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人才资源管理区域化研究

2009-06-01熊卫平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区域化农村

(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是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应充分认识农村人才资源管理面临的难题,强化农村人才资源管理,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区域性合作开发,促进农村人才合理流动。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的区域性合作,努力实现农村人才资源区域性一体化开发。

关键词农村;人才资源管理;区域化

农村人才资源管理是提高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环节。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开展农村人才资源的获取、激励、开发、保持等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有助于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农村人才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农村人才资源管理的内涵

农村人才是指在农村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经营知识和劳动、管理技能,通过其创造性的工作,能够或已经对农村共同致富、发展市场经济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农村致富能手、农村基层干部、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民企业家、个体户和专业户、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技术革新能手、为工农业生产、生活服务的各种能工巧匠等都属于农村人才的范畴。

农村人才资源管理是人才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人才资源管理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农村人才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人才资源管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人才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对人才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才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二是对人才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2、我国农村人才资源管理现状与面临的困境

一是农村人才素质较低。二是农业专门人才严重缺乏。三是农村人才分布不均衡。四是农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五是农村人才培养和开发体制不健全。

在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诸如未完全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竞争和选拔机制;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不健全,人才合理流动渠道不畅,人才供求严重脱节;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价值得不到充分肯定,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仍然以不同方式存在着等问题。

二、农村人才资源管理方法

农村人才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选择、激励、开发、保持四大职能模块,并互为依托,其中选择人才是基础,激励和开发是关键,保持是保障。只有进行系统的农村人才资源管理才能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健康、持续的智力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1、科学地获取农村人才资源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强化农村人才资源管理,实现农村人才开发战略的新突破。“天才在人民中间是取之不尽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一个重要思想。

2、有效地激励和开发农村人才资源

激励和开发是人才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无论是增加人才资本,还是推动人才能力的有效释放,都离不开各种激励和开发支持。有效激励开发是发挥农村人才资源优势,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新农村的重要环节。

三、农村人才资源管理应实现区域化

1、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

第一,强化组织开发。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做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组织领导工作,把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要创新党管人才方式,充分发挥党对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组织职能,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提供有力支持和优良服务。要发挥党管人才优势,努力创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事业的良好环境。第二,强化培养开发。目前,我国农村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按照培养目的分为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按照收费情况分为收费培训、免费培训、政府部分买单、先培训后付费、民办公助等模式;按照培养主要特征分为“定单培训”、“两技多能”、“多种证书”等多种不同的人才培训模式等。基础教育、成人素质教育是培养农村人才的基础,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则是培养农村人才最直接、最现实的手段。收费培训是当前最常见的培养方式。免费培训主要是政府行为,在培训方式上坚持属地化、业余化、实用化、无偿化。政府部分买单是目前各地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也是最有可能被大规模采用的一种形式。当前创新农村人才培养模式要注意:培训内容要符合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推动智力回流,提高农村人才开发队伍质量;注重节约;把农村人才培养放在整个国家甚至世界这个大系统下进行分析认识,通盘考虑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实施。第三,强化投资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农村人才发展的重要瓶颈。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多年徘徊在2.5%—3%之间,远远低于许多发达国家水平甚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些公共教育经费大多是投向城市,农村人才教育和培训经费则少之更少。因此,应加强对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财力支持,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上来,不断增加对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盘活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资金,支持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事业。要突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资金扶贫,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扶贫资金能及时准确地投入到农村人才培养中去。第四,强化利用开发。人才的价值在于利用,同时,通过利用又能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利用和管理也是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农村人才的利用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因材施用,充分发挥农村人才的创造力。要完善农村人才保障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人才保障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健全农村人才档案,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同时,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区域性合作开发,促进农村人才合理流动。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的区域性合作,努力实现农村人才资源区域性一体化开发。

2、农村人才资源的保持

(1)农村对高级人才的保持。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处于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重要阶段,建设高素质留得住的基层实用人才队伍迫在眉睫。首先,应教育大学毕业生解放思想,更新择业、就业和创业观。其次部分乡镇党政干部要树立起人才意识,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再次,要完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激励措施,提高其待遇。

(2)农村本土人才的留用。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具有长期性,要突出重点,注意培养选拔农村优秀人才。一是把思想好、素质高、懂经济、会管理、能带领农民致富的农村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社两级领导班子中。二是把具有基层工作经验、成绩突出的农村优秀人才选拔到乡镇党委、政府任职。要拓宽渠道,努力为农村人才创造就业机会。要充分发挥部分专业技能突出的农村人才的带头作用,增强农村专业技术队伍的实力。引导农村人才到乡镇企业中就业,以促进乡镇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教育与研究的作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李超显,陈忠文.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方法探析[J].行政与法,2007,(3)66-68.

[3]蔡立安,柳夏.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有效供给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6).

[4]李萱.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7(1).

作者简介

熊卫平(1958-),湖南湘阴人,湖南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区域化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云南省水利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区域化研究
人民币区域化背景下的人民币可兑换策略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武昌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