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德育学分制”实践的思考

2009-06-01邵 健

职业·中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学分制德育工作德育

邵 健

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强化学生“五自”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德育工作更趋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部分班级试行了“德育学分制”。

一、“德育学分制”的宗旨

传统的德育评价模式,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和教师对学生的印象进行的德育总评。“德育学分制”考评方案旨在变管理为服务,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打破旧的主观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将德育活动制度化、学分化,德育目标详细化,它也是为了增强同学的规则意识,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为自我发展做积极准备。

二、“德育学分制”的内容

“德育学分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取一定的德育学分,否则将影响学生的毕业和期未的评优。它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态度、个人生活习惯、集体活动表现,社团活动,遵守学校纪律,参加公益劳动以及清洁卫生等方面情况进行了全面考评,由系、班主任、班级德育学分评定小组共同操作,学校专门成立评定督促小组,督促考评小组经常经和公正化。希望通过德育学分制的推广,促进学生自身管理日常事务的能力,改变学校原来教育学生“查、盯、管”的被动模式。

三、“德育学分制”的特点

1. 突出学生行为表现,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德育学分制”是对学生知(认识)、情(情况)、行(行为)、意(意识)等进行的综合性总评,把学生的突出行为(如出勤、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纳入德育评价范围,通过加分或减分的办法,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约束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由他律变为自律,由被动做“人”到主动行“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2. 寓德育于其他各育中,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德育学分制”体现了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位置,考评中将学习成绩、参加社团活动和体育运动好坏都列入德育成绩的一部分,有利于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和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体育活动,锻炼强健体魄,提高综合素质。

3. 突破学科职能思想,增强德育合力

传统评价模式下的德育工作,人们的潜在意识认为,这是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的事,其他人参与较少。“德育学分制”要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人人参与,大家介入,相互监督,用事实说话,公正、准确、客观地评价每位学生,增强了德育工作合力,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突出管理育人的目的

现代的德育工作,改变了以往注重对学生的“管”,加强对学生的“育”,通过记分,明确指出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才行。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明确的认识,认真改正和提高,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5.避免德育的盲目性,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

传统模式下的德育评定,教师往往凭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印象,在“操行”栏中填上优或良,评价结果千篇一律,如出一辙。而“德育学分制”是根据每个学生平时的知、情、行、意等第一手资料的积累而进行的综合性总评,避免了德育评价的主观性;同时,评比小组统计结果反映的德育差生(60分以下者),要求教师必须立足现实,深入学生,剖析德育差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好德育差生的转化工作。

四、“德育学分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学分制”不是万能的

在“德育学分制”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学生一有问题就与制度就与挂钩,进行扣分。部分学生因为行为习惯不好影响德育分数低,造成自己或其他同学对其道德品质产生怀疑。实际在德育素质中,有“规则伦理”和“德性伦理”之分,前者的状况可以通过具体的尺度加以量化,例如“不准随地吐痰”就属此类,一个人在这方面做得如何,用量化的标准进行考核是可取的。但如果涉及“德性伦理”,如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个体内心世界塑造的问题,简单的量化就不足取。如果一味地用制度量化评价学生,会改变实行德育学分的初衷。

2.保证“德育学分制”的真实性、公正性与透明性

“德育学分制”要求系、班主任和班级评定小组共同参加操作,然后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操作者自身素质的差异,会导致最终评定的结果准确性,从而影响实行“德育学分制”的初衷。对操作者进行各方面培训尤为重要和必需。

3. 防止学生出现消极放弃思想

在实践中,一些学生因为行为规范意识不强和学习意识不强,小的违纪现象很多,从而在学期初始就被扣很多分,自认为本学期肯定德育不及格,因而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此时班主任对他的关注和教育,同学对他的帮助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几点想法

1. 要提高认识

教师参与是成功实行“德育学分制”的关键,而且主要是由班主任来做这项工作,班主任要进一步提高对“德育学分制”的认识。班主任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积累资料,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全面掌握学生的表现,特别关注有个性、有进步的学生。教师评定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全面,不要拘泥于一时一事。对有过失、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要善于发现闪光点,从鼓励和发展的角度来评定。要通过教师的参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2. 要讲究方法

学生“德育学分制”实施工作具体较强的原则性,但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要讲究工作方法,哪个班级能以学生“德育学分制”的实施为载体,全面提高班集体建设的水平,较大促进学生的成长,那么班主任一定是出色的,考核小组是个优秀团队;

3. 要灵活掌握

制度是人制定的,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通过实践来证明,大家在坚持原则和程序的前提下,细节问题一定要注意灵活掌握。

实施德育学分制,对学生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积极探索新的德育评价机制,建立德育学分制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必须指出的是,德育学分反映了一个学生德育素质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但不是全部,量化的概念应该使用,但如何使用得合理是必须加以研究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学分制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