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婚时代
2009-05-31何菲
何 菲
一个月内,身边一下子冒出四对婚姻破裂的怨偶。
他们的婚姻,最长的三年,最短的五个月。离婚理由几乎都是四个字:感情不和。
其中的一对,在去把红本本换成绿本本的前一夜,两人一反常态地早早回家,一起在厨房里包了30只馄饨,做了一顿颇有人情味道的散伙饭。
他们前一晚把肉菜洗好,切碎,加盐、味精和料酒,香喷喷的一大碗馅料炮制了两小时。第二天下班后回家包,肚子饿得半死,却坚持没说出去吃。
他们从未一起包过馄饨,一起下过厨,惟一的一次却做得相当美味。
他俩恋爱过,婚前创意无限,都曾把花哨的招数牢记。婚后日子越过越寡淡,有时为了调节口味,还会过过纪念日、生日、情人节、七夕,只是一遍遍做相同的事,两个人都不会成长。后来坐在夜晚的外滩,面对中国最美的江景,有人在桌旁拉小提琴,他们的心里也再无涟漪。
再后来,连日子都懒得过下去了。
那天,她提议,不如我们离婚吧?
这话似乎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立刻响应。
她问,散伙饭不如在家包馄饨吧。
他对这个温馨无比的计划感慨万千,差点流下泪来。
说好那晚的馄饨不能回锅,就像他们走到尽头的婚姻,再难吃也得吃下去。
于是两人包得相当精心。
亲爱的,今晚是你我的最后一夜,何必要那夸张的典礼,奢华的环境,证明我们曾经爱过?
吃完馄饨,两人一起静静地洗碗、洗锅。然后,两人用一块香皂洗手,用一方毛巾为对方擦干,心里如释重负。他们知道,两人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仪式,就像当初摆了五十桌酒,在台上说“我爱你,我愿意”那样美好,甘愿……
一年半的婚姻生涯,如此短命,毕竟不是他们出发时的初衷,也许有些爱情,本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小A新近买了一套房子,独自背负七千元月供,压力巨大,但她还是婉拒了新男友共同出资装修、还贷的美意。
小A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构筑起自己的家园,不靠婚姻,不靠任何人,然后安放下游走于这座城市多年的疲惫孤影。
她曾经有过一次历时一年的短暂婚姻。那时两人都大学毕业不久,本是合租一套房的房客,她住南屋,他住北屋,共用一间客厅。下雪的冬夜在一起用电火锅涮肥牛时擦出了火花,于是迅速走进婚姻。
婚后两人依旧分摊房租,只是从原先机械的一人一半,变为按薪水比例分摊。过着婚内AA制的生活。
尚可称新婚燕尔的两人很快因为琐事分道扬镳。
闪婚和闪离让小A的一切在一年后又重归原点。不同的是,她没法像学生时代一样依赖父母亲人,她必须独自面对未知的人生。
她想得明白,趁早结束不合适的婚姻,尽管被归零,但毕竟还年轻,有无限的机会和可能。婚姻虽然短,但实行AA制,在经济上几乎无得无失,如果以后再婚,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将会在她的新婚姻中分清。
总之,结婚的目的是为了让生活更幸福,而不是为了添麻烦。之所以离婚,是因为婚姻里出现的麻烦已经深深地困扰了她的生活。
小A说,如果她有机会再婚,一定要等着过金婚。
小B是一位七○后女子,从事广告创意工作。两年之内小B和三个男人,结婚七次,离婚六次。其中和A男“四结四离”;在与A男四次婚姻的间隙,又和C男“一结一离”;最后和B男“两结一离”,如今她和B男是夫妻。
就这样,“一女、两年、三男、六离、七结”,成就了小B的“数字化婚姻”。
速食流行的当下,“数字化婚姻”并不鲜见,婚姻的保鲜期开始急剧缩短。年轻人开始频繁地进出于围城内外。结婚证还没捂热就换成了離婚证,七年之痒正缩短为五年之痒、一年之痒、甚至一月之痒。近三分之一的八○后离婚夫妻婚龄不超过三年。新一波短婚现象就这样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在那些以“飘”著称的都市男女身上蔓延开去。他们身上太多的不安定因素使短婚成为可能,抑或是必然。
如今离婚手续更加简便、人性化。很多时候,一对男女结婚离婚甚至无需外人知晓。这些都市隐婚族从不在无名指上戴戒指,从不将自己的另一半带到自己的社交圈。他们说,我的婚姻状况与你无关。
“打离婚”、“闹离婚”、“鱼死网破”这类颇具血腥味道和时代烙印的词汇正在日益成为过去式,“平静离婚”、“快乐离婚”、“友好分手”等正在成为当下离婚情绪的主流。
短婚波其实并不新鲜,每次短婚波的出现,总反映了社会的某种变革。
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曾出现过两波“速婚”热,与短婚族相似,速婚族们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进入婚姻。当时的速婚族们,不少是为了分房、出国等能够改善生活的物质利益而委屈自己的幸福。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实现了物质目的后迅速离婚,也有不少人还是愿意凑合着过日子,直至今日。
要爱情还是要房子,在当时不少年轻人的心里,犹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多数人在物质上是清贫而窘迫的,房子或出国,是他们对于物质生活的最大想象。那个时代的福利分房制度把婚否看成取得排队分房资格的首要条件。结不结婚,有没有子女,不仅关系到分房的大小,甚至关系到有无资格参与分房。与面包相比,爱情变得次要,没有得到面包前,爱情又算什么!
