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BM:大块头与大智慧

2009-05-31李立杰

软件工程 2009年5期
关键词:智慧

李立杰

很多美国人认为IBM“智慧的地球”战略与上世纪末克林顿利用互联网革命把美国带出当时经济低谷的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认为这将是挽救危机、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作为新一轮IT技术革命,“智慧的地球”可能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奥巴马将有可能利用“智慧的地球”来刺激经济复苏,重演上世纪那一幕。IBM历来都是创造新概念的高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抛出一个新概念,前一个口号还没有结果下一个概念就已经启动了。

但这个“智慧的地球”又与以往有较大不同,“智慧”和“地球”两个概念似乎过于庞大、宏伟、玄机、虚化,这是不是“新瓶装旧酒”?这是IBM造出来的噱头,还是高度概括,体现大企业风范,真正符合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宏伟构想?

类似的概念与方案,惠普、SAP,甚至包括用友,均已在不同市场层次有所推进,但令人遗憾的是,尚无中国企业能独立撰写如此宏大的方案并主导市场。由于美元正陷入与“超主权货币”概念的争端而导致了事实上的大国意见分歧——市场经济是否仍受到有效监管?贸易保护在全球范围能否被约束?振兴措施是否真正做到施惠于大多数?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最终取决于美、中、欧三大经济体的多方妥协。G20会议虽然重启了多哈回合谈判,但对于那些非贸易企业、尤其是服务型企业而言,希望将更多地寄托在自救的基础上,创新无疑是必须努力的方向之一。

凌驾于经济之上的是永无终结的政治路径。IBM有能力实现它所想要的任何宏伟的部署,但是,决定其能否成功的关键,仍旧取决于它能否在全球政治与大国经济之间找到平衡点——如果说一个支点可以撬动整个地球,那么这个支点本身必须拥有可靠的智慧。

尽管将收购价格最高提到每股11美元,并已就此交易展开了旨在避免任何分歧的尽职调查,要约进程中的IBM收购谈判日前却因Sun临时发出的“终止排他性磋商”而搁浅。反垄断机构可能形成的监管压力并非这桩交易暂停的真实原因,Sun董事会没有任何理由接受该项折价收购,哪怕它的资产水平与10年前的峰值相比大跌了9成以上。此间不少分析师认为,立场冲突十分明显的两家企业很难以这种历史底价达成共赢性的协议。

早在去年第4季度,Sun投资部门高管便已接触了多家大型IT企业,有关并购的谈判均告失败,因此,IBM虽然确信Sun的许可证及合约中没有阻碍收购的内容,但也不认为有必要提出更高的收购价格,至少其硬件部门目前缺乏足够的溢价资格。

IBM或许是在为今年2月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框架进行内容铺垫,并渴望继续确保作为世界头号IT设计师的地位不受动摇。然而,即使最顶尖的技术专家也无法准确地描述出IBM与Sun系统融合的互补性(或加强性)具体体现在哪些领域——IBM过去从未、今后也很难真正在大型系统部署上取得对Sun的绝对优势,不断优化整合的效力将毋庸置疑地成为IBM未来战略的首选。

华尔街的精算师同样无法对Sun的协同能力做出准确估值。当然,这桩交易看起来仍然存在谈判余地,值得怀疑的是——IBM“智慧的地球”能否再续“On demand”的辉煌?

宗教般的救世

正被底特律汽车业巨头重组事项搞得心力交瘁的奥巴马并没有将“智慧的地球”带到G20峰会。毕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曾经被赋予美好愿景的全球化,这个拥有全球85%生产力的20国集团需要讨论更为庞大而长远的经济振兴课题。

有专家指出,IBM“智慧的地球”在核心内容上其实与电子商务、随需应变、云计算等概念并没有本质区别。其定位存在“高大全”之嫌,产业整合难度大,很可能不具备操作性——这同样是业内人士至少眼下不看好它的原因,人们认为该概念被借以掩饰经济危机下的市场颓势,甚至不排除IBM提出该战略仅属空想乌托邦,为的是分享中国政府4万亿元庞大投资,以及美国政府的去市场化救市计划。

当IBM于2月24日抛出“商业世界将迅速变得更小更平”的理念,似乎让人们又回想起了8年前的那个懵懂了全球的蓝色智囊团——差一点误以为其将主营转向投行。

“智慧的地球”是针对电力、食品、水资源、交通和医疗等行业的解决方案,客户定位为出台经济振兴方案的各国政府,以及在经济寒冬下寻求变革的企业。而在美国本土,该战略被视为与互联网革命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有许多人认为这将是挽救危机、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智慧的地球”完全有可能被奥巴马政府提升为国家战略——IBM历来都是创造新概念的高手。

