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毛主席做手术
2009-06-02孟兰英
孟兰英
1974年,当人们习惯于在新闻纪录电影里看到毛主席那熟悉的面孔时,并不知道此时的毛泽东因为患白内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看不见东西了。如何为毛主席安全稳妥地治疗眼疾,成为了党中央的一件大事。经过一年多的筛选和筹备,这个艰巨的任务最终落在了北京的一位中医眼科大夫身上。这年冬天,48岁的中医眼科医生唐由之被通知到北京解放军305医院进行一次会诊。而当时的305医院是专门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看病的医院,这次会诊,仅眼科大夫就来了七八位,唐由之是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医大夫。
在此之后,唐由之用了10个月时间,为毛泽东的左眼施行白内障手术。在那段时间里,为了最完善地保证术后效果,唐由之不仅是一名医生,他还成了24小时照顾毛泽东饮食起居的贴身人员。正是因为这次特殊的机会,唐由之得以亲眼看到毛泽东在辞世前的那段最为真实的生活状况。
一次神秘的会诊
在1974年亲眼看到毛泽东之前,唐由之被秘密接到一个地方参加了一个神秘异常的会诊。这次会诊比他以前做过的任何一位国家领导人的会诊都神秘。唐由之后来回忆:
那天我一进305医院的会议室就感觉到情况有些异常,怎么来了这么多医生?有皮肤科的、有心脏科的、有呼吸科的、还有眼科的,一共有好几十位。按我们过去会诊的习惯,报告完病例后就去看病人。但这次不一样,由专人来报告病例,病人既没有姓名,也没有籍贯,更没有职业,只知道是个男性和大致的年龄。在报告病例的时候也不是专讲眼科,而是把整个身体状况系统性地讲一遍。当时我想,这不是一般的会诊,肯定是个重要的人物。在报告完病史后,一位领导同志就请各专业分头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比如对这个病你们还需要了解些什么?初步印象是什么病?你们打算如何进行治疗等等,最后都报了上去。我们眼科组的意见很明确,这是典型的老年性白内障。但是这个人白内障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还不十分清楚,根据病历分析只是知道他的视力看书已经很困难了。
在那次神秘会诊后的一个月内,唐由之又接连参加了两三次这样见不到病人的会诊,大家一致认为患者白内障的最佳治疗方案是进行手术。这时有人问唐由之是否需要一名助手,于是他提出由广安门医院的护士高培质来当助手。在临近1975年春节的一天,有人敲响了唐由之的家门。
进来的是位解放军同志,年龄大概40多岁,在确认了我就是唐由之后,他便说;有一些事你需要出去几天。到底出去几天,来的人没说,只是要求我带上随身替换的一些衣服和洗漱用具。那时还需要粮票,我问要不要带,他说不用了,然后我就简单收拾了一下跟他走了。我跟着他直奔机场。在机场我看见了比我先到的高培质。她问我咱们到哪儿去,我说不知道。但此时我已经有了感觉,可能是给毛主席看病。我们来到飞机旁边,看到了汪东兴同志,就更觉得是去见毛主席。飞机起飞后,我从阳光的方向辨别出飞机是在朝南飞,大约一个钟头左右,飞机降落在了杭州。下了飞机我问去哪儿?随行的人说今晚住在雷峰塔那边。晚上有人告诉我们说,明天你们要见到毛主席了,主席请你们来为他检查一下眼睛。我们一行共5个人,知道要见毛主席,我们既高兴又紧张。
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第二天吃过早饭,唐由之等人便坐着红旗牌轿车来到毛泽东的住处。医疗组的5个医生按照年龄的顺序排队走进了毛泽东的休息室,唐由之排第四。当时毛泽东因为在长沙游泳而感冒,后来到杭州休养。这是唐由之平生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但是这次见面却让他大为吃惊。
当我们进去后,看到一位老人身上穿了一件带补丁的旧毛巾衣,脚上一双拖鞋,头发很乱,身子靠在沙发上。旁边有位女同志,后来才知道她叫张玉凤。
张玉凤说,“主席,医生们来看你了”。我们一一通报了姓名,第二个报名的是张晓楼(同仁医院眼科专家)。毛主席很幽默,一听他叫张晓楼便说,“那你住的房子永远大不了了,你是小楼嘛”。这一来,大家的情绪放松了许多,可此时我的心情却有些难受。因为报纸上描写的主席总是红光满面、嗓音洪亮、神采奕奕的。所以一看到他那灰白而蓬乱的头发,觉得反差太大。我更没有想到主席这么朴素,穿的衣服是带补丁的,拖鞋也是旧的。
从主席那里回来后,我们就开始了认真的讨论。大家认为主席的白内障已经到了膨胀期,光用药物肯定没有效,最好的办法还是进行手术。这里关键是用西医的方法,还是用中医的方法,或是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手术。在给主席检查的时候,我们发现主席咳嗽得很厉害;同时吞咽部位也没有感觉。他咳嗽时痰很多,自己也吐不出来。主席身边有个痰盂,他经常要趴下身子,靠地心的引力让痰吐出来。对此张玉凤倒有一个技术,她人很瘦小。手指很长,她用毛巾裹住手,伸进主席口腔,从嗓子眼里把痰抠出来。当时我们考虑,这个手术一般要缝五针,这时如果咳嗽得厉害,缝合处就容易裂开,哪怕,只裂开一两针,都不得了,眼睛里的其它组织如虹膜、玻璃体都有可能因受到挤压而往外跑,更严重的说不定还会出现问题。所以手术的风险很大。
