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转变护士角色 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2009-06-01李静易曙光
李 静 易曙光
(1.湖南长沙市第一人民医院;2.湖南望城第六中学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随着护理工作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化,护士应适应整体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一是通过转变护士角色,转变护理理念,拓宽专业范围,增强角色转化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加强专业素质培训,改善护士职业形象,成功扮演护士角色,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士;整体护理;质量
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是以“疾病”为中心,往往出现只见疾病、不见人的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对从事维护人类健康的医护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角色期待,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化。然而我们的护理队伍多以中专毕业生为主,对整体护理模式缺乏应有的学习和认识,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工作中经常出现角色失调,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成功转变护士角色,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是当前护士的首要职责。
一、转变护士角色,适应整体护理模式要求
1、转变护理理念,增强角色转化的自觉性
护理理念是护士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的思想与行为的信念和价值观。在传统的护理认识中,护理工作是以疾病为中心执行医嘱,护士对护理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责任心,常常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疾病的治疗,对病人恢复到健康状态缺乏有效的积极刺激,从而使护理质量大打折扣。在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不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更是恢复病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主动更新护理观念,自觉转化角色以适应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
2、认识护理对象的变化,增强角色转化的主动性
医学是”人学”,解决的是人的身心健康问题,传统护理模式中只见病不见人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医学的初衷,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诟病,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体护理模式以对人、对人的健康的关注越来越为广大普通老百姓所认可和接受,护理工作的对象也由“疾病”向“病人”转变,面对如此变化,护理工作者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到护理对象的变化,增强角色转化的主动性,更好地适应整体护理模式的新要求。
3、认识护理工作范围的延伸,加强角色转化意识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社区医学的兴起,护理工作的范围开始走出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大量的护士需要进入家庭、社区,对慢性疾病患者、疾病康复期患者等进行健康指导、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要使家庭、社区的护理工作能够卓有成效,作为护理工作的主体护士必须认识到在当今社会护理范围并不局限于医院,而是越来越多的走入家庭和社区进行上门护理,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角色转化,有效维护病人的健康,达到整体护理的要求。
4、拓宽专业范围,储备角色转化的知识
医学是对人的学科,护理工作是对人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改进,人类的健康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等等,人们对致病因素的认识从单一的生物因素扩展到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联合作用,现代医学也就越来越关注心理、社会等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它要求护士除了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人文社科知识。人的根本属性在于其社会性,医学之于人,就必须把人当作一个社会性的人来对待,而不是仅当作一个生物性的人来对待,护理工作亦是如此,把护理对象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看待,需要护士具备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为适应整体护理模式储备知识。
二、成功扮演护士角色,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1、加强专业素质培训
角色一词原是戏剧影视中常用的名词,社会学意义上的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成功扮演护士角色,首先必须认识到人们对护士的角色期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素质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基础,专业素质的培训通常通过两个途径完成,一是学校的专业知识训练,二是护理实践中的不断培训和学习。因此,学校在进行护士角色训练时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改革基础护理试验教学,培养独立性的护士,尽可能确保每一位走出校门的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医学科学飞速发展,护理工作者从学校学习的知识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因而护理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充电”,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术,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专业技能,在工作中发挥专业优势,成功扮演护士角色,达到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目的。
2、改善护士职业形象
充分认识护士角色并且具备了专业知识之后,需要在工作中把护士角色表现出来,通过改善职业形象能够恰当演绎护士角色。改善护士职业形象需要做到“三美”,一是形象美,二是语言美,三是技术美。正如舞台表演需要道具一样,护士也需要得体的衣着,形象美指护士的着装与自己的职业、年龄、性别、形体相符合,扬美显善,避短藏拙,尽可能使每位患者感觉舒心。语言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语言是护士与病人交流的最基本工具,语言美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护士要养成语言亲切、文雅、谦虚的用语习惯,对待病人态度诚恳,肢体语言得体和谐符合规范,尽可能使每位患者感觉到关心。技术美意指护士专业技术扎实,头脑清晰,做事干净利落严谨有序,从而使病人感觉到放心。
3、有效避免角色失调
护士角色随着疾病的进程不断变换,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却又常常被人误解的工作。21世纪,人们对护士提出了新的角色期待,在这种种的压力下,护士往往身心俱疲引发角色失调,而护士是医院这一社会组织中的重要角色,护士角色的失调必然影响整体护理质量,进而影响医院的声誉。引起角色失调的原因很多,包括角色丛内冲突、单一角色内冲突、角色认识不清、角色转移障碍等。主要原因一是护士在学校的专业学习中,没有完成好角色定位,导致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二是现代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模式发生了变化,对护理人员的角色期望出现了不同的理解,以往统一的社会期望受到了挑战。解决角色失调,需要护士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护士在学校的专业训练中应该努力学习专业技术,工作后继续加强学习。同时,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明确现代医护工作的特征。对于因为社会对角色规范不一致导致的角色失调,社会一方面应该给予个体一定的宽容,另一方面,要加快社会角色行为规范的确定。
参考文献
[1]胡荣山,万艳玲,叶丹菲.人与社会[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李静(1981-),女,湖南长沙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护士.
易曙光,湖南望城第六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