与以往任何商业概念有较大不同的是,IBM首次将两个务虚的名词建立在充满想象空间的宏伟构造之上,无论是作为噱头还是理念,也无论能否赢得某种政治背书,是否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都将直接决定“智慧的地球”面向下一个十年的存在价值。

按照IBM的阐述,“智慧的地球”战略的主要内容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全球“智慧”状态,最终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

概念的提出只是第一步,IBM试图推出其各种“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慧能源系统、智慧金融和保险系统、智慧交通系统、智慧零售系统、智慧食品系统、智慧医疗保健系统等应用集成——精细和动态的生产与生活管理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以应对潜在和正在发生的经济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问题。“智慧的地球”首先对美国充满着诱惑,该概念不仅能够为美国人创造就业机会,而且能够将投资用在开发多种能源、安全的道路交通、更好的医疗卫生和现代教育方面,其在新兴技术方面的延伸投入将是国民社会长期发展和繁荣的基础。

比这更诱人的是,该理念一旦赢得全球更广泛的认同,完全有可能在后危机时代催生一个更协同、更进取的世界。IBM离一位IT牧师的角色仅一指之遥,它离整个世界仿佛也是仅隔一层纸。不过,这层薄纸真的那么容易穿透吗?

美利坚式彷徨

美国人充当“救世主”的英雄情结从未消失过,但IBM引领全球经济新一轮颠覆性革命的尝试,很可能因缺乏经验而变得踯躅难行。

奥巴马的总统班底曾经请IBM对此制定详细的计划,而研究显示,仅在智能电网、智慧医疗和智慧宽带这三个领域,就能吸引300亿美元投资,并创造近100万个就业机会。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和桥梁、高速公路这样的传统基础设施相比,信息基础设施的经济和社会乘数效应更为巨大。在总统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一次圆桌会议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了“智慧的地球”概念。

已经有不少业界人士认可该想法,而IBM还作出承诺——“智慧的地球”能够带来中长期效益,对于中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具有重大意义。

IBM不失时机地表示,中国政府正在进行中的大规模基础建设如果植入“智慧”理念的话,短期内就能借助一个成熟的智慧系统平台促进经济和就业。在以美国经济为蓝本的一项描述中,IBM为此提供了可预期的数字模型。

例1:每年100亿美元在智能电网上的刺激性投资将创造约25万就业岗位,这些岗位集中在电网数字化和相关行业,如替代性能源和替代性汽车。通过创造可输出的技能、资源和技术,这项投资将带来新的产业创新;

例2:投资电子病历将刺激整个医疗系统的整合和效率提升。这一举措将诊断、药物发明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与保险公司、员工、患者和社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系统。医疗研究将拥有更多的可靠信息,变得更加智能;医疗工作者也将能够制定更加先进的、为每个人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100亿美元的刺激性投资将创造出超过20万个直接或间接的工作岗位,并大大推动医疗成本的降低。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IBM仅仅从技术层面提供了一种参考模式,而且不排除其融入了很多营销层面的考量,它不太可能真正被上升到国家应用的高度——无论如何,基础设施的投资才是财政需要优先采取的措施,即使该措施不一定是所有方案中最有效的,但却可以保证事情以大家都看得懂的方式发展。

财政历来的重任被定义为帮助政府提高民众就业率、推动经济增长,创新并非财政所要考虑的重点——毕竟,政策的变动及其效力的体现需要比产业革新漫长得多的周期。奥巴马政府当然会将其作为一项尝试,但政策面看起来还难以消除犹豫的倾向。

再度转身之虞

继云计算吸引全球IT业,IBM再次抛出“智慧的地球”概念,虽然不乏赞誉,却也引来无数怀疑——IBM能塑造怎样的开局,将是人们不得不表示谨慎态度的重点。

有意思的是,IBM甚至一早便将如何打动客户的方式都考虑好了——我们是想要一个普通机场,还是一个智慧机场?一个普通银行,还是一个智慧银行?一条普通高速公路,还是一条智慧高速公路?一个普通供应链,还是一个智慧供应链?一个普通城市,还是一个智慧城市?如假包换的终极命题是:一个普通的人,还是一个智慧的人……

