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步法解高考历史材料型解析题

2009-06-02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审题方法

陈 兵

[摘 要] 高考历史的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它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通过提供给考生一定的材料、情景,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作答,此类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对于此类题型却普遍认为“难”, 是高考失分的主要题型。本文结合一些高考题和日常教学实践,介绍这类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 高考历史;解析题;审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39-02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是高考历史的主要题型之一,它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通过提供给考生一定的材料、情景,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作答,此类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对于此类题型却普遍认为“难”, 是高考失分的主要题型。这除了个别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缺少审题和解题的技巧,平时又缺少应用训练而造成的。为此,本文结合一些高考题和日常教学实践,介绍这类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 、认真审题

就是抓住关键词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审清题意,主要有:

1、审提示语,即提示答案的来源。(如08四川卷37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中“根据材料一”,提示答案就在材料中去取。又如08四川卷37题第(3)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年—1918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原因。”中“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示答案即要在材料中去去取,又要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2、审答项语,即该问需要答什么。(如08四川卷37题第(1)问中“主要原因”、第(3)问中 “变化趋势及原因”。)

3、审关键词(中心词)即提示答题围绕的中心词和落脚点。(如08四川卷37题第(1)问中“棉纺织业”,第(2)问中“印度民族工业发展”)

4、审条件限制词(时间、空间、频率等),即答题的时间、空间范围(如08四川卷37题第(2)问中 “19世纪以后”是时间限制,“印度”是空间限制。)

总之,审清题目对于正确答题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答题的方向和范围。

二、 筛选阅读

就是带着问题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材料中寻找答案。

第一遍粗读。大致了解材料的大意。阅读时注意材料的出处、题目和提示语,以及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等。事实上,这部分内容往往能告诉你材料所处的时代背景、阶级属性等信息。这有利于我们理解材料,把它与课本对号入座,确定材料反映的是课本哪一章节哪一方面的内容。抓住材料所反映的中心问题。

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问题有重点地阅读,并对重点地方做好记号,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

另外,当阅读材料有文字障碍时(主要是中国史中的文言文),千万不要拘泥于个别字词的意思,不应象语文课那样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上下文串起来基本意思清楚明白,能提炼出有效信息即可。

三、提炼要点

在阅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是解题的最终落脚点。一般来说,对材料后面设问的回答通常有四种方法:

1.直接从教材中寻找答案? 表面上根据材料设问,而实际上问题在材料之外,不必对材料具体解析,联系教材知识即可回答问题。如07年高考全国卷1文科综合卷38题,其中第三问“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像这样的问题只需要联系课本知识就可以解答。

2.答案取自于材料? 充分利用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行概括、提炼。即“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真正体现了“材料解析”的意义。这类题的特点是材料不受教材的束缚,是对教材的补充和拓展。如08四川卷37题第(2)问“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该答案完全能够从材料中取出来。

3. 材料+教材 =答案? 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得出一个全面、准确的答案。如08四川卷37题第(3)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年—1918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原因。”回答问题的内容主要取自于材料和教材。

4.通过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教材中的知识加以分析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

试题要求得出的结论,必须运用有关知识和史学理论,对规定材料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总结出一种理性认识,它必须经历一个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认识过程。答案要“论从史出“,即结论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2006年全国高考试题第37题第四问“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答案要点是“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继续发展仍需要各个民族共同努力;中华文明要发展应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广泛吸收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文化等”。

四、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是解题的落脚点,无论是再现知识还是考查能力,最终还是通过文字表达体现出来。组织答案时应注意的几点:

(1)对于直接能够从材料中取出的答案,一般不要照抄材料,关键是要能够正确的转述出来,,否则可能会失分。(2)对于转述出来的观点,往往还要讲一步揭示历史现象或某一观点、看法背后隐藏的实质性的东西。(3)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思考时先作出一正一反两种非正式答案,并简要列出理由,经比较后筛选出一种看法作为答案。

同时,在书写上,务必注意格式的规范,在字迹清楚的基础,要做到四化:

1、段落化。答题时每个答项语(即答什么问题)独自成段,并且把答项语写在前面作为提示。这样的答卷,不仅给阅卷老师带来很大的方便,而且答题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如:08全国高考卷Ⅱ37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其规范格式:

答:(1)不同:……

(2)原因:……

2、要点化。答题尽可能用课本语言和观点,史实准确,经提炼概括,使答案严谨慎密,言简意赅。不能把课本内容整段照抄或任意发挥,空话连篇。

3、序号化。答案行文或按时间先后,或按空间顺序,或按性质归类,依次展开,且在每要点前标明序号,使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总之,要做好材料解析题,我们必须掌握一些答题技巧。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方法我们还可以简单地把它概括为“材料教材”这样的公式,即阅读材料,回顾教材,把材料和教材两者相结合,以教材中的知识反过来解决材料中的有关问题。当然要回答好材料解析题,最起码的条件是先掌握好教材的各个知识点。只有掌握好教材的基础知识,结合一定的方法,才能回答好材料解析题。

【作者简介】 陈兵,四川省威远中学校教师。四川 威远642450

猜你喜欢

审题方法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学习方法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上台前,你用什么方法消除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