确定手术人选
当初,虽然家里人几次看到唐由之被轿车接走,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位不是党员的眼科医生要去参加的是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议题是确定到底是采取哪种手术方法为主席进行治疗。当时,唐由之已经预感到,手术的任务很可能落在自己身上,因为医疗组里只有他一人是中西医结合专家。而且他擅长的中医金针拨障术即在黑眼球与眼角中间处切口,不足2毫米的切口并不需要缝针而且伤口也非常容易愈合。根据毛泽东的身体状况,很可能适合这一中医传统手术方法。想到这些,唐由之心里愈发紧张,已经40岁的他血压一下子升高许多。
为了舒缓唐由之的紧张情绪,周恩来总理特意派他去设计整套的手术室设备和器械,包括轮椅、担架都要设计。因为毛泽东曾强调:不要进日的,全部要国产的。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唐由之见到了江青。周恩来当时间西医:到底有多大把握?张晓楼说他有85%的把握;总理又问唐由之有多大把握?唐由之说我们也有85%的把握。这时,坐在邓小平、叶剑英、周恩来后面的江青正端着一个盘子吃夜宵。当时只有她_个人在吃东西。唐由之觉得她不认真。在医生们回答85%的时候,她鼻子里边哼边冷笑说:“你们也要85%?”一听到这种臼气的质问,唐由之坐不住了。他气愤地站了起来,周恩来见状立即走过来解围,并对唐由之说:“我知道你在福建、广西做过不少这种手术,反映还是不错的。”
中央决定由我来给主席做手术,我特别激动。这时候还给了我另一个任务,就是要为主席讲解白内障是怎么回事,药物治疗是否有效,为什么必须手术治疗,西
医怎么做、中医怎么做。我当时感觉到主席是不太愿意接受这个手术的,别人也告诉我,主席对医生的话是10句只相信3句。而且主席这个人很健旺,也很自强。就是他感冒发烧了,也常常去锻炼,提倡在大雨底下淋雨,他主张要动员自己身体内的抵抗力来克服病痛。主席也知道,医生对他肯定会是无微不至照顾,该是三分病也要说它个五六分、七八分。他不想因为治病而影响工作。主席眼睛虽看不见但他可以照常工作。有一次我在他的房间里看到一个手表,是最老式的,好像是上海表。他说“我不用手表,我也用不着,我要知道时间就问你们,你们会告诉我的”。所以他怕因为治疗而影响了工作。那时候我天天去看他,给他讲解病情,他不但不拒绝,总是耐心的去听。
手术在《满江红》的音乐声中进行
在唐由之行医的一生中,毛泽东是一位性格最特殊的病人。
普通的病人在手术前总是追着问医生效果如何?有无并发症等问题,可是毛泽东却从来不问。有一天,毛泽东坐在沙发上,唐由之蹲在他的旁边,用手比划着给主席讲解眼睛的构造。毛泽东很认真地听着,但始终不发问。让唐由之没想到的是,虽然因为白内障已经有一年多看不到东西了,但是最终说服毛泽东接受手术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唐由之最终还是说服了毛泽东初步同意接受手术,而唐由之采用的办法还是“投其所好”,从毛泽东最喜欢的古代诗词入手。唐由之对毛泽东说:“盒中空燃决明丸”,就是有了病吃中医的药丸;“金针一拨日大空”,是用针拨白内障,一拨当然就豁然开朗了。唐诗里都有这个说法,说明古人已经采用这种治疗的手段来治疗白内障,毛泽东终于被说服了。
说服毛泽东这一关闯过去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显得容易了许多。为了不改变毛泽东的生活环境,唐由之把手术室设在了毛泽东的书房。手术前,毛泽东再次强调:手术用的全部器械都要用国产的,一律不要用进口的。于是唐由之便遵照周总理的指示,把从苏州和上海定制的手术器械全部搬到了书房。从第一次给主席会诊到开始实施手术,唐由之和其他医生已经准备了240多天。手术前,唐由之还用10天的时间作药物过敏试验。很快第10天到了,但是毛泽东始终没有发话。1975年7月23日那天大家一直等到了晚上11点多,毛泽东那边还是没有动静。
这一天大家都很紧张,怎么主席还不发话啊,到底今天做不做?我们大家都等着,一直等到晚上11点,大家知道我与主席接触得多,比较熟悉,便说道,还是请唐大夫进去问问主席吧。
我轻轻走进屋里,看到主席半躺着,像是刚睡醒(主席的生活不分昼夜,醒了就工作,累了就睡觉,饿了就吃饭)。于是我对他说:“主席,今天是第10天,我们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您看做不做啊?”主席侧过头来说:“你们都准备好了?”我说:“准备好了。”他说:“你准备当中有问题吗?”我说:“有些问题。就是准备中间我给您冲洗泪道的时候看您在沙发上动了一动,我知道我没有麻醉好,您可能有些疼了。”他一听,抬起手,“哈哈”地笑了,像“文革”期间在天安门向红卫兵招手一样的动作,手一挥说道:“做!”
