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迁:切忌纸上谈兵

2009-05-30

新民周刊 2009年42期
关键词:服务商法学知识产权

应 琛

法学研究不应脱离司法的需要,应当能够解决司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法院的判决中体现是法学学者的荣誉。

年轻,是记者是对王迁的第一印象。相对于“45周岁”这个参评条件的上限,他还有着十个年头的距离;而作为本届评选得票率第一的获奖者,他的年纪也着实让人有些意外。

王迁,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他也身兼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中国版权协会理事、2010年上海世博会知识产权咨询专家和《美国版权协会杂志》编委会成员等社会职责。

无心插柳

2000年前后,随着网络在中国的兴起,本科偏重国际经济法的他便选择了知识产权领域的网络版权问题作为自己硕士的研究方向,“第一,这个领域在国内比较新。第二,作为年轻人,自己对网络也很感兴趣。”

后来,王迁在北京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但他的导师认为本科非理工科出身的王迁在研究网络知识产权方面没有优势。“他觉得我父母是医生,就建议我在生物技术法方面做研究。”于是读博期间,王迁做了一次“暫时性的转型”。

尽管如此,从小品学兼优的王迁在生物技术法领域,也获得了不小的成绩。在我国,他第一次就“基因歧视”问题进行了基础理论和法律对策的系统研究,出版专著《论“基因歧视”及其法律对策》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但这个研究领域比较超前,且受到相关技术在我国发展状况的限制。在美国基因检测已很普遍,费用也不高。而在我国,由于基因检测远未普及,与之相关的基因歧视也没尚未出现,现在对基因歧视的研究现实意义比较有限。”在王迁看来,研究法学要学以致用,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司法问题。

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王迁将研究领域再次转回知识产权法,特别是网络版权问题。“这门学科发展迅速,回应性特征最为突出。不少国家每隔2-3年就要修改一次版权法,说明新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立法的发展,也对法学研究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课题。正因为如此,这一研究领域与实践结合得最为紧密。”王迁坦言。

与法院互动

2003年,王迁进入华东政法大学工作。在华东政法大学为研究生、本科生和外国留学生开设《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和《知识产权名案评析》(双语)等课程,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在学生网上匿名评教名列前茅。其中,《《著作权法》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供平台,王迁在网上还开设了“知识产权法博客”。

王迁表示,对于在第四届“上海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评选中最终以得票率第一当选,他也十分意外。他谦虚地说:“在社会科学领域,法学属于一级学科,而知识产权法只是大民法下的一个分支,属于三级学科。得票第一,可能是由于我研究的领域比较新——网络知识产权方向吧。”不空谈理论,发掘现实问题背后的理论问题,提供可供法院利用的解决方案是他的研究风格。王迁告诉记者:“这一风格的形成,一方面与我在加拿大留学经历有关,因为英美法的学者是以司法判例为核心进行法学研究的。另一方面与我和法院经常进行交流有关。因较多地参与法院组织的疑难案件研讨,并在法院举行讲座,能够较为充分地了解法院遇到的现实问题和法官审理相关案件的思路。我的研究之路,就是与法院进行良性互动的过程。”

学术理想

在知识产权法领域,王迁对“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理论和网络环境中的侵权认定规则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版了《网络版权法》、《中国与欧洲在网络环境中对版权的保护》和《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研究》以及几十篇学术论文和评论。如他系统研究了认定网络服务商主观过错的标准,论证了应当根据“红旗标准”认定包括设链者在内的网络服务商的过错,而不能仅以权利人发出的侵权警告作为认定网络服务商知晓他人侵权行为的唯一依据。这些研究成果对近年来一系列涉及网络服务商侵权责任的司法判决产生了较大影响。翻开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有关网络著作权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研讨会蓝皮书,王迁的研究成果的引用率很高。其还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起草以及《著作权法》第二次修订调研工作。

猜你喜欢

服务商法学知识产权
航天卫星领域专业服务商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论IaaS云服务商的著作权侵权责任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法学
期刊展示宣传服务商
2014中国金服务·十大杰出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