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以“问题引领”设计阅读教学

2009-06-02王成松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问题引领文本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阅读教学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正如叶圣陶所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还强调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面对文本,教师和学生都是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实质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过程,是动态地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读者的地位,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体验。但又决不是“放羊自流式”的教学。

那么,若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激发、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在深入阅读文本时遇到的困难,从而形成以学生主体阅读为基础的和谐的、有创意的阅读。笔者认为以“问题引领”设计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一、“问题引领”的内涵

“问题引领”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探索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问题设计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教学目标而定,有一定的梯度和层进性。

二、教学模式设计

1.以“问题引领”为主线,优化教学设计

安排层次不同的教学问题,在逐层深入中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整体赏析课文。如《心声》这篇小说,在学生们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设置问题:①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②围绕主人公“京京”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③小说为什么取名为《心声》?“心声”在文中具体指什么?④京京为什么能把《万卡》读得声情并茂?⑤你对文中的程老师有什么看法?这几个问题,既有对知识点的归纳能力的训练,也有对情节的概括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又有课文理解能力、学生情感体验能力的引导。整堂课,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精神的提升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完成的,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以“对话”文本为载体,优化学习方式

问题教学必须由以教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步转到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笔者认为,教学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如在教学《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文时,学生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老师及我们手头的资料都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为什么不可以认为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呢?②如果认为本文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那么文中第2至第5句话是论证中心论点的倒还可以理解,试问以后的几句话是论述什么的?前5句和以下几句话是什么关系呢?③孟子所说的“道”具体指什么呢?“君子”得道的具体做法、途径是什么?④我们学习本文有什么现实意义?学生这么一问,说明学生已走进文本,实现了学生与作品的“对话”。这就体现了生本、文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教学理念。

3.以激扬思维为动力,优化教学结构

“问题引领”语文课题教学,是以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为表征,以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文思飞扬为核心。在这个问题上,许多老师存在这样的误区:一是追求课堂表面热闹,不顾教材的内在情感和思维层次;二是“满堂问”,并认为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就是课堂的深化。其实在课堂中,并不是问题提得越多效果就越好,关键是看问题本身的价值如何。理想的“问题引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学生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互动思考的学习中,不同的意识进行相互碰撞,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实施策略

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问题引领”下的阅读教学呢?

1.披文入情,激活文本

三维教学目标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到底语文教学就是离不开一个“情”字。有人说,语文教学如果离开“情”,语文课堂将是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无力,这是有道理的。学生阅读文本时,不仅要体验、感悟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还要注意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挖掘,那么教师就要学会“造境”以“激情”。如教授《风筝》一文时,教师可提问学生在放风筝时候的感受,就势利导,引领学生去领悟鲁迅因少年时虐杀弟弟的风筝梦而深感自责和痛苦这一主题。

2.联系实际,激活主体

学生阅读文本,获得生活情感体验,但是未必能同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相“接轨”。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感受文本。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教学中,在讲“捕鸟”一节时,家住农村的学生是会有生活感触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童年所做的这样的趣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动词表述,也可以用课本剧的形式来表演“捕鸟”的片段,去指导学生观察、表达。

3.鼓励创新,激活课堂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富于个性的,每个学生以其独特的感受和经验参与这种对话,以自己的感情需求和阅读经验对作品的意义世界作深层性开拓、补充和创造,对作品的“空白”加以想象和拓展。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平台,鼓励学生在对话交流中力求创新。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菲利普夫妇”进行评价,学生们可各抒己见,要言之有理。教师就势引导点拨,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王成松 安徽萧县丁里初中 235271)

猜你喜欢

问题引领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立足“有效”,回归阅读教学本来的样子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让问题引领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引领下的阶梯式综合复习课堂初探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