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与中国IT产业新机遇
2009-06-02杨叙
杨 叙
最近很多朋友问,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会给国内的IT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很显然,这场暴风雨对美国经济和民生的影响更大也更深。因为身处完全资本化运作的社会,相当多的美国老百姓都把自己的积蓄乃至退休保障投资于金融市场,所以我们可以想象,金融体系的崩溃对普通民众造成的打击。年轻人还好一些——对那些将要退休的人来说,个人财富的瞬间蒸发让他们的余生失去了保障。
再看中国。国内的股市也在跳水,但由于不存在全民投资的金融体系,且政府宏观调控和监管措施比较到位,因此中国的金融业受风暴冲击并不像西方国家那么大。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由暴风雨获得了许多启示。比如,发展经济和科技的确需要“有中国特色”——而像有的国家那样,“放野马”式的、市场自行调节的机制已经被证明是有缺陷、有风险的。反而是中国这种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并重的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所借鉴。再如,“稳定压倒一切”着实是一句至理名言。“稳定”不只是指社会稳定,还包括金融和其他领域。
中国政府在金融风暴中的表现既从容又睿智。超过1.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电力、金融、石油、通信等大行业的强有力的监管,对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这些都已成为中国在风暴冲击下岿然不动的重要保障;而十七届三中全会所作的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更是使中国经济的参与者看到了新的希望——由于规模庞大的农村市场远未得到充分开发,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势必会在造福亿万农村居民的同时,为国内各行各业创造出难以想象的价值。
与其它行业一样经历了暴风雨洗礼的中国IT产业,将从传统产业升级与增值、农村经济发展中收获机遇。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分别确立了两大经济发展方向:“工业信息化”(即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和“农村改革再出发”(显然也涵盖了农业信息化工作)。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到一个转型和提升的关键阶段,产业体系也面临着增值和升级的新任务,也就是要提升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知识产权附加值。而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将发挥重要的驱动作用。我曾经访问过大连一家重型机械厂,据厂方人员介绍,起初他们根本无法获得来自国外的订单,原因是不具备精密机械的加工能力。后来他们引进了数控的工业电脑,解决了这一问题,海外业务自此成为了企业的盈利核心之一——这表明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但只做到这一步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企业应在信息化进程中逐步积淀其创新资源,以打造出更持久、更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以信息技术提升农村经济的活力、进而提高农业和农民收入的途径——也许当前高速公路还没能修到中国的许多农村和偏远地区,但我们能否先把信息高速公路修过去?多年前CCTV 2的一则报道让我印象深刻——一位来自贵州乡村的大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改变了家乡的面貌。他把乡亲们制作的手工艺品和家乡的风景照片放到了网上,借此为家乡招揽来了订单和旅游收入。对那位大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就是那根点石成金的手指。
总之,金融风暴对国内IT产业的影响是有限的,而工业体系增值、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则是全新的。中国IT产业的参与者应全力响应中国政府的新议程,以信息化支持工业经济增值和升级,以信息化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这将是整个产业的机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