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时,如何捕捉动情点
2009-05-31李孟武刘娟
李孟武 刘 娟
有人说,文章的本质就是表情达意,其作用就是感染与说服。“情为文之经”“感人者,莫先乎情”“艺术即感情”等,好的文章必须表现某种强烈的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要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就要始终处于某种感情状态中,这样才能由己及人,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好文章。那么,作文时,如何捕捉动情点呢?具体来说,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热爱生活,体悟情感是前提
情从何处来?从生活中来。高考作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学生只有热爱生活,细心体悟身边的种种情感,才能够培养出一双敏锐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动情之处。
所以说,生活阅历愈丰富,其情感体验愈丰富。作为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其情感体验不一定都是直接的,那么,间接的情感体验无疑也是很重要的。阅读文学作品,是学生间接体悟情感的有益渠道。
二、丰富情感,抓住要害是基础
人生中,让我们动情的事物太多了。从文体上归结这些动情点,应有所侧重。如文学作品的动情点是人物、情节以及作品所塑造的人物的情感。我们就从记叙文、议论文及写景文的动情点上谈起,看这些文体该如何抓住其各自的要害,去捕捉动情之处。
(一)记叙文的动情点
记叙文是通过记叙具体的、真实的人和事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其动情点就在人、事两端,人和事又浑然一体,不能分割。所以,要想使人和事动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人和事的性质要清楚。尽管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但一个人或一件事总会表现出一些真善美或假恶丑来,既然有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区别,就应该让人产生相应的好恶之感。
2.人和事的经历过程要完整。事件曲折、完整,才能激发出读者的情感。
3.人和事的结局要可预测。结局可预测,情感才有着落。街亭要“失”,林冲要上梁山,人物的性格才更鲜明突出,才能更好地激发读者的情感。
4.人和事的描写要生动形象,突出细节。而写作技巧的运用则能更好地激发读者的情感。
(二)议论文的动情点
首先,观点要明确。文章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旗帜要鲜明,态度要坚决。议论就是对人或事表明观点,亮明立场。
其次,道理要正确,正确的基础就是求真务实。《庄子·渔父》中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人们常将“情”“理”并称,凡事讲究“合情合理”。“合理”了,才能说服人,打动人,才能情感充沛。
再次,论据要新颖有力,论证要严密周全,这也有助于让读者动情。耳目一新的论据能让人怦然心动,老生常谈的论据则令人味同嚼蜡。层层递进、丝丝入扣的论证让人拍案称好,而那些结构松散、思路混乱的文章则让人不知所以然。
(三)写景文的动情点
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近代王国维亦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像“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欣喜,“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凄凉等等,情由景生,莫不令人心潮起伏,情感激荡。景或明丽或阴暗、或雄浑或小巧、或繁茂或残缺、或自然或人为,都能牵扯出不同的情感。因此,把握景的不同特点,揣摩景中情,即可捕捉到动情之处。
另外,要准确捕捉写景文的动情点,对古诗中的经典意象也应该有所把握。如“明月”代表思乡念家,“杨柳”代表惜别深情,“冰雪”代表忠贞高尚,“哀鸿”代表苦痛流离等。这些意象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特定的情感符号,每吟咏之,就会让人思接千载,情意油然而起。
三、匠心独运,恰到好处是关键
在上面的文字中,我们其实只谈到了“知”情与“捕”情,至于学生在作文时如何表达这种情,并且最终能以情动人,还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技巧。
(一)内容上以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突出时代精神为主旨
学生可以义正词严地表达正义,可以豪情满怀地追求理想,可以情真意切地歌唱爱与奉献,也可以感叹生活的些许无奈,揭露人性的阴暗面,抨击社会的某些不公等。只要这些文章内容充实,思想健康,关注现实,言之有理,就一定能够打动读者。
(二)技巧上匠心独运,恰到好处
1.情不可遏,直抒胸臆。悲喜交加,爱憎分明,于叙事评人后,直抒胸臆,以情激情。
2.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有时候,直接抒情显得空洞、直白、缺乏内涵,这就需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比兴譬喻,外景和内心融合,可以加强文章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文章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3.细节生动,渲染真实。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只有将细节生动地描写出来,才能使文章真实感人。
4.以小见大,升华情感。作文要能够以小见大,对朴实的生活情感进行升华,让情感的热流闪耀出理性之光。
5.排比反复,强化情感。排比反复都能增强语言的气势,集中表达某种情感,且形式整齐,能够增强文章的形式美。
6.设问反问,引发想象。反问句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设问句就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它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导读者思考,也能够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
7.对比突出,善用人称。对比显示差异,差异打破平衡,情感的起伏也在所难免了。今昔对比、贫富对比、美丑对比、顺逆对比等,都可引发读者情感的波动。
四、多积广储,新颖别致是保障
应该说,把真情实感自然、流畅地表达出来,就能感动人。但是人生有限,情感无垠,人们能捕捉到的情感毕竟有限,而那些微妙复杂、不易捕捉甚或尚无名称的情感何止“千种(风情)”。
许多“神秘”的无名情愫恰恰就隐藏在大千世界和艺术中。当人们一旦与它们相逢,这些无名情感就可能会被唤起,被调动,被激发。因此,学生只有对感人的素材多积广储,才能在需要的时候“招之即来”。同时,多积广储,在使用的时候就有选择的余地,如果把那些新颖别致的素材用上,就能点燃情感之火炬。
最后,积累这些情感素材的时候,如果能够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那么使用起来会更加便捷。像爱国、思乡、清廉、正义、勤奋、节俭等,将与这些主题有关的素材了然于胸,灵活运用,将会使文章情感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