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呼唤“闯”的精神
2009-05-30周瑞金
周瑞金
温州人,以闯天下而著称于世界。这支闻名中外的温州经商大军,有20万人把脚步闯进了大上海。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上海以其“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实践着四个“率先”的诺言,营造了国际大都市的优越环境,越来越吸引闯天下的温州人来这里投资创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来上海创业的20万温州人,创办了6800多家企业,投资总额超过400亿人民币。投资涉及電器、服装、制鞋、机械、印刷、教育、航空、钢铁、房地产等广泛领域。温州市当地不少知名的民营企业也都青睐上海这片投资的热土,纷纷把总部迁来上海,或在上海开设窗口,“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决心以上海为依托,把企业做强做大。
“闯天下”是温州人的豪迈追求。大山的儿子,要走出大山怀抱;大江的女儿,要漂向大洋彼岸。他们说:“不出来闯荡没见过世面,别人会骂你是碗底虫!”温州人耻于做“虫”。因此,当外地人还禁锢于计划经济的樊篱中,温州人早已奋然先行,闯荡市场经济的天下了。逐鹿中国,必先抢滩上海。温州人早就看好上海,抢占先机,乘势而上。他们有一股闯劲,有一股勇气,在上海滩闯得有声有色,已赫然成为一道“风景”。
被尊称为“新上海人”的温州人,聚集了温州在外经商的佼佼者。他们善于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企业发展,总是早人一步或半步地抓住商机,进入投资前沿,充分体现了干事业、图发展的雄心壮志和聪明才智。闯荡上海的温州人,以自己勇敢的实践,在全国最大的经济城市留下了辛勤耕耘的足迹,为上海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滚滚潮流中日益显示出骄人的生命力。
走过30年改革开放历程,面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来袭,中国往何处去?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在各种场合表明了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立场。胡锦涛总书记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来表明坚定不移的改革发展立场。温家宝总理也称,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从过去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来看,上世纪第一阶段的动力,来自于亿万民众摆脱贫穷的强烈愿望,与执政党那种“不改革死路一条”的强烈执政危机感的相互推动。进入初步小康水平后,改革开放的动力则来自于执政党注重GDP增长提升政绩的强烈愿望,与企业家占据更多更好的生产要素的强烈愿望相结合。在这一阶段,民间民众被一定程度地边缘化,加剧了地区、城乡、贫富三大差别的拉大。目前,进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在执政党决策层的意愿非常明确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国改革发展的真正动力,源自民间;化解经济危机的重要力量,也源自民间。
中国民间的“草根人物”的崛起,始终拥有要求改革、寻求发展、追求幸福的强烈意愿和无穷才智。而以民营企业家为代表的新社会阶层,还有方兴未艾的各类民间性的新社会组织,他们活跃于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不但成为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润滑剂,更成为有最强烈深化改革冲动的阶层。没有改革发展,就没有他们;只有继续改革发展,他们才能拥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才能获得人生价值和成就感。因此,他们是改革发展最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和依靠力量。今天,中国改革发展的新动力、新希望就在于:执政党坚持科学发展,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改革的强烈愿望和崭新执政理念,与新社会阶层、新社会组织及广大民众强烈要求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的完美结合!
费孝通老先生三访温州后,在《瞭望》周刊撰文阐述“温州精神”,就是“不甘落后,敢为天下先,冲破旧框框,闯出新路子,并且不断创新”。温州人从家庭作坊、摆摊叫卖、沿街推销、设店开厂到股份合作、企业集团、资本经营、网络贸易,这正是中国的市场经济从初期的萌发到和国际经济接轨全过程的演示,可以从中捉摸中国市场经济从初期的萌发到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的一些内在逻辑和规律。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也不约而同地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里,温州人以一种大无畏的‘吃螃蟹精神,为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杀出了一条血路,它的经验至今对全国、特别是对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改革大潮浩浩荡荡,人心所向,势不可挡。当前,国际贸易和投资不断下滑,保护主义壁垒有所抬头,全球经济日益萎缩,我国失业率逐步攀升。面对这种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很严峻的局势,温州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给世人以启示。我们重新呼唤“闯”的精神,以此激励更多有志之士,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开拓创业的时代大潮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历史舞台上,书写更加辉煌、更加壮阔的人生春秋。(作者为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