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回归中国” 才能走向世界

2009-06-01

环球时报 2009-06-01
关键词:戏说走向世界儒家文化

王达三

在上个月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上,中国影片《孔子》片花亮相引起关注。就是同样一部影片,前一阵子曾在中国国内引发了能否“戏说”孔子的争议。与此同时,英国《独立报》等海外媒体却发表评论认为:拍摄电影《孔子》表明道德危机的中国正在重新向2500多年前的孔子寻求答案,而在国际影坛颇具影响的实力派影星周润发出演孔子,则表明中国还有意通过电影向世界推广孔子形象和儒家文化。不难看出,问题的实质根本就不是能否“戏说”孔子,而是应否“欢迎孔子回来”——包括“回归中国”和“走向世界”。

孔子早已走向世界。孔子的政治观、伦理观等是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17世纪德国人认为影响世界的有100个名人,孔子首推第一;伏尔泰将《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并称之为《孔子五幕伦理剧》,在巴黎公演时引起巨大轰动。“文革”期间中国批判孔子,不少欧洲汉学家感到疑惑甚至是不满。时至今日,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被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底线价值。就在前不久,英国教育大臣吉姆·奈特还表示要把孔子迎进英国的小学课堂,因为孔子重视文化、教育和家庭。

当然,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因此有些外国人怀疑中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等做法是在搞“文化渗透”,以至于国家汉办负责人不得不回应说:“孔子学院无意输出中国价值观,只想通过语言文化交流,增进中外相互了解和友谊。”然而,语言天然就是精神存在的家园,推广汉语必然提升中国价值观的世界影响力。所以,关键问题应该是:中国的或说孔子的价值观,对于人类文明究竟意味着什么?

可以肯定的是,孔子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导师之一,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纯而又纯”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任何文化都不是平行和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对话与彼此融合的关系。因此,诚如前不久牛津大学教授蒂莫西·加顿·阿什在《从中国儒学复兴看人类文明对话》一文中所说:“我们应该试着去了解孔子,正如我们了解柏拉图、耶稣、佛和达尔文一样。这不是文明之间的对话,而是文明内部的对话。正是人类文明使得我们比动物更高明。”

事实上,有些外国人之所以怀疑孔子学院搞“文化渗透”,根本原因在于不了解孔子思想和中国文化。众所周知,孔子主张“和而不同”,儒家文化又没有宰制性、人格化的神,所以不会带来“诸神之争”或“文明冲突”,相反完全可以作为人类交往和文明对话的价值底线——1993年召开的世界宗教大会,正是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确立为人类文明的基本法则之一。因此,化解种种猜忌的最好办法,恰恰应该是自信而又合乎情理地推广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作者是哲学博士,北京学者。)

猜你喜欢

戏说走向世界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戏说山姆
李明淑:助力中国原创童书走向世界
戏说老公
寻差异平争论 “戏说”牛顿第一定律
【大照片】越过海角的雪中天使
【大照片】上帝视角看枣庄
汉字戏说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意义
从课本例题走向世界名题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