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做海外投资大国好吗?
2009-06-02
魏 亚
近日,关于中国成为海外资本输出大国的说法频频见诸报端,引人注意。乍一听,觉得挺高兴,感觉中国强大了。不过,仔细一想,中国做海外投资大国对国家,特别是对老百姓未必是好事。
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可以保证GDP增长的数字,但是,老百姓和企业对自身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毕竟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时间。至于海外投资与扩张,民营企业更是慎之又慎,因为大部分中国民营企业还不具备那个实力。少数符合条件的,暂时也看不到明显的投资激励,更不用说并购后的“整合红利”了。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仍然是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金融活动受到抑制的经济体。与西方企业不同,中国国家主导的企业并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强调 “投资增长与扩张动力”的最大化。对于国有企业的领导来说,他们获得奖赏与激励不是因为赚取了利润,而主要是领导一个机构所带来的威信、权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额外利益。机构越大,带来的额外利益也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大举海外投资被西方学者认为是“理性的选择”。
其实,宣扬中国是海外投资大国根本就是毫无意义的。投资容易回报难!何况,目前压根没有看到什么中国企业在海外大举投资。况且,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平还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成为海外投资大国还只是幻想。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芮德骏(James Riedel)的研究,中国过去20年给海外投资者带来的平均投资收益率是世界最高的,保守算的平均年投资回报率也在20%以上。这个学术观点得到了很多专业投资人士的认可。既然中国的投资回报率世界最高,从纯经济学角度来看,中国又为什么需要去海外投资呢?从收购资源与能源可以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来看,或许还有些实际意义,不过,花了钱就能买到经济安全吗?恐怕也难说。
更严重的问题是中国是否仔细衡量过应当多投资中国老百姓,而不是国外?如果不重视人民福利与经济稳定,一个国家必定会因此付出政治代价。当投资过热不可避免地加剧通货膨胀和实际经济中的不平衡时,这个政治代价将会抑制中国的扩张动力。这时,政府就要不可避免地采取刹车措施,随着经济软着陆或者硬着陆,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经济扩张与经济稳定是两个相互竞争性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一轮又一轮的投资周期。老百姓的心态也只能跟随着上下起伏。▲ (作者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学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