决定做手术了,大家开始紧张起来。记得当时有一位心脏病专家,手里拿着冲眼睛的水壶,紧张得手发抖,“哐当”一声,水壶掉到地上;有一个护士来量我的脉搏,每分钟跳120多次。
我虽然紧张,但表面上还是比较沉着的,我想自己首先不能紧张,我一紧张大家就更紧张了。各就各位之后,张玉凤和我便把主席搀出来了,这时候我看到周恩来、邓小平已经在手术室门口等着了。我要向周总理汇报,周总理说“不要了,你看好主席就行了”。我搀着主席走到手术室,一边走主席一边问:“唐大夫,手术室内你都准备好了?”我说:“我都准备好了。”他又问:“你音乐准备了没有?”我说:“主席,我没有想到,我没准备。”他当时就笑着说:“张玉凤你去放《满江红》的弹词吧!”
张玉凤用钢丝录音机播放了《满江红》。晚上11点半左右,毛泽东伴着乐曲走进了由他的书房改造成的手术室。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医疗组的成员都让唐由之在他们的眼睛旁边做最后一次麻醉练习。
球后麻醉做好了,心脏监护等也都准备完,我便开始给主席做手术。手术很顺利,大概只有四五分钟就做完了。我用纱布包扎好后对他说:“主席,手术已经完成了。”主席说:“那么快?我还当你没做呢。”这是我唯一听着音乐做的一次手术,虽然耳边响着音乐,但一句《满江红》我都没有听见。
手术完毕,心脏病专家过来跟我说:“祝贺你手术成功,我没想到主席的心跳一点没改变。”我当时就想,主席是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人,在大江、大海、战争年代都挺过来了。这一点手术对他来讲真是“胜似闲庭信步”,根本无所谓,所以我更感觉到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毛泽东把所有医生都“赶”了出去
手术结束后,主席进卧室休息去了,唐由之就守在主席卧室的门外。刚过了一个小时,毛泽东突然醒了,并为唐由之写下了一首诗。
看见主席醒了,嘴里边还说着些什么,我听不懂就问他:“主席您哪儿不舒服啊?”主席说:“叫张玉风拿一支笔、一张纸过来。”我当时还以为他要写自己眼睛的情况呢,而他提笔写的是一首诗,诗中写道,“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因为我的名字叫唐由之,这一首诗里边有由之,所以他念了这一首诗。下面一句是“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他告诉我,这是鲁迅悼念杨杏佛的一首诗。杨杏佛是进步人士,后来被国民党暗杀了。我的名字叫“由之”,因此他联想到这个。我说“主席,送给我吧。”主席说“好,我给你签一个字。”签完字,他还叫张玉凤到书架上拿来鲁迅的原作给我看,书放在哪个书架上,是第几章,他记得很清楚,张玉凤一下子就翻到了这首诗。我当时心里暗暗说,主席的记忆这么好,真了不起。
令唐由之没想到的是,手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结束,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手术后的第三天,唐由之要给毛泽东换药。通过这段时间对主席生活和工作习惯的观察和了解,唐由之猜想到,主席一旦发现自己能看清东西了,就肯定不会再让包上纱布。所以他事先叮嘱其他医护人员,千万不要给主席拿镜子。没想到,因为;这件事,主席和他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并把所有的大夫都赶了出去。
我给他打开纱布换药,点好药后问他:“主席您看见了吗?”大概是一米左右,我伸出手指试着让他看并问是几个,他说都看见了,这时我要给他把眼睛再包起来。他不同意说:“我已经好了。”我说:“没有好,主席,你的切口还没有长好呢,还要包起来。”他说:“我都好了,看得清清楚楚,眼睛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我接着又说:“不行啊,等切口愈合后才可以和外界的空气接触,否则眼睛容易感染啊。”
