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羊绒产业集群发展动力研究及公共政策分析
2009-05-31高英华
高英华
随着产业集群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本文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为基础,着重探析了清河县羊绒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并从公共政策角度,研究了在加快发展区域产业集群过程中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其相关问题,强调了政府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要十分注意政府的角色定位,要立足于弥补市场失灵和制度失效,制定和实施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政策。
一、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
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和国家获得竞争优势,他于1990年提出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他认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大量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按照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换句话说,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业化的制度和协会。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把产业集群的概念扩展到了国家层面,并运用钻石理论和集群方法来分析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瑞典、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某些产业的竞争优势。
波特认为,一国的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决定了该国的竞争优势。创新机制来源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其中宏观竞争机制又主要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撑产业状况、企业的竞争条件)和两个辅助因素(政府、机遇)。在讨论生产要素时,波特专门区分了基本要素(先天拥有或不需要太大代价便能得到的要素,如自然资源)和推进要素(通过长期投资或培育才能够创造出来的要素,如人力资源、知识和能力)。他认为,推进要素比基本要素更重要,在特定条件下,一国某些基本要素上的劣势反而能刺激创新。波特主张政府应当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催化和激发企业创造欲的作用。他既反对“干预主义”,同时又反对“自由放任主义”。认为政府政策成功的要旨是为企业创造一个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他提出摒弃政府对国内少数几个企业提供特惠扶持其成长的政策,鼓励国内企业的竞争。波特认为,政府在提高国家竞争优势中应起一种催化和激发企业创造欲的作用。政府政策成功的关键既不是越俎代庖,也不是无所作为,而在于为企业创造一个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波特理论对于政府制定政策指导意义深刻。
(1)政府不仅要承担一些基本、公用事业的职责(例如,初、中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民医疗保健等,政府应根据国力,逐年加大对它们的投资),同时还应特别注重对国内专门要素的培育,这里的专门要素是指那些高级、且与特定产业关联,并对形成竞争优势有特殊意义的那些生产要素,如一些专门性高级技工、与新兴工业直接接轨的科研机构等。
(2)政府要致力于营造一个市场化的宏观环境,要让生产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地运行,那些以种种理由故意压低生产要素价格和本国货币汇率,甚至冠之以各种名目的政府补贴,试图以此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政策,最终往往是事与愿违。
(3)政府要强制实施产品质量、安全与环境标准,促使企业技术创新及产品质量创新,更好地满足顾客和全社会的需要。相关措施应当赶超国际标准,从而使得本国企业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捷足先登处于有利地位。
(4)政府要制定并有效实施反垄断法,防止国内同产业的企业间的超出一定限度的横向联合或合谋垄断。在观念上必须抛弃“合并、兼并必然有益”的理念,认识到垄断可能严重损害企业活力。甚至在鼓励国内大企业之间搞合作研究开发这类问题上,政府也要谨慎,因为企业独立的研究开发有利于增强企业技术和产品的独特性,促进企业发挥创造力。
(5)政府要放宽对于国际贸易的管制,贸易政策的重点,是促进贸易各国相互开放市场,而不是相互设立配额和提高关税。
二、清河县羊绒产业集群的发展的动力探析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理论,清河县羊绒产业集群的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群众的创造、市场的机会、国内外市场的持续需求、企业间的相互竞争、技术的支撑、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优势以及政府的强力扶持与区域特色经济的打造。其发展动力利用波特的钻石理论分析,形成因素可以见图1所示。
1.群众的创造力量是奠定清河羊绒产业的基础。羊绒是山羊身上御寒而生长的绒毛,在春天时脱落。在二十世纪初,国外通过机械设备将毛与绒分开,并作为一种原料应用于服装。因其天然资源有限,被赋于“软黄金”的名称。我国的羊绒原材料产地主要集中于内蒙、新疆、西藏、青海、甘肃、陕西、辽宁等地。清河县并不是羊绒产品的原料产地,没有任何产业基础。其在今天发展成为全世界闻名的羊绒集散地,主要是杨二庄农民戴子禄在二十世纪末的一次利用羊绒下脚料加工短绒的偶然利润发现。
2.市场需求为羊绒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羊绒作为一种比较昂贵的服装面料,以其舒适、保暖、透气性好而深得消费者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持续的市场需求使得清河县的羊绒创业从梳绒到羊绒产品深加工不断长足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加入WTO等,更是为羊绒创业带来了巨大生机。从国内市场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国内市场迅速扩大,内销市场形成了年销羊绒衫1000万件的规模,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市场。羊绒服装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长。从出口看,2001年至2005年无毛绒和羊绒衫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见图2)
3.强大的劳动力资源是清河县羊绒创业发展的人力保障。清河县专门从事羊绒生产的技术人员在长期经营与生产中,掌握了独特的鉴别羊绒品质的技术。他们只需用肉眼就能判断出绒的含量,甚至精确到1%;用手就能断定绒的长度,可以精确到1毫米,用肉眼观察能判断出14微米以上的绒的粗细。这种技术适合了羊绒的收购特点。此外,每年劳动力市场源源不断地供给技术工人。