以IBM过去提出的e-business和随需应变等概念而论,务实的成分居多,并且在基础和创新应用层面达成了广泛的支持,全球IT主流供应商几乎均对这样的部署框架表达了良好的协同意愿,乃至于IBM自身也成为部署的一个模块——除了Cisco在开放互联体系中取得过如此地位,IBM对IT的推动作用是史无前例的,并且希望通过将下一代IT技术应用在各行各业中,以应对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恶化。

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在IBM论坛2009上称,当“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整合之后,人类离智慧状态其实并不遥远。眼下,从最初兴奋中恢复平静的专业人士发现,IBM其实更希望此次在全球推出的“智慧的地球”战略能够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作为全球最坚挺的货币,以人民币计价的业务必然是IBM在重新组合业务线之后首要争取的目标。

争议的原因是它想要改变世界运转的方式——即开发、制造、运输和销售实体商品的支持系统和流程——从人和金钱到石油、水和运动的电子等所有的一切以及数十亿人的工作和生活。在概念发布现场就有参会者当场质疑了“智慧的地球”的性质:难道它不就是通常说的“电子化”或者“信息化”吗?毕竟,像电子标签、全球定位、云计算等都已大规模开展,IBM所做的只是将它们重新包装了一下,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销售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在内的现有整体解决方案。钱大群被迫对此回应称,IBM的确是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出发提出的全新理念,不是“新瓶装旧酒”。

有投研机构分析师认为,“智慧的地球”的核心就是IT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除了IBM所作的定义,惠普和SAP这样的企业也在做——就跟卖咖啡一个道理,雀巢和星巴克各有各的卖法。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有意见认为,概念并不重要,现在中国的城市高架桥和高速公路都有传感器和摄像头,连一些养殖场的喂料机上都已经用上了传感器,最终还是要回到解决方案的层面,这就需要硬件和服务的综合能力——它也是IBM领先市场的核心元素。

用友、腾讯等国内IT企业则认为,这种概念的转变,预示着IBM新一轮具有颠覆性的产业转型的开始,也意味着IBM将告别长期以来积淀的“企业级商业机器”的公司形象,转变为一家关注“企业、环境、地球与人”的新型公司。历史上,IBM有过两次质的跨越:从专注硬件转向“软件+硬件”,从“软件+硬件”转变成“软件+硬件+服务”。今后,IBM将与全球非IT产业进行更多整合,成为一家关注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服务型公司。

“智慧的地球”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实现数字化互联的现实,人类将最大化地利用信息资源,获得前所未有的能力和洞察力。对此提出严峻挑战的唯一课题是:IBM如何为该整合解决方案设计现实接口。

如何接入现实?

按照现有的描述,“智慧的地球”战略推进需要解决四个问题:第一,面对无数个信息孤岛式的爆炸性数据增长,需要获得崭新的智能和洞察以做出明智的决策;第二,开发和设计新的业务和流程需求,实现在灵活和动态流程支持下的聪明运营;第三,建立一种可以降低成本、具有智能化和安全特性、与当前业务环境同样灵活、动态的基础设施;第四,采取行动解决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

然而,当前的危机困扰下,企业需要的是盘活资金、缩减成本、提升生产率、吸引消费者以及开拓新市场,“智慧的地球”首先面临与现实需求接驳的审视。

当然,2009年的IBM将会引进更多资源,让服务团队的架构更贴近客户,并将加速推行跨部门整合。目前,IBM已开发了8项整合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包括信息决策运作解决方案、信息架构解决方案和虚拟统合解决方案等。同时,IBM将重点加强中国面向全球服务和研发的能力,作为对其全球业务增长的核心驱动。与此同时,投资研究和创新工作得以继续推进——行业解决方案中心的建立不妨看成是IBM为行业提供的最前沿注解。

美国正经历着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其全球经济引擎的角色注定了这种窘迫的境况不允许长期存在。IBM的这个新概念的确为美国创造了不同的选择机会,不过,任何项目的开展不应仅仅为着单纯的目的——与其激发原有经济活力,不如进行经济转型。

美国智库其实早已为此做出了精准的表述:智能化是当今全球所有运营方式的基础,智慧基础架构正是目前创造新就业岗位、刺激经济增长的最佳途径,许多最重要的资产都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美国之所以是美国,原因几乎是唯一的:就在于它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即将过去,在当前全球宽带普及率排行榜上,美国这个发明了因特网的国家只排在了第12位,平均宽带速度仅排在第15位——这种状况是不可接受和难以理解的。

