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纪行 如是我闻
2009-06-01任贤良
任贤良
朝鲜对于中国人而言,既有割不断的历史情愫,又像谜一样神秘莫测。
受朝鲜记协同盟邀请,我率领中国记协代表团一行4人访问了朝鲜。
享用朝鲜美食
从北京到平壤的距离,就如同从西安到北京,只有1个半小时的航程。但在北京机场登上唯一通达平壤的朝鲜民航客机时,还是让人大吃一惊:一架老式的苏制图154客机发出刺耳的轰鸣,机内的设施更显陈旧,同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宽大舒适、设施先进的波音和空客系列客机相比,的确令人“刮目”。而图154型飞机因安全性能和设备的落后,在国内和国际各大航线已“绝迹”。
随着飞机轰鸣着降落在朝鲜平壤首都机场,一行人提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让人不由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停机坪对面候机楼上悬挂着两幅巨大的金日成和金正日画像,笑容可掬,注视着来宾。在机场出关检查的,除了民航地勤人员外,更多的是军人。朝鲜记协同盟的官员领我们从另一个出口入关,不用排队,但必须将手机登记扣留,不得带入朝鲜国内。回国时再原物送还。此外,据说对携带专业相机也严加限制。好在我只带了一部尼康D40小型单反相机,因此得以顺利通关。
在平壤下榻的饭店,是朝鲜国内最好的“特级”饭店——平壤高丽饭店,一幢高140米,有45层,可容纳1000名客人的双塔组合式建筑。在随后的近两周时间里,就再也没有换过地方,无论是到板门店,还是到妙香山,无论多晚都要赶回来吃住,除了偶尔需在外面吃饭外,也都是自带食物。其间,我们也曾提出到大学食堂或市面上就餐(还没有提到去居民家里),但都被婉言谢绝或置之不理。
客观地讲,高丽饭店的饭菜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绝对没有传言中的吃不饱和很少有肉的窘况),大都为自助餐,荤素搭配,还可以要啤酒。朝鲜的“大同江”牌啤酒口感相当不错。白酒是一种类似日本清酒的烧酒,口味相当的淡,有一种兑水的感觉,度数也就二三十度。每餐都有朝鲜“国菜”之称的泡菜,酸辣咸甜都有,可口开胃。不比不知道,吃了朝鲜“正宗”泡菜才知道国内各种所谓朝韩料理的“泡菜”,其口味相差甚远。还有正宗的朝鲜凉面、狗肉,那也是绝对的“美味”。后来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同志在饭店旁边一家专门对外国人服务的餐厅宴请,更使得我们领略了朝鲜美食的真谛。尽管一餐平均每人60欧元,的确让人感觉“贵”了一点。顺便说一句,为了表达对美帝国主义的痛恨,朝鲜外汇兑换结算一般用欧元。不过美元也能用,特别是黑市上。而黑市和宫方的兑换价格相差巨大,据说黑市要上千朝元才能兑换一美元,而官方则一美元差不多只能兑换二百多朝元。一切都凭券证购买。
平壤的“三多三少”
在平壤访问期间,印象最突出的有“三多三少”。三多:一是参观瞻仰的人多;二是街上步行的人多;三是军人警察多,尤其是女交警多。三少:一是商店少,店里的货物少;二是街上车辆少;三是街头乞讨少,社会治安案件少。
在平壤的万景台,大城山革命烈士陵园,锦绣山纪念宫,三大革命展示馆,主体思想塔,建党纪念塔等标志性纪念地和展览馆到处都是排着长队等待参观的学生、军人、工人和农民等社会大众,你不能不为其秩序井然和透露出的虔诚所感动。在瞻仰锦绣山纪念宫时,一些从朝鲜偏远山区来的农民、学校教师哭得感天动地、哽咽欲绝。这不能不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平壤街道的宽敞和环境整洁是出了名的。这与其机动车辆较少,大部分市民以步行为主有很大关系。朝鲜是一个能源贫乏的国家,加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更加剧了能源的紧张,除了保障军队必需和公交车辆所用(极少看到出租车)外,机关和个人的交通大多就靠“自力更生”,乘“11路”(步行)来解决。而且在整个平壤,自行车也几乎看不到,据说旧影响城市形象。城市主要交通工具地铁、无轨电车和公交车因为不准点、车次少和排长队,人们更热衷于步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行色匆匆、面目凝重的行人。人们的穿着除节庆期间女士艳丽的民族服装外,大都是色调单一、颇显陈旧的制服(据说根据不同职业和级别,每一两年由国家配发一两套服装或布料),颜色以黑、灰、蓝为主。
在平壤和朝鲜各地,另一景观就是到处都是军人的身影。由于南北双方的对峙和恶劣的国际环境,朝鲜党和国家领导人金正日明确提出了“先军政治”的指导思想,把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当做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这个只有2000多万人口的小国,却有着100多万正规军人的庞大战争机器,这还不包括各类民兵预备役。军人在这个国家受到特别的重视和优待。而在平壤更为亮丽的一道风景是在各个路口指挥交通的英姿飒爽的女交警,个个身材高挑,面容姣好。在平壤,各个路口没有红绿灯,交通全靠这些女交警的人工指挥。多亏平壤车辆少,不拥堵,也才有了这些警花们一招一式的尽情“展演”,也成了外国游客到平壤必看的节目,让人大饱眼福。
