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年潮人潮事

2009-05-31翁建平

中学生天地(A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张海迪汪国真

翁建平

真正的“潮人”,并不是穿着举止时尚的人,而是引领潮流、影响一代年轻人的人物;真正的“潮事”,并不是许多人争相去做的事,而是真正能震撼你内心、改变你人生的事。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新中国这六十年来,在每个时期都有哪些“潮人”与“潮事”。

50年代

【保尔·柯察金】

他是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苦难童年、战争烽火锤炼了他的意志,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后,他仍坚持小说创作。

无数中国青年把保尔的名言抄在本子里,写在日记簿的扉页上,在作文和发言稿中反复引用——“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而保尔手握铁锨、头戴布琼尼军帽、大衣被风吹起的样子也成为那个时代无数年轻人心中最“酷”的形象。

【容国团】

1959年4月,年轻的容国团在匈牙利世乒赛上勇夺男单冠军。即将“年满10岁”的新中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世界冠军。举国欢腾之余,一时间出现了5000万人挥拍上阵打乒乓的热闹场景,神州大地随处可见乒乓球台,有正规的球桌,更多的是用木板或水泥自制的,课桌中间摆两块砖头搁一根木棒也成了临时的“战场”……自此,乒乓球开始成为“国球”。

容国团的一句话“人生能有几回搏”也成为了著名的励志名言。

60年代

【雷锋】

雷锋吃尽了旧社会的苦,于是,他对新中国、新社会充满感激。在他短暂的22岁生命里,几乎做了那个时代所有最“时髦”的事:第一批加入少先队员,主动回乡当“知识农民”,当拖拉机手,做炼钢工人,参军入伍。他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把帮助别人当做自己的快乐。然后,他成了新一代中国人的“全民偶像”。

人们曾赋予雷锋精神种种含义,直到现在仍有人在发掘新的意义。然而,在更多人心目中,雷锋精神很简单——“做好事”。简单,但是深入人心。

【广阔天地】

1960年,随着《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一只燕子”飞进了许多年轻人的心里。这个叫邢燕子的天津女孩初中毕业后没有留在城里,而是回到老家务农。她立志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办起了幼儿园,还组织村里的女青年成立了“燕子突击队”,帮助乡亲们度过荒年。以邢燕子为榜样,许许多多城市青年响应号召,自愿来到农村、边疆,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抱着“改天换地”的理想,开路修渠,垦荒种地,教书育人……那些真诚的信念以及青春的激情,是值得久久铭记的。

70年代

【陈景润】

1978年,刚结束十年“文革”浩劫的中国百废待兴。一篇叫做《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让数学家陈景润的名字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陈景润在简陋的斗室中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个难题,摘取了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一贡献和成就振奋和感动了无数国人;而他因为钻研数学太投入以至走路时撞到电线杆(甚至还向电线杆赔礼道歉)的轶事也长久被人津津乐道。从那时起,“当科学家”成了许多孩子的理想,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成了最流行的话。

同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诗人郭沫若热情地宣布: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80年代

【张海迪】

张海迪5岁时起高位截瘫,胸部以下都失去了知觉,但她不甘命运的摆布,学医救人、学英语做翻译、画油画、写小说、唱歌、读硕士……无数青年人从报纸上、从小小的黑白电视机里认识了这位意志坚定、笑容灿烂、头脑聪慧的残疾姑娘,记住了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的美丽勇士,在面对逆境、挫折、迷惘等人生苦恼时,“想想张海迪”成为对自己最大的激励和鼓舞。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引发“排球热”的,实际上是中国男排。1981年3月20日,中国男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一场关键战役中,在先输两局的情况下,顽强地战胜了韩国队。激动万分的北大学子连夜在校园里举行火炬游行,喊出了“中国万岁”、“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之后,中国女排创造了更大的辉煌,从1981年到1988年,连续五次夺得了排球世界杯、奥运会和世锦赛的冠军,主教练袁伟民、“铁榔头”郎平、“神二传”孙晋芳、“天安门城墙”周晓兰……成为亿万人敬仰的时代英雄。

当中国人打开国门、陡然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巨大差距而变得失落彷徨时,女排的奋力拼搏和辉煌成就,给了我们信心和决心。“振兴中华”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90年代

【年轻的潮】

对许多当年的中学生而言,上世纪90年代是在一场席卷全国的“汪国真热”中开始的。1990年,诗人汪国真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那些清新、浅显又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在无数中学生中流传:“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感谢》);“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更何况/我们要浪迹天涯”(《致友人》);“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热爱生命》)……

1990年,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轰动全国。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校园青春剧,它对中学生活真实而梦幻般的描绘,唤起了无数少男少女强烈的共鸣。与此同时,来自海峡对岸、由三个高中男生组成的“小虎队”成为无可替代的青春偶像,他们用年轻无敌的歌声代言了那个时代。1994年,老狼、高晓松等一批大学生以《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作品引发了一场“校园民谣运动”。1998年,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举办,参赛中学生的笔下文字让所有人耳目一新,那届比赛的获奖者中包括韩寒、张悦然等,“80后作家群”从此异军突起……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风起潮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出国潮,“下海”热,互联网时代悄然到来……但是令所有在此时走过青春的人最难忘的,也许恰如汪国真那本诗集的名字——年轻的潮。

2000-2009

谁能代表这新世纪的头十年?这真让我们犯难。

是豪言“谁说黄种人不行”的刘翔?是叱咤NBA的中国巨人姚明?是带着民族梦想一飞冲天的杨利伟?是搜狐的张朝阳、腾讯的马化腾、百度的李彦宏、阿里巴巴的马云?是“哼哼哈嘿”演绎“中国风”的周杰伦?是一夜间光彩耀人的“超女”“快男”?是在贫困山区坚持支教、感动了无数中国人、带动无数志愿者奔赴山区的大学生徐本禹?是以金晶和众多奥运志愿者为代表的“鸟巢一代”?还是……

我想,把所有这些加在一起,也无法完整地勾勒出新世纪中国潮流的模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潮人”,每个人都有推动潮流的力量,我们就这样带着多姿多彩的表情,走向令世界惊叹的“中国世纪”。

猜你喜欢

张海迪汪国真
雨的随想
江 南
张海迪的读书故事
跨越自己
张海迪:在婚姻里诗意漫步33年
张海迪:在婚姻里诗意漫步33年
名人读《意林》汪国真
共青团中央宣传关于深入学习张海迪,开展“当代青年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讨论的通知
书讯
向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同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