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研究
2009-06-02梁芳明
梁芳明
[提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是江西省委、省政府实施“科学发展抓项目”战略部署之一。本文着力围绕江西城镇化发展特点、新世纪城镇化发展成就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加快推进江西新型城镇化进程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城镇化;环境保护;区域管理
一、江西城镇化发展历程
江西城镇化发展进程与全国基本吻合,经历了恢复发展、波动停滞、持续发展和快速推进四个阶段。总结江西50多年的城镇化发展历程,主要呈现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城镇化历程呈现出较为特殊的“S”型变动轨迹
江西50多年的城镇化发展历程显示两大变化特征:一是城镇化水平从1949年的9.5%上升到1960年的20%以上后,城镇化并没有加快增长,而是经过一个较长的曲折、停滞过程,直到1990年左右城镇化水平才回升至20%以上,2001年跨越30%,进入加速发展期。二是城镇化水平由21世纪初的30.04%上升到目前39.8%的水平,仅用了6年的时间,年均增长水平比1978~2000年年均0.49%的递增水平大大加快,显示了一个较为特殊的诺瑟姆“S”曲线型变动轨迹。
2城镇化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1979年改革开放前,由于走“重重轻轻”的特殊工业化道路,城镇化发展呈现出水平低、波动大、进程异常缓慢的特点,且与全国的差距逐渐拉大。1979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随之进入了一个正常的、持续、快速的发展阶段。1979~2007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7.44%迅速提升至39.80%,平均每年提高1.25个百分点。
3城镇化历程出现了二次重要的历史转折
第一次转折出现在1991年,城镇人口增长规模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城乡人口结构出现了互换的格局。直到1991年以后,全省城镇人口增长规模才高于乡村人口的增长。第二次转折出现在1998年,城镇人口增长规模首次超过总人口,乡村人口由增长转为下降。这一年,全省总人口增加40.87万人,而城镇人口增加了56.59万,城镇人口增量首次超过总人口增量,而乡村人口则相应减少15.71万人。
二、新世纪以来江西城镇化发展成就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随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也跨入了新的台阶。
1城镇建设投入不断加大
根据城市建设年报统计,2000~2007年全省城镇建设投资累计511.60亿元,年平均增长30.37%,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9.23%的速度。城镇建设投入不断加大,进一步推进了全省城镇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城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
截止到2007年,全省11个设区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35.69平方公里,比2000年增加了285.99平方公里,增长81.80%。全省城镇人口达到1738.63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589.90万人,增长了51.35%。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7.69%提高到39.8%,提高了12.1个百分点。2001年以前,全省没有一个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目前南昌市发展成为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50~100万人的大城市已有3个,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8个,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9个。全省逐步形成了以特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大中小城市相结合的多层次城市网络体系。
3城镇交通状况明显改善
2000~2007年,全省城市公共交通投资累计15.43亿元,是此前7年的2.5倍。2007年全省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5926公里,比2000年增长95.38%;城市道路面积达到767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0.50平方米,分别比2000年增长132.92%和59.09%;2007年全省城镇公共汽车、电车营运车辆6176辆,比2000年增长53.21%;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9.37标台,比2000年增长44.15%;城镇公共交通运用网长度3028公里,比2000年增长4512%。
4城镇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
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江西坚持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原则,高度重视城镇环境保护工作。2007年,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为70.03%和39.05%,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21.16个和4.13个百分点。全省建成7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4座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能力分别新增66万吨和1030吨;建成4座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实施火力发电厂脱硫改造,共有130多万千瓦机组脱硫设施投入运行。在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11个设区市中心城市中,2007年有1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全省主要河流I~Ⅲ类水质达到77.2%。城镇环境监测站由2000年90个增加到2007年的96个。市容环境改善,进一步增强了城镇环卫设施处理能力。
三、江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数量少、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扩散效应弱
目前,全国有城市667个,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37个,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51个,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216个,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363个。而江西只有21个城市,城市数量仅占全国的3.1%;其中特大城市只有南昌市1个;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只有8个,平均每万平方公里0.54个,与东部的广东、山东、江苏相比,相差甚远;与同为中部的湖北、河南、安徽等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2县级城镇发育不良,缺乏明显的特色和协作能力
2007年,江西人口居全国第13位,县城却达70个,居全国第7位。在这70个县中,人口规模在5万以下的占67%。县级城镇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和协作关系,未能形成先进的现代产业和较强的区域经济整体竞争能力。而沿海发达省份尽管人口总量较大,但县的数量却少于江西。
3城镇化发展水平地区分布不平衡,南北区域仍然差距较大
2007年,全省11个设区市城镇化率高低相差28.24个百分点,南昌、景德镇、新余、萍乡、鹰潭、九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设区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地域分布特点上,江西城镇群体的空间结构具有南北差距明显,呈南轻北重的特点。以浙赣铁路线为界,该线以北的地区,城市有15座,而土地面积却不到40%,在该线以南占60%的面积上却只有6座城市,南北差异十分明显。
4城镇建设规划相对滞后,区域管理体制不够协调
一是由于过分的地域扩张,盲目拉大城市框架,偏重形象工程和所谓的“政绩工程”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区域化规划协调机制不够健全,总体布局对城
镇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调控作用。二是目前江西城镇建设发展城中村问题依然存在,旧城改造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城镇整体功能与规模建设速度还有一定的不相匹配性,诸如医疗、教育、体育、商业等一系列公共设施分布问题、道路交通拥挤问题、建城区生态文化问题等,还需要不断完善。三是由于江西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一些设施跟不上现代化都市节奏,如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农民工子女城镇就学等,还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村流动人口的迫切需要。
5城镇发展环境存在隐忧
一是二氧化硫污染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城镇空气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工业化对水资源的污染还很严重,城镇水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三是城镇固废治理任重道远,垃圾“围城”现象还没有彻底解决。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科学规范城镇布局
主要是在加强城镇体系的规划工作上,尽快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开发战略布局思路,着力打造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严防大城市“空洞化”、中小城市“盲目扩张化”和小城镇“偏地开花”现象,切实走出一条以功能互补的城市群体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
2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组织和纽带作用,完善中心城市带动和辐射功能
继续把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作为推进江西城镇化的主攻方向。南昌要按照建成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与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的定位,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在全省率先做优做强。京九、浙赣线带要加快建设若干个区域重要城市,并依托南昌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若干布局合理、规模适中、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中心城市经济圈。
3强化城镇管理,进一步改善区域性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
一方面要继续加快和完善城市建成区的建设,另一方面要逐步将城市建设的重心从扩大规模、拉开框架、整治市容、美化环境向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方面转移,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注重效益、持续发展上转移。
4充分发挥优势和特色,发展现代化的生态城市和历史文化城市
本着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原则,结合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用地结构调整,加快大型公共绿地、环城林带、城区河流沿岸、铁路沿线、城周荒山及中心城区绿化建设,充分发挥江西的自然生态优势,维护和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创建一个蓝天碧水、空气清新的园林城镇体系。要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参与项目开发建设和经营,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塑造独特的城市特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