而平壤的商店之少,和商店里的货物之少,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就在距高丽饭店不远处的站前百货商店,里面商品品种不仅稀少,而且样式陈旧。电视机还都是一二十年前的老样子,又厚又笨。不要说液晶、等离子,连背投、平板电视都看不到。没有开架式售货,都是隔着柜台买卖。大街小巷没有一家私人店铺,全都是国营的。在一家果品蔬菜零售店里,柜台上稀稀拉拉地摆着几个又蔫又小的水果,还有萝卜、土豆,售货员也是一副爱买不买的样子,足以反映出农副产品的短缺和经营上的僵化呆板。在专门针对外国人的外汇商店,我们进去时,里面还黑着灯,几个售货员正扎堆聊天,看到有客人来,才赶紧把灯打开,各站各位。总的感觉是,市面上的景象大致相当于我们30年前的景况。
与国营商业的冷落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由市场”。平壤市最大的自由市场里人声鼎沸,叫卖声不绝,各种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应有尽有(当然不少为我国江浙一带过来的货),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每个摊位面积不到3平米。交易的人流摩肩接踵,川流不息。人们在笑谈中交易,眼中放着光芒,声音中透着喜悦。因为即将离开朝鲜,加之我们一再要求,朝鲜记协同盟的同志格外开恩,带我们参观了这一“自由市场”,并且准许我们每人兑换10美元的零花钱购物。据朝鲜同志讲,在朝鲜农村,每个农户允许有30平方尺的“自留地”,农民可把从中收获的农副产品拿到集贸市场上出售或交换。就是这一点点“自由”所激发出的积极性和极大活力,从“自由市场”就可一目了然,可惜实在太少,整个平壤市都没有几家。国家对“自由市场”和农村的“自留地”,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还处在“试试看”的阶段。
至于平壤的社会治安之好,已为世人所共睹。在朝鲜的十多天里,没看到
过一起打架斗殴,也没看到一个流浪汉或乞丐,甚至没有大声的喧哗、嬉闹(除节庆有组织的庆祝活动),也没有随地吐痰。人们默默地上车排队。购物排队,参观排队,一切都显得秩序井然。但这种良好的秩序又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压抑。
可防核爆炸的平壤地铁
平壤的地铁始建于1968年,由苏联人帮助设计建造,1973年开始运行。平壤地铁由两条线组成,总长35公里,日均客流达40万人次,每3到5分钟一趟列车。平壤地铁最大的特点是深,最深处达地下120米,从地面乘电梯到站台需3分半钟,据说可防核爆炸。此外,地铁站也修得极为富丽堂皇。
陪同的朝鲜同志介绍说,朝鲜人每人乘坐地铁每次票价朝鲜币5元,相当于人民币0.3元。我们在主人陪同下,从地铁荣光站乘自动扶手电梯下到100多米的地下乘车。荣光站台上高大的穹顶下,一盏盏光芒四射的吊灯,如同焰火升腾。车站左右两壁各有近20米的镶嵌壁画。站台地面铺大理石,墙面镶马赛克。包括雕刻和大理石柱,都颇具俄罗斯风格。不过地铁的机车和车厢都显得较陈旧、简陋。
在平壤地铁建设中,中国也给予了技术和经济的援助,为此一度还影响了北京地铁建设的进度。地铁行驶很平稳,上下车的乘客秩序井然,远没有北京、上海的拥挤。只可惜还没坐够,只一站就下了车。
中国电视剧受欢迎
在朝鲜像“高丽”这样专门供外宾居住的特级饭店可以看到美国CNN,英国BBC,中国中央电视台第4频道,以及俄罗斯的一个频道。
而对朝鲜国内民众,平时只有一个电视频道在17:00至23:00播出,周末时才全天播放。电视节目主要是有关朝鲜领导入及党和国家的主旋律时政新闻。
从1981年起晚上8时播放电视剧,最初时间约20~30分钟,后来延长至1小时。除播朝鲜自制的一些电视剧外,也播俄罗斯和中国制作的电视剧,尤其是中国的电视剧受到空前的欢迎。
在我们访问期间,正热播中国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八路军》,此前刚播完《三国演义》。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电视剧每次播放都是万人空巷,一到晚上8点,商店关门,路人稀少,一家老小都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生怕错过一集。
陪同的朝鲜同志跟我们讲,每晚一集太不过瘾,进度太慢。特别想能一口气多看几集。
我想中国的电视剧之所以受到朝鲜观众的热捧,除了两国的历史有许多相似之处外,也跟朝鲜电视节目单调不无关系。
另外,朝鲜电视节目里没有任何广告。无论是专题节目、娱乐节目还是电视剧。从不插播广告,而是在节目与节目间播放伟大领袖金日成和金正日的名言,还经常播放歌颂伟大领袖金正日和反映“先军政治”的豪情万丈的革命歌曲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