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供应链下的跨国公司离岸服务外包与中国的承接

2009-05-29包小忠许卓云

现代管理科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服务外包跨国公司中国

包小忠 许卓云

摘要:跨国公司在近年不仅搞部分的离岸制造外包,而且搞部分的离岸服务外包。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力成本的低廉理所当然地成了这种离岸服务外包的承接者,其中尤其以印度、中国的表现突出,其他的譬如东南亚、东欧以及拉美和非洲的部分区域,也在积极参与离岸服务外包活动。鉴于服务外包的积极意义,中国应进一步努力承接。

关键词:跨国公司;供应链;服务外包;中国

近年来,跨国公司加速实施全球战略布局,构建了全球化的供应链。不仅搞部分的离岸制造外包,而且搞部分的离岸服务外包,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力成本的低廉理所当然地成了这种离岸服务外包的承接者。文章专门就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的构建与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问题展开论述。

一、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中的业务外包

1、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及其管理。供应链一词是从英文“Supply Chain”一词翻译过来的,该词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并为人们所熟知。早期的供应链指的是制造业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即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的连续过程。但这样的供应链只是一个狭义的供应链。更符合当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现实的是供应链是一条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许多作为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或零售商的其他企业,乃至最终用户都串在一起了的供应链。这种意义上的供应链既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网链结构,更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在该网链中的节点企业。随着供应、生产和销售关系的复杂化,这个过程涉及的不同地域的厂家越来越多,最终冲破国家界限呈现出了全球性。于是,它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全球供应链(The Global Supply Chain,缩写为GSC)。

从原因上来讲,生产要素在各地区的不均衡分布是导致跨国公司供应链全球分布的根本原因;从结果上来讲,全球化供应链作为供应链在全球的实现形式,最大限度地突破了跨国公司内部资源和企业边界的局限,建立了新型的国际企业关系。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也由此具有了不同于一国国内供应链管理的全球性、复杂性、风险性,以及高标准、高技术性。

一般地,所谓全球化供应链管理就是以全球化的观念,在全面、迅速地了解世界各地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同时,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将消费者对成本、质量、服务等要求看成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的目标,并对供应链中增加价值的以及与成本有关的所有联系体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将供应链的系统延伸至整个世界范围。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核心企业与其销售商及至最终消费者之间,依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撑,实现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运作,达到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协调通畅,从而满足全球产品和服务的最终消费者的需求。现实中,任何跨国公司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并且其能力也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是显著的,他们欲在全球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需要更多的优势与能力。需要通过更多的商业联合形式来配置其资源。全球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正是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能够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业务方面,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同时与全球范围内的最优合作对象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非关键业务通过业务外包(Out Sourcing)转给这些合作企业去完成。

2、全球供应链中的业务外包。所谓的业务外包,指某一企业将自身供应链的某些环节(节点)承包给其他企业去完成的一种商业措施,是当前跨国公司为保持其在本行业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调整措施。Williamson(1975)曾在交易成本理论中提出用“资产专用性”来表示资产对某一产品的专有性。基于此。专用性和不确定性高的活动应该在企业内部通过科层组织来解决,反之则应外包出去由外部组织来解决(Monteverde & Teece,1982)。Reve(1990)也认为,只有那些涉及最特殊技术的业务才必须保留在企业内部,其他补充性业务则可以通过战略联盟或外包来完成。而Chuck(1997)则进一步认为,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企业很难跟随,人们正在通过外包迅速获取新兴技术,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美国著名的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公司曾经对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1854家,营业额为5亿美元的公司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那些能够持续地为股东创造价值,并且满足销售额和利润增长要求的公司,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即他们都有一个比较鲜明的核心业务,并在核心业务中发展着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进行业务外包可以说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社会化分工协作的高级形式,已成为跨国公司经营的一种趋势,使得全球跨国公司的业务外包量逐年增加,成为一个每年数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而且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据BearStems公司预测。到2010年,全球将有50%的制造业采取外包。另据IT服务监测公司Datemonitor的报告称,预计到2010年将形成约20万亿美元的大市场。

如果对业务外包进行分类,则按地域划分可以划分为“域内外包”和“离岸外包”:按业务领域划分可以划分为“项目外包”和“职能外包”。其中“服务外包”也被称为“白领外包”,它还可以再划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这两种主要的业务外包。信息技术外包主要业务范围主要有IT系统操作服务、IT系统应用管理服务和IT技术支持管理服务等,软件外包是信息技术外包的主要形式。业务流程外包的业务范围主要有需求管理、企业内部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业务运作管理,其业务形式主要有金融与财务分析服务、客户服务、采运服务、呼叫中心、市场调查与分析等。