主席不同意包,我一定要包,最后主席做了一个他特有的动作,说得好听一点是请你们走开,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让你们滚蛋。
这么一来别人都走掉了,我还站在他面前不走。主席睁开眼问道:“你怎么不走啊?”我说,我不能走,今天我是医生您是病人,你得听我的。我们争执了好长时间,最后大家采取折中的办法,让他戴上一副特制的眼镜。这是我请别人用塑料做的一个眼镜,有一个套子,中间有一块11度的玻璃,罩在他的左眼上,这样左眼既能看得见,手又碰不着,东西也不会掉进去。
为避免可能引起的任何感染,10个月里,唐由之一直密切照顾着毛泽东24小时的饮食起居。对于领袖的晚年日常生、活,他看得无比真切。他发现主席的饮食很简单,并不像外面传言的那样每天都吃红烧肉。毛泽东晚年除患有白内障外,他的腿也有病,站不起来,更不能走路。党的十大闭幕时,代表们全体起立热烈鼓掌欢送毛主席离开会场,这时周恩来机智地说,主席要目送大家离开,主席也说,你们不走我也不走。在代表们都离开后,毛泽东才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离开会场。
主席睡的是一张木板双人床。床头底,下垫着木头,床头高、床脚低。我想这是因为他的肺有问题,稍微倾斜,痰液不容易堵在喉咙。床单都是补过的,双人床上一半是搁书的,那个书搁得这么高,高高低低的好像是睡着一个人。床角的右边还摆放着二台电视机,唯一进口的电器。但是他那时已经看不到了。
主席吃饭时我去过三四次,一那时候他已不吃红烧肉了,他爱吃清蒸武昌鱼的尾巴,外加一小碗青菜和白切肉,每顿只吃三四片,再弄一碗酱油,搁一点香油,还有一点辣椒酱,蘸一蘸就这么吃了,几乎天天如此。有时是张玉凤喂他吃,武昌鱼尾巴的刺多,但张玉凤的眼睛特别好,她看得很仔细,把刺拿掉,然后用勺把鱼肉同鱼汤、米饭一并搁到主席嘴里。
主席吃饭有时咳嗽得很厉害,张玉凤便用毛巾裹着手把痰抠出来。有一次我去看他,主席耳朵很灵,随口问道谁又来了,张玉凤说是唐大夫来了。主席问,又来看我吃饭了。我说,是,我来看您吃饭。他问我你爱吃辣椒吗?我说不太爱吃。他说“不吃辣椒不革命,张玉凤给他吃一块辣椒”。这时,张玉凤便把主席的筷子拿过来,夹了一筷子辣椒酱说主席请你吃的你就得吃,说着便给我放到了嘴里,这一口辣椒真厉害,我一直记忆犹新。
读宋词时,毛泽东失声痛哭
毛泽东在唐由之面前有过一次激烈的情绪爆发。那是在白内障术后不久,毛泽东恢复得很好,不久就能自己看文件、看书了。有一天,唐由之在毛泽东的书房里陪他看书,忽然听到他大哭起来。这一场面令唐由之始料不及。
在我陪在他身边的日子里,一直看到他很平和的,连脾气都没怎么发过,当时可把我吓坏了。这一次他老人家哭得老泪纵横,非常凄凉。我在一旁手足无措,急得自己也想哭,我知道,因为他刚动完手术,眼睛不能哭,一哭眼睛要坏的。主席哭了大约一刻钟,稍微平静下来,叫我过去,看他手里的书,我看到那是一首南宋词人悲叹南北分离不能统一的词。第二天,毛主席便把这首词的复印件送给了我。我对主席说要保存起来做纪念,毛主席答应了,并在下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手术后,唐由之在主席身边呆了三个月。离开中南海时,包括唐由之在内的医护人员纷纷要求跟毛主席合影。那天,毛泽东被请到了人群中间,他笑着说自己一下子成了老太爷,并高兴地说,请唐由之第二年来给他做另一只眼睛。离开中南海不久,唐由之便被派往朝鲜为金日成主席治疗眼睛。而左眼刚刚恢复视力的毛泽东就开始连续地接见外宾。
在朝鲜期间,唐由之曾中途回国到中南海为毛泽东进行术后复查,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毛泽东。第二年,唐由之还没来得及给他做第二次手术,毛泽东就去世了。这成为了唐由之一生中永远的遗憾。
为毛主席做摘除白内障手术一事,唐由之始终没有对外人提起过。直到1978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了毛泽东送给唐由之诗词的原稿后,这次当年保密非常严格的手术才被外人所知。而这一段经历,也成为了唐由之一生当中最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