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多样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2009-05-28孙建华
孙建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选择评价方式也具有随机性,但是,实施评价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真情流露的评价,启迪学生心智
真情流露的评价,能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教师、同学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例如,本学期学习《长江之歌》这一课时,笔者无意中听到班上一个学困生情不自禁地低声唱起《长江之歌》,平时也听学生们说过他很喜欢唱歌,只不过因为他是学困生,所以在同学们面前唱歌时总显得底气不足。笔者抓住这个机会,真诚地对他说:“你唱得不错。老师也想为同学们唱这首歌,可老师的声音不高,调子把握得不够准,你能陪老师一起唱吗?”一开始他有点犹豫,笔者接着说:“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唱好的。同学们也在期待着听到你的歌声。”笔者的鼓励给了他力量,他欣然同意了。大家唱了起来,他一开始还有点放不开,可不一会儿,他就进入了角色,唱得很投入,很有激情。歌声一停,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这位学困生的。笔者兴奋地问他:“你觉得你唱得怎么样?”他不假思索地大声说:“我觉得唱得很好!”说完,不好意思地笑了。此时此刻,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原来上课如此美妙!自此以后,他特别爱上语文课,也不再是被人遗忘在角落里的学困生,而是与其他学生并肩前进的阳光少年。
二、常换创新的评价,激发学生动力
追求新奇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学生整天面对的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久而久之,他们对此将失去兴趣。在批改作业时,笔者发现最初学生追求的是教师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一颗红红的五角星。而当自己周围的许多同学都得到了这一殊荣时,“五角星”便失去了昔日的魅力,学生的作业渐渐地少了认真的痕迹。于是,笔者悄悄地变换了评价的方式。忽然有一天,依然坚持认真书写的学生欣喜地发现自己的作业本上出现了“一张可爱的笑脸”时,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作业本展示给所有的同学看,于是,许多学生的书写又悄悄地认真了。不等作业本发下来,同学们已经想知道作业本上是否得到笑脸了。就是这常换常新的评价成了学生认真书写的动力。
三、充满童趣的评价,提高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评价中也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主,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根据市教育局规定,高年级学生必须背诵八十首古诗,对于古诗,很多学生不理解,背诵起来感觉很有难度。因此,笔者把这些诵读的内容分成几部分进行分阶段诵读考级,每检查过一阶段便颁发诵读考级证书。红色的证书有名片那么大,上面印着烫金的大字,通过考级之后要填写上学生和家长的名字,还有教师的亲笔签名,最后还要盖上学校的公章。笔者一般利用班会课为他们设立颁发证书的仪式。获得证书的学生捧着证书站在讲台上很自豪,尤其是那些诵读有困难的学生获得证书时,脸上幸福的笑容更加灿烂。
四、多方面相结合的评价,便于学生自我修正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教师评价、同学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相互结合是学生认识自己的有效途径,也可为学生进行自我修正提供最有力的依据,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例如,朗读时,笔者让学生对着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进行自评。有位学生在评价自己朗读时是这样说的:“老师,我觉得自己读得比以前有进步了。”笔者说:“你认为哪方面进步了?”学生:“我读的声音挺洪亮的,但是没有感情。”他说着低下了头,同学们都为他中肯的评价鼓起掌来。这样,通过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朗读,有针对性地做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
在教学中,笔者还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的评价。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学生在前进的路上遇到的成功或失败,既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可能成为新的动力,评价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融入每一堂课,每一个教育行为之中,使其成为一种绝妙的教育工具,促进学生整体人格的形成。[e]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小学 266000)