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
2009-05-31沈萍
沈 萍
摘要: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认为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是造成学生所学与实际需求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树立科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观、改革计算机教育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等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186-02
1研究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发[2004]1号文)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确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需求原则,以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如何准确把握人才市场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型的实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当今,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因此高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才能胜任以后职业的需要,这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挑战,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从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的选择、师资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势必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因此,深层次地改革计算机基础教育势在必行。
2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对各行业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渗透和发展,各种专业化、行业化的应用软件不断诞生和变化,人们已经难以对计算机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无法对无数计算机应用软件都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应用,在我国,随着计算机进一步普及,计算机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虽然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如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使许多人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依然显得滞后,特别是高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与社会的需求有相当的差距。现在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实习实训场所的欠缺,造成了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不恰当,偏重理论
重理论,轻实践是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为2:1,理论讲得过多,学生实践较少,学生不能对理论进行较好地理解从而掌握它;经调查显示,90%高职生对老师讲授的枯燥乏味又深奥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而且有些理论与他们的专业根本不相干,完全没必要去掌握过多的理论知识,学生对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更感兴趣,但是实践的课时偏少,学生动手较少,难以很好地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结果是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理论与实践均达不到社会的需求。
2.1.2教育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
一方面,教学的内容多而杂,側重于知识点的全面系统,而忽视了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授及知识的实用性,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与社会需求不相符。教学内容多而杂,课时量有限,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势必加快进度,学生学习的门类繁多,学习任务重,难以消化吸收并掌握,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教育要面向市场,教育内容也要不断更新,精选案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材更新的速度远远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学校所用教材一经采用,往往几年没有更新,因而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2产生问题的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素质、学生素质等各个方面。
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理论课优于实践课,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不科学较随意,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开设一些与专业不相关的课程。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不应该只注重课程的丰富程度,而忽视课程是否适用并服务于本专业。高职学生普遍反感纯理论课程,枯燥乏味又不实用,因此,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以及与专业结合的紧密度,应该是课程设置的标尺,重视理论教材的选择与编写,忽视实践课教材的选择与编写,有些课程甚至根本就没有实践教材或实践条件,这样“纸上谈兵”式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学生完全靠想象来完成学习,不能通过实践来更好地体会和理解,效果当然很差了。如:计算机基础中的关于计算机软硬件的组成及计算机的组装维护,仅通过理论讲授机箱内的CPU、内存条、硬盘等,学生仍很陌生,但如果通过具体实物进行教学以及师生共同演练,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增。学习的效果会好得多,因此,通过实践课和实践环节,才能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采用实例教学、项目式教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充分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与优势。
教师队伍素质也是造成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在:第一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在现有的高职计算机教师队伍中,符合高职教育层次特征的师资梯队还没有形成,纯理论教学的教师多,有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少,4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少,年轻教师多;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少,中低级职称的教师多,第二是教师队伍自身素质有待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也迫切需要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必须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非常熟练指导技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有的青年教师缺乏授课经验,极少数教师缺乏勤奋工作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同时,学生基础差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高职学校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从而导致理解知识能力薄弱,学习效果差。另外,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高职以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差。
3应对措施
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特别是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的机构或部门应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选择、实验环境、师资队伍建设等诸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这需要我们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观念,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承、轻创新;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致使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果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从市场需求出发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那么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