高技术跨国公司,特别是信息技术跨国公司的外包比例最大,几乎占总外包的30%,属制造业务的外包占25%。

二、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

1、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成为离岸服务外包承接者。驱使全球服务外包迅速发展的实际上有三大因索:(1)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2)产业分工的细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和专业化效应;(3)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远距离提供服务成为可能。这三大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哪一个呢?Lee和Dobler(1971)、Baliy和Farmer(1986)等是将外包决策的选择视为各种成本间的比较的,而Anderson Consulting(1993)通过一项研究进一步发现:在诸多外包实施的驱动因素中。降低成本是最主要的一个。其研究还说明,虽然人们似乎也在逐渐意识到企业为获取竞争优势。需要将外包看做一种战略工具去重新评估现有的组织模式。但在目前的现实中人们还是主要将外包看做一种节省成本的工具。的确如此,因为服务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一般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工资等人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

占的比重很高。

选择基于Balassa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改进指数——对称性比较优势指数(RCAS)——以及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TC)指数作为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显性指标。可以发现。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部门。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其知识技术含量低。生产率的提高较慢,因而附加值较低,为发达国家所转移。发达国家的企业之所以把一部分非核心业务发包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首要的原因就是两类国家之间的工资成本的显著差别。譬如在中国。BPO业务新手的月工资不过300美元左右。仅相当于美国人平均工资的1/10。一般地。服务外包公司可节省30%左右的运营成本,发达国家的企业通过服务外包可以利用国外的人力资源优势,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目前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上,美国、日本和西欧是最主要的服务外包发包地,其中。美国占2/3份额。日本和西欧占1.3份额。

近几年来,跨国公司外包出现一个新动向和新趋势,即Multi-sourcing。所谓Multi-sourcing。即多方外包或多方资源外包,就是跨国公司采用多个来源地的多家外包公司作为自己的外包商。多方外包有利于跨国公司:一是可以提高各个承包商之间的竞争性,提高自己作为发包方的谈判地位,降低成本;二是可以防范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等各种风险,因为单纯依赖某一国家、某一企业风险会很大。目前世界上典型的外包承接国家有7个,其中包括了发达的欧洲国家爱尔兰、捷克,以及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菲律宾等等,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利用自己在服务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参与了近来,并且发展迅速。

2、中国离岸服务外包的现状及进一步承接。印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提供服务外包的国家,包括为来自全球的跨国公司编写软件,以及接听客户电话。处理远程计算机网络,处理发货单等等。承接了全球半数以上的软件外包市场业务和其他服务外包市场业务,占GDP的比重也在5%上下。人们往往把欧美称作“世界董事会”、把中国称作“世界工厂”,而把印度则称为“世界办公室”。预计今后印度服务外包的增长速度将保持在27%~30%之间。

除了印度,中国也是领头羊。长期以来,中国也一直被看成制造和研究中心,外包服务收入2005年时只有二十多亿美元。不过相当于印度的1/10,但是近几年。随着中国利用在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国家对市场干预的减少、技术教育方面的大规模投资、高素质英语人才库的扩大、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IT核心标准和基础设施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繁荣,中国在给产品编写软件方面已经成为主力军,正在迎头赶上印度利润丰厚的IT业和商务服务业。目前在国内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由国外著名的信息技术厂商(如惠普、IBM、AT&r;、MCSB)和国内新兴的专业外包服务商所组成的软件外包服务市场,主要面向韩国和日本提供IT外包服务。在2006年。中国超过40%离岸软件外包服务收入,实际上来自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子公司。就区域而言,软件外包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有上海、北京、大连以及深圳等城市。其次。武汉和西安也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潜力。据预测,这种需求在未来3年~5年将持续快速增长,这为中国服务公司提供绝佳的发展机会:一方面可借此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又可避免在欧洲和北美市场与印度公司直接交锋。

国际服务外包是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或劳动力技能的要素禀赋,专业化生产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那么。从理论上来讲可以增进整个世界的经济福利。这是因为,各国专业化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一方面,由于专业化分工带来了技能的娴熟,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专业化生产也可以带来规模经济利益。同时。还能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可以为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利益。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可以加速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现代服务业的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承接离岸外包服务,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就会随之提高,无疑会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而且随着中国服务提供者能力的提高,中国将会越来越多地承接高附加值的高端服务,经济效益则会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则会进一步加快。其次。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可以扩大中国的服务出口,增加出口收入;再次,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可以提高中国的人力资本水平,为中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中国劳动者的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承接离岸外包服务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仅仅根据Gartner公司的数据,2004年全球仅BPO业务总量就达1113亿美元。而2009年将会达到1719亿美元。其中企业服务外包占到42%;2004年全球的ITO总量是1900亿美元,到2009年将会达到2200亿美元。无疑,中国应趋利避害,继续努力承接以BPO和ITO为主的国际服务外包。

猜你喜欢

服务外包跨国公司中国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城管服务外包引出城管权力扩大问题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基于CDIO的服务外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商务部鼓励服务外包业
2009跨国公司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