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进党与大陆接触20年

2009-06-01

环球时报 2009-06-01
关键词:陈水扁台独民进党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 本报特约记者 袁忠海 本报记者 薛小乐

民进党籍公职人员掀起新一轮的“登陆热”。继高雄市长陈菊后,台南市长许添财也将在6月底赴厦门。其实早在民进党初创阶段,就有不少党内人士前往大陆,即便是“执政”时高层极力阻挠,仍有人赴大陆探路。而随着时代变迁,大陆对民进党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总结说,大陆对民进党经历了一个期待——失望——引导的过程。

早期把国民党看成共同敌人

据《中国时报》5月31日报道,早在上世纪70年代民进党还没有成立时,海外“独”派分子萧欣义和田弘茂就访问了北京。但在当时的台湾,去大陆还是一桩违法事件,而且萧田两人影响力较小,只是在学术界开始崭露头角,他们与大陆的接触并没有在“台独”阵营引发浪潮。

1986年9月民进党成立后不久,蒋经国开始推动“返乡探亲”运动,允许台湾人回大陆。民进党内随即掀起一股“返乡祭祖热”。1990年,时任桃园县长的吕秀莲率先到大陆寻亲祭祖。她曾富有感情地说,“我要喝一口故乡的井水,这叫饮水思源”。同一年,陈水扁老师、台湾大学教授李鸿禧登陆。他先后游览了故宫、长城等,后来又去了敦煌,玩得非常开心。据当时为李鸿禧拍照留念的摄影师描述,在长城下留影时,李鸿禧“表现出一颗炽热的中国心”。民进党的“政治明星”陈水扁也通过台南同乡牵线,在北京访问4天,游览了天安门、故宫和长城等著名景点,还在天安门和军事博物馆留影。在与大陆官员座谈时,陈水扁连大陆对台“动武”条件等问题都问了,却没有讲过一句“台独”。

在这3人之后,谢长廷、老牌“台独”分子蔡同荣和柯建铭等人都曾造访大陆。前民进党主席姚嘉文,老家在福建泉州,他曾带妻子一同回姚氏家庙祭祖,并当场捐款,名字至今还刻在捐献碑文上。台湾文化大学教授张世雄指出,由于当时国民党划出所谓“三合一敌人”,认为“中共、党外、台独”都是国民党的敌人,客观上造成了民进党与大陆的接触。《中国时报》5月31日的报道也认为,早期国共两党隔海分治,民进党人士纷纷登陆,是因为他们和共产党都主张“反封建,反独裁”,并有共同的敌人国民党。当然他们也希望了解大陆的情况,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

上台后“台面下交流不断”

上世纪末民进党势力逐渐壮大后,内部却产生了路线大辩论。当时主张“大胆西进”的党主席许信良和文宣部主任陈文茜等人认为,西进大陆是民进党更进一步发展的必要途径。但是以陈水扁为首的派系则抛出“强本渐进”,声称在闽南籍人口占台湾75%以上的情况下,民进党想要“执政”就必须获得闽南族群的大力支持,“宣扬台独”则是获得支持的“最廉价道路”。而要“宣扬台独”就不可能与大陆密切来往,甚至必须将大陆打成“敌人”。这场辩论的结果是民进党达成“强本西进”共识,看似没有否决“西进”,但随着许信良等人被逐出,民进党与大陆的隔阂越来越大。《联合晚报》5月31日的文章说,这项论述迄今仍影响民进党两岸政策,2001年通过的“开创台湾经济新局决议文”就一再强调以“台湾前途决议文”的精神,站稳“以台湾为主体”的立场。

2000年上台后,民进党开始给两岸交流设卡,就连“中国事务部”也遭到裁并。2000年夏,谢长廷打算以高雄市长的身份访问厦门,民进党内大多认为“能交流就是好事”,可该计划却受到了陈水扁的横加阻挠。“陆委会”以“与现行法令不符”为由,拒绝放行。2005年7月,眼看着国、亲、新三党先后访问大陆,并带回一连串利好消息,余政道、郭正亮和高志鹏等5名“立委”也打算到上海、江苏等地参访,却被陈水扁一句“两岸没什么好接触的”,硬生生挡了回去。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民进党与大陆的来往也没有中断。2003年1月,当时的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陈忠信和“立委”邱太三到大陆参加学术座谈会,与大陆学者就“两岸三通”和一个中国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被认为是两岸的一次“实质性接触”。此外,还有很多民进党“立委”或利用休假时间到大陆观光考察,或到大陆攻读学位。不过,这些都属于“台面下的交流”,民进党中央并不承认。

对民进党政策几经变化

2008年,云林县长苏治芬到北京推销水果,成为首位“登陆”的民进党籍县市长。今年5月,高雄市长陈菊登陆给绿营带来巨大冲击,迫使民进党开始思考大陆政策。香港《文汇报》认为,民进党人连续登陆,充分验证了“形势比人强”这句话,“侧着身子面对大陆,总比屁股对着大陆强”。《联合报》5月31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说,民进党面向北京前,“先要思考对中华民国的态度,即不能持续以屁股对着中华民国,而应将自己定位为中华民国的一环。这样民进党的两岸之路才会走得磊落而宽敞,反之如果试图甩开中华民国,这种关系的背后还是台独,甚至是为了升高台独地位”。文章认为,北京以笑脸迎人,是为了扩大两岸和缓的形势,但“台独”红线并未撤除。

《中国时报》认为,基于台湾政党轮替的现实,大陆已认识到除了国共交流外,与民进党的交往也势在必行,“国台办最近增设政党局,专责开展与台湾各党派的常态交往,预示着两岸红蓝绿政党的交往将更加密切”。王建民认为,这20年来,大陆对民进党的政策几经变化,早期有所期待,但随着陈水扁不断抛出“台独”论调,大陆逐渐失望,目前开始采取“搁置争议,积极交流”的策略,即对民进党的“台独”主张暂时搁置,同时积极邀请他们来大陆看一看,让其充分认识大陆,通过长期发展关系,来改变他们的立场,“以前我们对民进党人登陆的要求是放弃台独,现在则是提倡两岸和平”。不过,王建民也提醒说,民进党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台独”主张,只是在策略上进行了妥协和调整。▲

猜你喜欢

陈水扁台独民进党
“拒绝民进党”
日本民进党成立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陈水扁入狱满一年
民进党大腕北京破冰
陈水扁可能被释放
陈水扁儿子儿媳双双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