奥巴马频繁地与全球各国政府首脑会面,他认为高瞻远瞩的国家、企业和机构将充分借用屈指可数的机会,全面思考他们核心的基础设施服务。

美国会不会放眼未来,进行这种影响深远、并非可有可无的投资——很大程度上正是取决于IBM这样的超级企业能否尝试建立并贯彻执行创新的理念,不仅仅是为了美国,全世界都需要建造一个更加智慧的未来。

不容乐观的现实表明,即使在互联网已经超常规发展的中国,能够为该理念提供坚实支撑的基础也并不那么令人放心。这绝非单纯的技术问题、设施问题或人力资源问题,它更像是一种对未来环境的整体诉求——除了振兴市场的协作氛围,还需有容乃大的政策空间。不难判断,抛开某些概念不谈,将“智慧的地球”接入现实环境——这件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要知道,IBM的工程师也没有真正搞明白什么是“智慧”。

智慧能否落地中国?

进一步的疑虑来自与国家战略相关的高层——如同粮食战略,在做出宏伟规划后,许多国有粮库居然成了外资控股,问题延伸到其他行业,下一步将出现何种状况呢?

“智慧的地球”真能够为中国带来和谐美好的前景吗?战略不应该由我们自己定吗?大批中国企业无法渗透到由美国主导的全球政经核心体系,数十年来基本上复制着加工者或搬运工的故事。需要认真思考的是:无论美国企业还是美国政府,在推行某种新战略的时候,中国政府和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应对?正如面对多年来存在的汇率问题和外储问题。

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人民币贷款继续保持高增态势,且创下了新增贷款1.89万亿元的天量记录,整个第一季度的信贷支出4.58万亿元,超过以往全年新增贷款金额,并已经占到2009年度指标的90%——如果将财政部的减税计划合并考虑,今年剩下的3个季度,实际留给政府刺激经济的操作空间已经非常狭小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此表达的看法,主要是针对当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的巨大困难,政府必须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保障前提,而后续的问题将按照轻重程度逐步予以解决。

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等海外媒体则普遍认为,外部需求减少是中国经济当前真正面临的威胁——出口下降幅度比较大,必然影响出口企业、外向型工业和外向型地区,并持续造成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压力增大。国内一些知名财经媒体同样表达了对“以内需拉动经济”的不完全信任,而国际金融危机是否见底尚未确证,很难说中国经济一定能够率先摆脱危机。

中国管不了世界,但中国也离不开世界——温家宝总理认为,中国要做的是尽最大努力把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据悉,继2008年11月份正式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后,中国政府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很可能即将推出。

大多数人确信该新的振兴计划将偏重于民生和消费,其中,医药、农业、新能源、房地产、银行、电器、汽车、纺织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将因此受益更大。而此前的未来2年中国投资计划全景则主要涉及基建、教育、环保、住房及社会保障等领域,二者相加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全部。经历了漫长的一年熊途的证券市场因此大受鼓舞,一举收复了之前1/3的失地,截止目前仍没有停止上行的步伐。一度陷入僵局的实体经济似乎也受到了提振,房地产和加工厂的新近统计报告均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佐证。

在太平洋的另一端,美国政府推出了与中国同步的振兴计划,并且有充分迹象表明,政府经济刺激政策和援助努力正在发生作用。

随着存货周期开始回到正常水平,美国经济将在今后几个月内止跌回升。银行业的超预期表现、新申请失业数据的下降、贸易赤字的改善以及零售商销售额预期将稳定等等,使得包括奥巴马在内的美国人相信,经济已经曙光初现。虽然不排除短期的反复,眼下最乐观的判断是在今年9月份(即第4季度开始),宏观经济开始恢复增长。

同样,奥巴马也提出了新一轮的经济振兴计划,其投资规模差不多要高出现有基础一倍以上,并且欧盟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与中美采取协同措施。欧洲央行已将利率降至历史最低点,考虑到美国实际利率已为0,而中国也没有放弃进一步降息的计划,全球流动性从未迎来如此宽松和一致的环境。

因此,无论在推进“智慧的地球”部署中选择怎样的方式和路径,IBM在全球以及在中国都将享受到史无前例的包容。但正如前文提到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无疑都需要学习并吸收智慧,只不过,这种智慧未必一定是IBM的——即使它同样不一定是源自中国,但它必须是能够在中国落地并有着足够安全保障的: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务虚,到当前的务实,中国已经学会了很多,并且正在逐步将这种学习应用到真正的创新中去。