4.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发展,更为区域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供应与配套服务。全县建成的海关、商检、金融机构、质量检测、行业协会以及各种市场等都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配套服务。
5.产业发展的市场机会与政府的强力打造与扶持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农村工副业被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而受到很大的抑制。改革开放极大地释放了人民群众生产力,活跃和繁荣了市场,国家持续不断的经济稳步增长,不仅在国际上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更是提升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羊绒产业提供了市场空间;“入世”又为羊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国际市场机会。同时,清河县政府在关键时期的正确引导,促成了产业的起步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多年来积极扶持,培育和打造了清河羊绒的国际地位。
从动力因素,我们可以看出,清河羊绒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其产业基础和传统的加工优势。但在“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的羊绒产业集群的打造与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实践说明,政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政策工具(见表1)引导的好,可以激发生产力,可以激活创造力,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规模聚集,发挥聚集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清河羊绒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公共政策分析
1.产业集中度偏低,集群内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和市场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内部偏重于生产能力的扩张,忽视产品设计开发和市场拓展能力的建设,企业组织结构呈“橄榄型”而非“哑铃”结构。羊绒产业集群以杨二庄、谢炉、黄金庄办事处为主的260平方公里内,企业摊点1万余个,从业人员12万人。有一定群体规模,但其集中度低,不利于集群优势的发挥。集群内企业普遍重视生产能力的扩张,忽视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市场拓展能力的培植。这使得企业在产品的设计研发上自有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寥寥无几(仅有2项专利),仿、冒、跟的多,真正独创少。市场销售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向个体商销售,市场拓展能力薄弱。这种现象在河北省各产业集群中普遍存在,这也正是河北省产业集群表现的数量不少而规模普遍不大的一个缩影。
2.产品差异化成度不高,生产能力过剩,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当前清河羊绒产业主要集中在提供无毛绒和羊绒制品两大类产品上。由于企业内部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的同质性决定了企业必然在一个窄小的范围选择,造成短时期内相关产品迅速扩张,造成生产能力过剩,形成过渡竞争。
3.产业集群没有与专业市场形成良好的互动。在清河县内建立了50多家羊绒原料交易市场和制品交易市场。但是作为专业市场的信息资源共享,摊低交易费用,商品、顾客、信息和货币的集聚效应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发挥。
4.集群企业的品牌建设焏待提高。目前,在国内市场上中高档羊绒服装品牌中,“东高”、“兆君”有一定的知名度外,其他被消费者认可的驰名品牌几乎没有。这与清河羊绒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地位极不相符。
5.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应当说,清河县羊绒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扶持于培植。但是,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时,应当树立公平、公正的理念。调查中发现,清河县在制定优惠和激励政策时,还在出台一些诸如“重点保护企业挂牌”、“安排子女进入财政序列”等措施。这有悖于公平公正原则,不利于打造公平竞争环境。
由于产业集群的类别、类型、规模、集群参与者、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的设计方面没有“最好”的政策,也不存在一种政策能够满足所有的集群及集群内企业的需要,各种政策工具需要组合使用,以促进集群的健康发展。虽然不存在“最好”的,但从各国的实践经验中,可以借鉴以下几方面经验作为制定产业集群政策的指导依据:
(1)政府必须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不能刻意地创造产业集群,必须以现有的或者是新兴的集群为基础,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而有效的促进集群发展的公共政策,进一步放大钻石体系效应,提升集群竞争力。政府如果刻意去创造产业集群将会导致高成本、高风险。如果不同的地区追求相同的产业集群重点,将会导致重复建设,破坏现有的市场结构和企业的竞争能力。由于参与者及其相互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试图通过政策来创造一个复杂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政府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应当间接参与到产业集群的创建过程中而不是主导集群的发展。
(2)必须明确企业是集群发展的主体,政府和公共部门只能成为集群发展的催化剂和润滑剂。企业和市场才是集群发展的内生力量。
(3)集群政策的目标应该是鼓励集群内企业的合作和网络化,提供更好的公共计划和投资。市场失灵和制度失效会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集群规划的重点应放在为需要服务或者是有潜在服务需要的企业(不论企业是否已入驻集群)提供尽可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尤其是提供信息,建立交流的渠道和对话方式。
(4)对于治理市场失灵要有明确的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组合使用各种措施。比如有组织地做好集群内的教育培训、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工作;加强市场监管,净化和优化集群环境等。
(5)促进建立集群内企业的供应联系,延长产业链条,促成专业化分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6)帮助建立集群内部企业的学习链,加快知识在集群内的扩散,促进整个集群的升级。
(7)做好集群内的各种信息收集和评价工作,政府政策的信息要能够很顺利地到达需要了解这些信息的企业及其成员中间。
(8)做好集群的外部形象建设和宣传工作,塑造区域品牌,吸引外部投资。■
(作者单位:河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