让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为了深入理解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在对她的语言、行为、肖像、服饰的描写进行赏析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王熙凤见黛玉”的视听音像,使学生对性格泼辣、善于机变逢迎的王熙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采取讨论——辩论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在合作讨论和双方辩论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成为引起学生学习的诱因。如在教学鲁迅的小说《祝福》时,可以这样教进行讨论——辩论教学,(1)指出讨论的内容:本篇小说的线索。(2)分成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并结合教学内容找出理论根据。(3)小组派代表发言。(4)归纳观点。教师预测可能有的观点:以“我”的见闻为线索、以“祝福”为线索、以“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为线索。(5)开始辩论。(6)教师点评。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复习巩固——反馈评价及时准确,形式新颖

反馈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及时准确、灵活多样的反馈评价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诱因。因为反馈评价不仅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也是让学生收获喜悦、增强自信的有效方法。及时反馈分即时反馈和延时反馈两种。即时反馈贵在迅速及时,趁热打铁,把同学激起的思维高潮推向更高一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延时反馈,好在反复实践,功多底深,反馈信息准确率高,时效性长。二者各有所长,但作为一堂课中复习巩固阶段的反馈应是即时反馈。这样的反馈早接收到反馈信息,及时查缺补漏。但是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反馈评价形式应灵活多样。比如,笔者在教学高考复习专题——修辞方法比喻时,在介绍完比喻的定义、构成、类型、作用以后,在复习巩固阶段进行反馈评价时,笔者出了十道选择题,让所有的学生都用做手势的形式给出答案,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课外延伸——第二课堂丰富多彩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诱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应该让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用语文,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外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可以进行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课本剧改编表演、口头作文等活动,给学生展示才华创造机会,在合作与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可以进行课本剧改编表演;在教学汉语知识——成语时,可以进行“走进汉语世界”的活动课。以此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科学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并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内驱力和诱因两个方面,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取得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

(杨立英 银川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750021;辽宁省建昌县职业中专 125300)

猜你喜欢

内驱力诱因祖母
培养内驱力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祖母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祖母家的夏天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祖母尚能倚门望(节选)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