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我们则相信:智慧早已在中国。假如“智慧的地球”在未来真实出现,IBM也可以成为中国智慧的一部分——融合,本就是IT的大智慧。

延伸阅读1

IBM论坛2009

2009年2月24日,主题为“共创一个智慧的地球”的“IBM论坛2009”揭幕,众多专家学者针对当今国际经济形势,围绕中国企业的机遇与挑战,从新锐洞察、智慧运作、动态架构和绿色未来等几个方面研究分享建设“智慧的地球”的具体路径。百年一遇的危机重创下,整个中国和世界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世界需要全新的起点,从“智慧的中国”到“智慧的地球”,或许距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 世界的智慧

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日益加剧的能源问题,全球整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影响着所有人。面对这些挑战,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在积极探讨应对之策,贡献各自的智慧。凭借对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洞察以及领先的科技力量,IBM正力求将智慧融入世界运转的各个方面,以创建一个更智慧的地球。

◆ 3大科技动力

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何系统都可以实现数字量化和互联的事实,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做出更加智慧的判断和处理。

首先,各种创新的感应科技开始被嵌入各种物体和设施中,从而令物质世界被极大程度地数据化;第二,随着网络的高度发达,人、数据和各种事物都将以不同方式联入网络;第三,先进的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则可以对这些堆积如山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将生硬的数据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洞察,并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行动决策。

延伸阅读2

“智慧”的IBM诠释

◆ 感性理念

经济可行的智能技术将被应用到几乎所有的行业并用于各种产品,催生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无论自然体系,还是行业系统或者企业,甚至人类本身,都将更紧密地相互关联整合,形成各种各样的智慧系统。

你将会了解到摆在餐桌上的食物来自哪块土地、运输过程中经过了哪些环节;你可以随时了解城市的交通状况、从而及时调整出行路线;去医院看病时,无需再排长队、奔波于各个窗口之间;厨房里的自来水也可以放心饮用,因为你知道水的整个输送过程都在被严密监测着……建设“智慧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诉求,不论是企业、政府、学界还是个人,都希望获得新洞察,都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家都希望能够聪明地运作,将整个社会生活建立在灵活而动态的基础设施之上。

建设“智慧的地球”,能够让世界更加美好。

◆ 5大特征

IBM公司董事长、总裁兼CEO彭明盛认为,“智慧的地球”占有10亿个晶体管,各种各样的感应科技开始被嵌入到汽车、家电等设备以及公路、水利电力等设施中。2011年全球将拥有20亿个互联网用户、40亿个移动电话用户——信息技术将深刻地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人们可以应用大规模计算机集群以及云计算技术去加工、建模、预测和分析海量数据,以获得前所未有的洞察力,从而更快、更好地决策。智慧的交通、智慧的电网、智慧的医疗等随之而来——IBM不仅将其作为企业战略,更认为它是解决当下很多问题的系统方法论。

作为“智慧的地球”战略中的任一个子系统,每个人、公司、组织、城市、国家、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都能实现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获得更智能的洞察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正在形成统一的智慧全球基础设施,可以将它视为一个日益整合的、由无数系统构成的全球性系统,包含60亿人、成千上万个应用、1万亿个设备和每天100万亿次的交互。

这些智慧的系统应该具有5个特征:跨越完全不同行业的全部系统的集成和管理;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模式的下一代分析;资源和能源的优化;可灵活地支持新流程、业务模式和应用的智慧IT基础设施;超越防火墙的全球一体化协作。

延伸阅读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观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邓寿鹏认为“智慧的地球”炒作成分居多,该概念从目前的描述来看还不是很清楚。

因为IBM拥有强大的软硬件技术资源,提出“智慧的地球”可以更好地向市场推广其资源。其实,在“数字地球”快速发展,并为人们提供免费服务的当前,“智慧的地球”究竟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并无明确预期——这是需要更清晰定义的。与此同时,对于任何刚刚导入的商业新概念,政府和企业都不应成为首个买单者——即使IBM“智慧的地球”理念可能弥补了中国IT服务业的某些空白,而事实上这一点暂时还不那么确定。

客观地讲,IBM这个理念在中国的推行极大可能会遇到障碍。一方面,国内的大企业有较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没必要去委托IBM这样的国外公司,毕竟还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政府是否会来买单也得打个问号,它的营销概念成分居多,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应该保持足够的谨慎。

猜你喜欢

智慧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2)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