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体育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2009-06-01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思维

黄 珂

(陕西省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从实际出发,科学有效的启发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和探索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具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常用的启发教学方式有示范法、提问法、联想法、比较法和讨论法等。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维;创新

学校教育旨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征,其重点在创新。体育教学是一种较为直接的双向互动过程,其间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科学有效的诱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探索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正确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要领和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素质教育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应科学的着力进行启发式教学。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粗浅的认为可有以下几种方法以飨同行,以求共勉。

一、示范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第一信号系统的作用。要善于利用简单的教具或多媒体充分演示某一动作的技术要领或原理,以便生动直观地传授知识技能,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才能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投掷标枪、铁饼和推铅球的技术要领都强调“满弓形”用力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并不十分完全理解。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演示:用一细竹片弯成弓形将一块小石子弹出去,学生就会知道满弓形动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然后再提示学生与物理课学过的力学知识联系起来,就更加深了理解。同时,教师的示范动作必须正确无误,以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思维能力,得出正确的结论,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提问法

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外面干扰因素较多,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体育课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知识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充分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拓展第二信号系统功能。但是教师提的问题应紧密联系教材,问题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回答问题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比较简单的问题可随问随答,比较难的问题,可以在课中或下课前回答同时可以允许学生互相讨论研究。例如在上铅球课和标枪课时,可提问投掷铅球的出手角度为什么是40°~42°而不是45°?投掷标枪出手角度为什么是30°~35°而不是45°?让其考虑讨论研究到下课前或下次课时回答。课堂提问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建立正确动作概念,活跃课堂气氛,对教学效果起着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联想法

学生学习运动技术不仅是一个掌握运动技巧技能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积极思维认知事物的过程。如果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想象生动,那么他们理解和掌握运动技术也就比较容易。所以,教师必须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并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比喻,给学生提示所教的技术动作,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联想,以丰富感性认识,从而较快地理解技术动作要领,并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例如,在蹲踞式起跑时提示学生想一想压紧的弹簧弹起时一霎那间的情形,使学生产生思维联想,从而加深对起跑姿势的理解。又如在教高抬腿跑时,让学生想一想骑自行车上坡时的腿部动作;在教技巧前、后滚翻时,让学生想想滚动的圆球;在教双杠支撑摆动、单杠悬垂摆动时,让学生想想钟摆的摆动。如此等等都会使学生很自然地通过思维联想,得出技术动作的正确概念和要领,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四、比较法

人的认知常常从比较开始。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区别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例如,在纠正错误动作时,总是先看正确动作,再把正误二者加以比较,找出错误所在的原因,然后有目的地去练。反复对比能较容易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思维起着主导作用,通过正误对比、联想,才能找出动作的错误所在及其产生的原因,加以纠正,机械呆板、照猫画虎地去练只能是事倍功半。

五、讨论法

学生在学习了基本技能并经过练习自我体会后,可分为二人一组或多人一组进行相互讨论相互纠正动作,共同练习,发扬互帮互学精神,共同提高。教师依据教材要求引导同学们互相自我进行消化,这样会更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建立正确动作技术概念,较快形成动作定势,优化教学效果。

以上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一般在新授课时多采用演示、正确示范法和事物联想法,而在复习课时采用相互比较法、互相讨论法和提问法较好。

体育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性的创新思维、促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感知在意识的支配下能动地概括化、目的性地检索所涉知识信息,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策略,从而减少在学习中的失误,达到学习过程的最优化。所以,在教学中能动地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更能开拓学生智力、培养其体育意识及创新意识、发展其个性特点、提高其体育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从而更加完善了体育教学的职能,适应和符合现代教育之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肖紫来.学生主体性教学刍议[J].体育科学,2000.20.

[3]于建兰.高等体育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4).

[4]蔡福全.在教学中应加强启发诱导[J].中国学校体,1996.(6).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创新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