可是,当房子到手了,婚姻双方的一致利益得到了实现时,却忽然发现对方原来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心里矛盾着:若是要离婚,房子算谁的?
在矛盾与踯躅中,坐在婚姻城墙上内外张望的速婚族们年华老去。
与过去速婚族目的不同的是,当下短婚族们快速进出围城,不是为了某种物质利益,仅仅为了善待自己。他们当中,有的是为了激情,有的是为了一种经历,更多的,是为了一种不明所以的情绪和目的……他们大多有着较高的学历,稳定的收入。与速婚族不同的是,他们无须为了某种物质目的而走入婚姻殿堂,为物质而结合是他们最嗤之以鼻的。他们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感觉。然而正是他们对待婚姻过于“精神化”的追求,决定了他们婚姻最终“短平快”的走向。
经过多年轮回,当下的都市男女又开始重新崇尚“一见钟情”所迸发出的激情火花,这也许根源于都市白领在繁忙工作之余所产生的无人怜惜、无可诉说的孤寂感和失落感。
他们从不排斥结婚,甚至对结婚非常期待,就像他们非常向往恋爱,在恋爱过程中百分之百投入一样。他们对待婚姻的动机十分单纯的,对象必须是让他们有感觉的,而且婚后注重生活格调,假日旅行、烛光晚餐一样也不会少。但这一切,仅仅发生在婚后的新鲜期内,当新鲜期一过,他们会觉得,人生中的一种经历自己已经体会过了,因此很少会将精力继续放在经营婚姻上,关注的目光转移到其他领域。彼此感觉耗尽,最终分道扬镳。
捉紧一点火花,他们结婚了。火花过去了,他们离婚了。
罗素说,婚姻绝非儿戏,是一种法律制度。在大多数社会里,它还是一种宗教制度。不过因为婚姻而拒绝来自他方的一切爱情,会使人减少感受性、同情心及与有价值的人接触的机会——这无疑在摧残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
对此,人们用离婚来保护那些人生最美好的东西。而且,在大大提速。
在婚姻越来越个人化的今天,当爱情之火已经熄灭,婚姻成为人的桎梏,那么结束婚姻就等于是对人的解放,即使结婚仅仅一天。
短婚的确不符合人们对“天长地久”、“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等传统婚姻憧憬的期待,但它的迅速蔓延也说明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社会和法律对离婚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方便。法律尚未规定多长时间的婚姻才可以离,还用得着我们去操心吗?
以一句很经济的话说,短婚显示了离婚成本的降低。低成本离婚具有双重效应:当一对男女感到婚姻已无可挽救,趁早解除肯定比拖泥带水好,低成本在这里产生了正向结果;如果婚姻还没有糟糕到无可救药,却因成本不高而说离就离,即时潇洒,离婚的低成本将产生反向结果,婚姻代价将因此飙升。
在经历第一次短暂的婚姻后,多数短婚族们在心智上会成熟、实际很多,如果没有小孩的负担,的确比较有利于第二次婚姻的成功。
婚姻需要激情,可是激情并非婚姻的全部。尽管貌合神离的婚姻凑合下去对人性是一种戕灭,但尊重人性也并不等于草率。一种持续多年,而且有过许多深切经历的伴侣生活,具有爱情初期所不具有的丰富内容,这种价值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所以,在决定走进围城前多一分理智,多一些思量,多一点责任感,多一点宽容,至少可以让婚姻的路走得长久些,也许真正有价值的幸福体验就存在于那些深切的经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