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起点、主线和动力

2009-06-01林盛根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解放思想主线科学发展观

(广东省委党校广东广州510053)

摘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是关键。解放思想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起点、贯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不竭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要注重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转变思想观念、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构建适应科学发展的新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关键词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主线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是关键。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决定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深度,影响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力度。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进一步领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要求,落实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解放思想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思想观念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对客观现实存在的反映。思想观念一旦形成,便具有脱离客观现实的相对独立性,它往往并不随着客观现实的发展而同步发展。当思想观念的发展超前于现实的发展时,这时的思想观念相对于现实来说具有超前性;当思想观念的发展落后于客观现实的发展时,这个时候思想观念相对于客观现实来讲具有滞后性。落后的思想观念必然导致行动上的保守和僵化,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解放思想,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使思想随着客观现实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过程,就是自觉地使思想观念符合客观现实的过程。

当前,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运动是由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发展观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比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这些新特征的出现,说明传统发展观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中国经济社会的下一步发展迫切要求突破传统发展观的思路和模式,树立新的发展思路,建设科学的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观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潮流和要求应运而生。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经验教训进行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科学的发展的思路和理念,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和积累的诸多问题的回应,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真正回归到科学发展的轨道。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敢于、善于解放思想,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断破除主观认识的局限性,打破精神上的枷锁,切实冲破长期深埋在相当多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中旧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实现主观认识和客观真理的相统一,按照客观规律从事社会实践活动。解放思想的本质是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就是与时俱进的过程。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以解放思想为逻辑起点。只有解放思想,从传统发展观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而只有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才会有科学发展的行为。

二、解放思想是贯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线

解放思想既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起点,同时又是贯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条主线。在整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要始终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在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中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全国人民的头脑,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面临的是能否在思想和观念上突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的问题,能否确立新的适应科学发展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维的问题。

改革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广大党员干部敢闯敢冒、“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魄和实践的结果,是人民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的结果。在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国际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国内,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从以往的“乱中取胜”的发展阶段,走向多元发展空间的阶段,这就为我国特别是我国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如何实现更为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国际上,当前世界金融风暴,既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它使我国能够从经济方面的过热发展、盲目发展和短期性发展中,重新冷静地审视自己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成果,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个重新优化和整合的机会。与此同时,世界性的金融风暴给世界发达国家带来了冲击,也给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和资源的利用、合作发展理念的重构带来新的需求,这也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要接受这样的新挑战,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没有解放思想是不行的。

在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作为贯穿整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过程的主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传统的发展观进行反思,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制定解决各类问题的方案。同时,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障碍,剖析这些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障碍所形成的深层次的根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探索破除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障碍的有效途径。只有真正从思想观念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从既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思维中解放出来,从只见物不见人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中解放出来,才能切实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体制和机制,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发展模式,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际行动。

解放思想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是一个对客观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始终。社会实践活动是永无止境的,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永无止境的,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解放思想也是永无止境的。新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新的思想观念与之相适应,要求有新的符合客观规律认识的新思想、新观念的指导。思想的解放又会极大地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又要求新的思想解放。整个社会实践发展的过程就是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良性互动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要勤于总结,善于总结,将成功的学习实践经验化为制度化的成果。特别是要注重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和机制,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模式。只有建立科学发展的模式,才能长期持久地产生科学发展的行为,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解放思想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不竭动力

解放思想既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具体的工作问题,有其特定的内涵。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解放思想,才能使解放思想不至于偏离正确轨道。

作为一个方法论问题,解放思想,就是要通过对思想的改造,突破既定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使思想认识更符合实际情况。正如邓小平同志认为,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作为一个工作问题,解放思想的内涵是具有时代性的。时代的不同,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不同,解放思想的内涵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的思想解放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这是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必须认识和把握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趋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这段重要论述,思想深邃,寓意深长,是我们科学把握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思想解放的科学内涵的重要指针。

具体而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解放思想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是突破理论局限。

马克思主义既是我党的指导理论,同时又是一种开放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前既没有“两个凡是”的禁锢,也没有姓“社”姓“资”和姓“公”姓“私”的束缚,应该着重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深入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切实解决“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通过理论上的创新,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二是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强调解放思想,主要是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从“两个凡是”中解脱出来,把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使全党全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主要是解决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和理论上关于姓“社”和姓“资”的争论和疑虑。当前,我们党再次强调解放思想,应该着眼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体制和机制上的不适应,特别是要解决在政治体制方面存在的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问题。善于总结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上层建筑方面存在的问题,善于面对、思考和解决在政党管理、政党运作、国家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站在政党政治、国家政治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层面上,来突破既定的体制和机制的束缚。三是摆脱既定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指的是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路径,是人的认识、观念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思维方式决定着人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思路与对策。比如,就广东的现实而言,如果从成绩入手看问题,我们就可能会躺在广东20多年来全国GDP总量第一位上沾沾自喜,既看不到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前进的动力。如果从问题入手看广东,我们就会发现广东与国外发达地区、与兄弟省份存在的巨大差距,就会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动力。要从纵向比较和自我改善、自我满足的封闭性的思想模式中走出来,树立开放的思维、横向的思维、竞争的思维。

四是重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

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作为道德领域的范畴,既是一定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的结果,又对前者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一旦我们在基本理论、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上大胆地解放思想,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就会发生根本性的突破。解放思想,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再囿于传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构建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这也是解放思想的应有之义。

作者简介

林盛根,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

猜你喜欢

解放思想主线科学发展观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例析初中生物学教学主线的设计策略
数字主线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拓宽思路 加强企业党员思想教育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解放思想,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如何搞好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