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2009-06-02李茂辉
[摘 要] 因时代变迁而形成的语法差异,词意演变,礼教风俗更易,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障碍,使学生学起来兴味索然。中学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应了信息时代对语文的要求,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信息传递途径多等优点,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能使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多媒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70-01
鲁迅先生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因时代变迁而形成的语法差异,词意演变,礼教风俗更易,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障碍,使学生学起来兴味索然。中学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应了信息时代对语文的要求,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信息传递途径多等优点,颇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在教学中,笔者摒弃了“填鸭式”的传统教法,充分运用图片、声音、幻灯片、录像、flash动画等媒体,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教学的开始,生动的导入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习的热情,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而多媒体形、声、色兼备为我们的导入设计提供了多种样式。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切入点,只要依据切入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特有功能,不难设计出经典导入。如《核舟记》中切入点就是核舟“神奇”,在教授该课时,我制作了动画小片断,孙悟空在蟠桃会上偷吃了仙桃,不慎把一只桃核丢入人间,一衣着明朝服饰的男子拾起,精雕细刻一番。然后教师问:“你们想知道上面刻着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学生急于知道答案,兴趣高涨,劲头十足,对文章斟字酌句,不放每个细节,每个疑点,使兴趣化为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二、超越时空阻隔,再现社会背景
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只有深入了解背景,才能深刻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文言文距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太遥远,学生又无足够的历史知识和人生阅历,根本无法想象、理解创作的历史背景。往常我们只是作一个简单的口头介绍,学生只能似懂非懂地泛泛理解。而多媒体以其广阔的材料来源渠道,为生动的课堂教学气氛提供了保证,既可通过网上下载图片、资料、影视,也可用CAI技术制作……如《桃花源记》内容固然不难理解,但其作品产生的重大意义,不易讲解。通过多媒体收集、剪辑并展示晋代内乱纷争、贫富悬殊、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奔腾的战马,隆隆的鼓鸣,震天的厮杀声,让人感受到金戈铁马的浑沌岁月;尸横遍野的战场,颓废残破的房屋,衣衫褴褛的逃亡者,让人感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灯红酒绿,笙吹筝鸣的豪宅,沿街行乞,啃食树皮的流浪者,让人感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贪富不均的残酷现实。有了如此形象生动的图片感知,情感得到初步体验。然后再来联想到《桃花源记》中描绘祥和的场景,结合教师讲解,学生不难体会到这正是当时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和生活追求。
三、设置情景,实现互动
多媒体课堂能够充分地创设教学情景,开展教学互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形象思维是一切思维的源泉。对文言文中的古景、往事学生难以想象,何况又有古今语言的差异。我们若能逼真生动地再现文中内容,先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搭建思维平台,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更能促进他们对内容的把握。如《三峡》中,利用多媒体下载及软件制作直插云霄、连绵不绝的山峰,湍流不息、势如奔马的江水,一泻千里、银银闪亮的瀑布,矗立山巅、婀娜多姿的松柏,渔夫的晚唱,猿猴的长啼……学生在欣赏三峡旖旎神奇风光时,无形之中对文中的内容有了初步形象感知。再如《狼》,首先通过flash动画演示故事情节,再分节重播,并在之前显示与片断相关的句子,边观图边解析句子,这其实就是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记忆。这样的互动型学习带来的效果自不必再多言。
四、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的整合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意会”,语文课需要老师、学生和课文作者借助于语言文字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学生思想感情的发展需要老师的思想感情来唤醒、激活、引导。从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征出发,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打破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的审美时空。在文言文教学中,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各有各的优势,而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过程的动态特点来选用教学方法,做到优选组合,讲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多媒体只是教学手段,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一定要把多媒体优化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之与其他环节血脉相连,融为一体,实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技术优势整合。
总之,利用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缩短时空,增加信息密度,扩大信息容量的特点,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以往文言文教学单调、枯燥的状况,使文言文优秀文本能被广大的学生理解、接受,使得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青年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发扬。我们应该努力探索这样一种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学习文言知识,提高文言素养,切实锻炼阅读思考、评价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作者简介】李茂辉,河北省宁晋县耿庄桥中学教师。河北 宁晋 05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